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包括:《貝多芬小擔琴奏鳴曲全集:鋼琴與小提琴·卷1》、《貝多芬小擔琴奏鳴曲全集:鋼琴與小提琴·卷2》和《貝多芬小擔琴奏鳴曲全集:鋼琴與小提琴·小提琴譜》。
貝多芬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鋼琴的「新約全書」。這些作品從1795年(貝多芬時年25歲)的作品2三首,到1822年(52歲)的作品111,歷經27年,貫穿了貝多芬整個早、中、晚三個創作時期。而他的10首小提琴奏鳴曲最早的作品12三首創作於1797年(27歲,比最早的鋼琴奏鳴曲晚兩年),到最後一首作品96,寫於1812年(42歲),距離貝多芬去世(1827年)還有15年,他再也沒有為獨奏小提琴寫過作品。因此小提琴奏鳴曲只有早、中期而沒有真正的晚期作品。雖然最後一首作品96其中已經有了不少晚期作品中常用的因素和手法。如整個作品的內向氣質,很長的顫音(trill)織體,以及最後一個樂章的賦格段(Fugato)等。
序
這個新修訂版本有以下來源:作品12的三首奏鳴曲,我們參考了第一版(Artaria,維也納,1798/99);作品23,參考了第一版(T.Mollo,維也納,1801);作品24,參考了手稿的前三個樂章,以及第一版(與作品23一同由T.Mollo出版,維也納,1801)。
對比作品24的手稿和第一版後我們發現,第一版完全是依照手稿的。由於原稿的最後一個樂章遺失了,維也納出版的第一版就顯得尤為珍貴。因為我們可以推斷貝多芬本人曾親自過目第一版的印刷。
關於如何在上下兩行五線譜之間分配音符的問題,貝多芬有他自己的記譜習慣——塞於突出旋律線等原因。在這個版本中我們特別尊重他的習慣——除了少數例外。
有一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各種早期版本中——即分別在鋼琴的兩行譜上標注力度記號——特別是作品23的第一樂章。我們對此進行了簡化,即只在上下兩行五線譜的中間標注力度記號——除非必須用兩處力度記號來區分不同的力度層次,或者突出某個聲部。
關於跳音點和帶點的短斷音記號在演奏中的區別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逑個話題為Nottebohm、Krebs以及其他人發起,我們在這里並不想陷入無休止的討論之中。原因有二:其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的區別微乎其微;其二,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能從這些手稿、摹真本,或者第一版忡明確地辨認出哪里是跳音點,哪里是帶點的短斷音記號。基於上述情況,我們按照慣例,一律用音符上加點來標注跳音,R和帶點的短斷音記號。
更多關於版本來源以及樂譜的問題,可以參考我們的新版《貝多芬全集》,這個版本對一些疑難問題的解答往往是獨辟蹊徑的。各種細節問題可以參考腳注。
波恩,1978年秋
Sieghard Brandenburg
對比作品24的手稿和第一版後我們發現,第一版完全是依照手稿的。由於原稿的最後一個樂章遺失了,維也納出版的第一版就顯得尤為珍貴。因為我們可以推斷貝多芬本人曾親自過目第一版的印刷。
關於如何在上下兩行五線譜之間分配音符的問題,貝多芬有他自己的記譜習慣——塞於突出旋律線等原因。在這個版本中我們特別尊重他的習慣——除了少數例外。
有一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各種早期版本中——即分別在鋼琴的兩行譜上標注力度記號——特別是作品23的第一樂章。我們對此進行了簡化,即只在上下兩行五線譜的中間標注力度記號——除非必須用兩處力度記號來區分不同的力度層次,或者突出某個聲部。
關於跳音點和帶點的短斷音記號在演奏中的區別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逑個話題為Nottebohm、Krebs以及其他人發起,我們在這里並不想陷入無休止的討論之中。原因有二:其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的區別微乎其微;其二,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能從這些手稿、摹真本,或者第一版忡明確地辨認出哪里是跳音點,哪里是帶點的短斷音記號。基於上述情況,我們按照慣例,一律用音符上加點來標注跳音,R和帶點的短斷音記號。
更多關於版本來源以及樂譜的問題,可以參考我們的新版《貝多芬全集》,這個版本對一些疑難問題的解答往往是獨辟蹊徑的。各種細節問題可以參考腳注。
波恩,1978年秋
Sieghard Brandenburg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