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世戲曲史(繁體版)

中國近世戲曲史(繁體版)
定價:576
NT $ 413 ~ 501
  • 作者:[日]青木正兒
  • 譯者:王古魯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64442
  • ISBN13:9787101064445
  • 裝訂:平裝 / 59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近世戲曲史》之作,出于欲繼述王忠愨國維先生名著《宋元戲曲史》之志,故原欲題為《明清戲曲史》,以易人曰人耳目之故,乃以《中國近世戲曲史》為名也。稱之為“近世”者,以戲曲在唐以前,殆無足論,至宋稍見發達,至元勃興,至明清益盛。而元明之間,顯然有可劃為一期之差異存在。即元代以北曲雜劇為盛;而明以後則南曲傳奇,極形全盛。且王先生編戲曲史也,劃宋以前為古劇,以與元劇區別,余從而欲以元代當戲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後當近世也。
 

目錄

原序
吳序
譯者敘言
附︰譯著者敘言
專門用語略說
第一篇 南戲北劇之由來
第一章 宋以前戲劇發達之概略
一、先秦時代
二、漢代
三、六朝及唐代
四、宋代
參考
一、《武林舊事》所載官本雜劇段數二百八十本目錄
二、《輟耕錄》所著錄之六百九十種院本名目
第二章 南北曲之起源
第一節 用于宋代雜劇中之樂曲
第二節 南宋雜劇與金院本
第三章 南北曲之分歧
第一節 元代雜劇之改進
第二節 南戲發達之徑路
第三節 雜劇及戲文之體例
第四節 元代北劇之盛行與南戲之下沉
參考
一、《琵琶記》之開場
二、《小孫屠》之家門
三、《武林舊事》(卷一)所載時和所念誦之“致語”與“口號
第二篇 南戲復興期(自元中葉至明正德)
第四章 南戲之復興
參考
一、青木氏所引王世貞《藝苑�言》之原文
二、《永樂大典》本《宦門子弟錯立身》中歌詠傳奇名之曲辭
三、沈《南九宮譜》所載之(刷子序)散曲
四、《永樂大典目錄》所收之南戲
五、《南詞敘錄》所載“宋元舊篇”目錄
第五章 復興期內之南戲
第一節 《永樂大典》本戲文三種
第二節 《琵琶記》與《拜月亭》
第三節 其它元末明初之南戲
一、《荊釵記》
二、《白兔記》
三、《鎂殺狗記》
四、《金印記》
五、《趙氏孤兒》及《牧羊記》
第四節 成化、弘治、正德間之南戲
一、《五倫全備》
二、《香囊記》
三、《精忠記》(附《金丸記》)
四、《連環記》
五、《千金記》(附式四節記》)
六、《繡襦記》
七、《三元記》
參考
一、趙五娘之題真容詩
二、陸放翁詠蔡中郎之詩
三、《殺狗記》二十二出之下場詩
四、《明珠記》第六出之白
五、《浣紗記》第三十二出之白
六、關于《東窗事犯》的作者
七、《千金記》的命名
第六章 保存元曲余勢之雜劇
第一節 明初之雜劇
第二節 周憲王之雜劇
一、道釋劇
二、妓女劇
三、牡丹劇
四、節義劇
五、水游劇
六、其它之劇
第三節 王九思與康海
參考
一、《太和正音譜》所著錄之“國朝三十三本”雜劇目錄
二、《正音譜》所分雜劇之十五體
三、《香囊怨》譜人雜劇名之曲
四、西諦《中山狼故事之變異》摘錄
第三篇 昆曲昌盛期(自明嘉靖至清乾隆)
第四篇 花部勃興期(自乾隆末至清末)
第五篇 余論
索引
校訂後記
 

本書之作,出于欲繼述王忠愨國維先生名著《宋元戲曲史》之志,故原欲題為《明清戲曲史》,以易人曰人耳目之故,乃以《中國近世戲曲史》為名也。稱之為“近世”者,以戲曲在唐以前,殆無足論,至宋稍見發達,至元勃興,至明清益盛。而元明之間,顯然有可劃為一期之差異存在。即元代以北曲雜劇為盛;而明以後則南曲傳奇,極形全盛。且王先生編戲曲史也,劃宋以前為古劇,以與元劇區別,余從而欲以元代當戲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後當近世也。

明治四十五年(1912)二月,余始謁王先生于京都田中村之僑寓。其前一年,余草《元曲研究》一文卒大學業,戲曲研究之志方盛,大欲向先生有所就教,然先生僅愛讀曲,不愛觀劇,于音律更無所顧,且此時先生之學將趨金石古史,漸倦于詞曲。余年少氣銳,妄目先生為迂儒,往來一二次即止,遂不叩其蘊蓄,于今悔之。後游上海再謁先生,既而大正十四年(1925)春,余負笈于北京之初,嘗與友相約游西山,白玉泉旋出頤和園,謁先生于清華園,先生問余曰︰“此次游學,欲專攻何物歟?”對曰︰“欲觀戲劇,宋元之戲曲史,雖有先生名著足陳具備,而明以後尚無人著手,晚生願致微力于此。”先生冷然曰︰“明以後無足取,元曲為活文學,明清之曲,死文學也。”余默然無以對。噫,明清之曲為先生所唾棄,然談戲曲者,豈可缺之哉!況今歌場中,元曲既減,明清之曲尚行,則元曲為死劇,而明清之曲為活劇也,先生既飽珍羞,著《宋元戲曲史》,余嘗其余瀝,以編《明清戲曲史》,固分所宜然也,苟起先生于九原,而呈鄙著一冊,未必不為之破顏一笑也。

