中國古代文化與《夢溪筆談》律論

中國古代文化與《夢溪筆談》律論
定價:360
NT $ 313
  • 作者:黃大同
  •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3038961
  • ISBN13:9787103038963
  • 裝訂:平裝 / 48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關注“間性”、“個案”、“邊緣”與“全科”的文化研究視野,將被20世紀中國音樂史學界所忽略的沈括《夢溪筆談》論律內容作為中國古代樂律學典案,置于縱向史學淵源與傳承背景以及橫向跨學科理論中進行研究。全書主體由導論、上下篇和結論三部分構成。

導論分為兩節。前一節論述沈括律論的研究缺位現象與綜合性理論特征,以及本書所使用的相應研究方法;後一節從文化、個體等內外因子與律論的關系上,探究《夢溪筆談》律論的產生緣由,回答沈括為什麼寫作這些內容的問題。

上篇以《夢溪筆談》的律數條目為研究對象,主要內容有︰從其象數與律數的關系出發,概括沈括的律數觀;求證沈括實積之數的概念本質,指出當今的流行觀點均為誤說;分析其對《史記‧律書》律數的研究,認為沈括早在千年前就已解決了至今仍在討論的這一段律數的定性和校勘問題;上篇最後歸納了沈括律數的概念數本質,並提出以北宋為分界,中國古代音樂史中的管律,呈現出前以理論概念數為主體,後由理論概念數轉向實際計算數並與制管實驗結合為一體的特點。

下篇以《夢溪筆談》的律呂條目為研究對象,主要內容有︰從其陰陽五行與律呂的關系出發,概括沈括的陰陽律呂觀;認定沈括第一個正式提出六六對分陰陽十二律的概念,第一個正式提出“下生用濁倍”的概念,還以另一種由他唯一提出的雙陽雙陰交錯十二律形態,揭示了隱存于律名之下的先秦十二律生律組合結構規律;指出沈括左行、右行之稱符合文言語法規範以及以“理”為標尺的時代文化思潮,于事實上揭開了漢代與宋代的左旋、右旋為何字面相同而方向相悖的謎底;指出沈括明確提出了納音概念並最早詳細闡述了先秦“六十甲子納音”的形態內容,分析了其律歷一體的本質、外顯內隱的二重結構以及與曾侯乙編鐘生律法為左右旋關系的先秦生律理論。

此外,本書對沈括律論涉及的《淮南子》“九乘律算”,司馬貞“九分之寸法”,“八八為伍”,“隔八相生”,“上生”與“下生”,《管子》“先益後損”與《呂氏春秋》“先損後益”,京房“六十律”,鄭玄的爻辰說與“陰陽六體”,先秦“六律”,“五行三合”,曾侯乙編鐘生律法以及“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等說提出了新的觀點。

結論概括了沈括《夢溪筆談》律論的歷史貢獻、研究價值與理論缺失,並提出,其律論與其他相關史說典型地表現出中國古代音樂理論與西方以及中國現代音樂理論全然不同的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中國古代樂律學說具有與中國古代哲學文化理論互為前提、互相對應和互動交融的哲律一體與哲律同構特征,對這一特征的揭示與全科視野研究範式的運用,有望使21世紀的中國音樂史學與中國哲學史學開拓出新的研究領域與方向,並獲得相應的進展。
 

目錄

導論 文化‧文人‧文本
第一節《夢溪筆談》律論的研究前提
一、《夢溪筆談》音樂條文的研究概述
二、《夢溪筆談》律論的研究缺位與其理論價值
三、《夢溪筆談》律論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夢溪筆談》律論的研究方法
一、宋型文化與沈括《夢溪筆談》
二、宋代士人人格與沈括《夢溪筆談》
上篇 律數的筆硯之談
第一章 象數義理與律數
第一節 宋代的象數義理學
第二節 《夢溪筆談》中的象數義理
一、在非律數論述中的體現
二、在律數論中的體現
本章小節
第二章 實積之數
第一節 對實積之數的幾種誤讀
一、實積之數與“律度量衡”
二、實積之數的詞義
第二節 實積之數與81之數
一、黃鐘律數81
二、天道易數81
三、天文歷數81
第三節 實積之數解析
一、《淮南子‧天文訓》記載的“九乘”三分損益法
二、數字律數與管積律數的整合之說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沈括論《史記‧律書》律數
第一節 《史記‧律書》“律數”第二組數據的最初兩種釋校
一、唐代司馬貞的“九分之寸法”說
二、與“九分之寸法”說不同的沈括“實積之數”說
第二節 沈括之後對《史記‧律書》“律數”第二組數據的釋校
一、南宋至清末時期
二、現當代時期
第三節 對沈括“實積之數”說的論證
一、實積之數與《史記》律數的比對
二、《史記》兩組律數之間的內隱關系
三、“九分之寸法”說對《史記》律數的闡釋
四、“管長之數”說與《史記》律數
第四章《夢溪筆談》律數的本體特征
第一節 以律數的律種歸屬和附數角度
第二節 以沈括對“孟康異徑管律說”的評注角度
本章小結
……
下篇 律呂的筆硯之談
索引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