余少年時,即有讀《淨琉璃》之癖,明治四十年(1907)左右,在熊本學窗時,嘗見蟹川臨風氏之《中國文學史》中,所引《西廂記》“驚夢”一折,雖未能潦解,然己神往矣。後又得解釋《西廂記》數折之書,益喜焉。此為餘知中國戲曲之始,亦即愛好中國戲曲之始也。及進京都大學,適際會我師狩野直喜先生將大興曲學之機運,《元曲選》《嘯余譜》等,堆學齋中,乃欣然涉獵,叉承老師之指授,專事研究元曲,略得窺其閘徑也◇當卒業也,老師戒以更進而求曲學大成,嗣後十數年,或修或廢,碌碌無成。及大正十四年,游學北京,乘機觀戲劇之竇演伊欲以之資書案空想之論據,然餘所欲研究之佔典的血蓖曲”,此時北地己絕遺響,殆不獲听。惟“度黃”竹梆子”激越俚鄙之音,獨動都城耳。乃數“盞曲�之衰亡,草《自毫曲至皮黃調之推移》(大正十五年[1926]作,載《內藤先生還厝祝賀支那學論叢》中)。旋游江南寄寓上海者9前後兩次。每有暇輒至徐園,听蘇州蓖劇傳習所童伶所演良曲,得聊醫生平之渴也。今蓽濱“盞曲”者,國中唯有此一班而已。所演者,以屬於南曲為主,然閩存北曲之遺響。歸國之後,乃葺《南北曲源流考》(昭和二年匚1927�作,載《狩野先生還靨祝賀支那學論叢》中)一艾,言王先生所未言者。因此老師頻勸完戚《明清戲曲史》,於是著手整理資料,旁讀未讀之曲。去年正月二日為始,執筆至八月,脫稿十之七八,先付手民,今年正月續稿全戚,今將觀其印成也。 

曩所草之二文,修正割社,配置之於書中各章。即第二章《南北蚰之起源》,第三章中第一節《元代雜劇之改進》、第二節《南戲發達之徑路》、第四節《元代北劇之盛行與南戲之下沉》,第四章《南戲之復興》,第七章《毫曲之興隆輿北曲之衰亡》,第十四章《南北曲之比較》,用《南北曲源流考》之文;第+二章《花部之勃興與蟲曲之衰頹》用《自茛曲至皮黃調之罐移》。此外第+六章《沈瘭〈南九宮十三調曲譜〉與蔣孝之〈九宮〉〈十三調〉二譜》,為昭和三年(1928)九月所草,曾一廣載於《高瀨先生還’B祝賀支那學論叢》中,其他皆為新起草者。

書中所出之名作梗概,初欲置其取舍標準於收集戲場通行散齙之《醉怡情》、《綴白裘》、《納書楹曲譜》、《六也曲譜》、《集成曲譜》所揉之曲目上,擇其全本之可得見者記之,嗣以其他不通行於歌場中,而傣優秀作品者不少,且以上述諸書中,所取雜劇極少,苟不∵一加人伊殊有遺珠之憾。囚不厭其多,出之全力,以供讀耆儐覽。《曲海總目提要》一書,存梗概者雖不少,然極蓍名之作,反不見載,即有載耆,亦往往敘事,有與原作少合之處。敬今一切根據原本。親自作之,白有識者能辨之也。但餘文抽劣,難達意處頗多為憾耳。其文難力求簡要,然辭簡則事難蠱,多用漢文語,以節文字,則陷於艱澀難解。餘屢次擲篁而數文之難為也。且悔徒費紙筆,而成一巨冊之愚。又書中不引原作曲文之例,於體例上雖似有稍偏之感,然戲曲之巧拙,菲可僅以曲文一二闋知之,至少須示一螄,此非本書所鮐為者。沉《綴白裘》、《集成曲譜》二書,可供讀者案頭無數作例耶?故今以此責,讓之二書,於此一切省略之。讀本書之梗概,然後讀上述二書所收之散齙,雖未通覽全本,庶凡得略窺其一斑歟?此餘之不出一作例,反盡力於廣舉梗概之理由也。

當編本書之際,吾師狩野先生假與秘藏之《玉夏齋傳奇》十種;鈴木先生許一覽其所藏戲曲;同學小島蒲馬君容餘之記,執二三文獻鈔錄之勞;友人倉石武四郎君斡旋《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抄寫,自當嚴校之任等,助餘之處不少;長濘規矩也君就稀覯之曲本,時時報導其所得所見,更得馬隅卿君經餘以倉石之介,許餘抄寫《永樂戲文》,深感師友誘掖之恩,謹記此以表謝意。      

  昭和五年《1930)二月二十四日
  仙台廣瀨河畔老楓廬莆木正兒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2
    $413
  2. 新書
    87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