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無窮之遠

向著無窮之遠
定價:159
NT $ 138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關於中國當代文學的評論和研究。作者努力在近現代文學史的視野中觀照當代文學現象,同時注重探討文學轉捩點或重大文學現象的文學史示范意義。全書內容所涉廣泛,研究類型各異,行文和文體風格多樣,代表了作者近年來的文學思考和寫作實踐。


吳俊,男,1962年9月出生於上海。曾任教於華東師范大學,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文學史料和媒介研究。主要學術論著有《魯迅個性心理研究》、《文學流年》、《遮蔽與發現》等十余種,另有譯作《東洋文論》、編著《大學寫作》等十余種,並獲教育部、中國作家協會等機構頒發的多種學術、文學獎項。
 

目錄

第一輯
三十年文學片斷:1978-2008我的個人敘事
文學的政治:國家、啟蒙、個人——關於近代以來中國文學的三種話語方式權利訴求
文學批評、公共空間、社會正義或道德律法——在「批評和文藝·2007北京文藝論壇」上的發言
新媒介文學「革命」芻議
網上的博弈之辨
「新概念」文學的評論——作文、作品選、文學史
關於「尋根文學」的再思考
《暗示》的文體意識形態
「中國作家」趙本夫
90年代誕生的新一代作家——關於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作家現象分析
第二輯
中國當代「國家文學」概說——以《人民文學》為中心的考察
新中國的第一場「文藝整風運動」——文藝整風學習運動(1951-1952)與《人民文學》
組稿:文學書寫的無形之手——以《人民文學》(1949-1966)為中心
另一種權利割據:當代文學與地方政治的關系研究
政治變局的文學見證——關於《人民文學》的復刊
現繞文學的政治博弈——《機電局長的一天》風波始末
第三輯
政治和性:昆德拉的文學——以《帷幕》和《無知》為例
評論:薩德侯爵和三部譯作
「新知識分子」之疑——關於安·蘭德的《致新知識分子》
略薩的文學大道理——關於略薩的《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成熟的果子適時墜落——關於《洛麗塔》(全譯本)
第四輯
魯迅:暗夜獨行的希望者——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在上海教育電視台「世紀講壇」的講演
夏著心史:學理邏輯之書,亦同情體悟之書——夏中義著《王國維:世紀苦魂》評論
后記
 

去年春天,在醞釀這套學院文學批評叢書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在今天這樣比較復雜的文化、文學語境中,談論和思考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界定這種文學活動的學術品質,梳理出它的發展脈絡,或者說給今天的文學批評命名,實際上已經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當代文學的話語方式、話語背景和學術空間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拓展,文學批評所顯現出來的影響力,它在當代文學學科的意義和學術價值已世所共睹。文學批評持續著它整體活躍的態勢。但是,近些年,那些「批評缺席」、「批評有無存在的必要性」的質疑、詰責之聲仍時而響起。當代文學批評遭遇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似乎陷入到失語和能指匱乏的困頓之中,很大一部分批評空間正悄然被諸多媒體所占領。文學批評的責任與承載力究竟是什麽?文學批評應有什麽樣的形態、格局和秩序?批評的倫理和能力、批評的學術化、批評家的身份等問題,都開始困擾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

回望這些年來的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確是有太多的文學與非文學的因素,特別是種種體制內的評價機制,都很嚴正地考驗著我們的批評品格。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顯」的學術背景下,批評的「學院化」取向愈益突出,也給當代文學批評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這樣的學術風尚中,雖然學院知識生產的先天優勢被充分地彰顯出來,知識、學問譜系化,精確、嚴謹的學術生長態勢確實得到強化,但是,另一個令人堪憂的、窒息學術生命力的因素同時也被極大地擴張,大量的被稱之為「正確的廢話」的所謂研究論文開始大量涌現。而這種形態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學術研究的新模式化的產生和僵化,進而導致批評的學術活力和思想力量的真正喪失,這與學院批評所應具有的「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的境界完全是南轅北轍。而對於批評來說,面對鮮活的文學現場,置身於「學院語境」中的學者型的學院批評家,若想擺脫掉可能有的身份危機和學科禁忌,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文學批評的命運和使命。因為,無論是理論還是批評,在任何時候,都已經不是單純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有意昧的文化思考、道德考量和學術底蘊的豐盈與否。批評究竟應該有什麽樣的擔當,今天的文學批評對學科話語的成熟,對文學史寫作及其文學生態應該有怎樣的貢獻,就成為擺在學院批評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位列這套「文庫」的二十位學院批評家,正以他們文學批評寫作的實績、卓著的影響力,捍衛著批評的權威性和文學的尊嚴。這個批評家群體,憑借他們特有的活力、穩健和能動性,正形成一個新的批評風范和批評秩序。這種批評以或厚實或靈動的話語魅力、清醒的判斷力,以及理論的熱情、能動的解讀和闡釋,充分地顯示了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不俗的高度。我們體會到,在這里,批評確實是一個抵達心靈的創作性活動,是有靈魂重量的精神言表。活力與激情,學理與思想,深邃與輕盈,宏闊與精致,都充溢在他們文字的字里行間。還有,批評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對時代和文學發問的能力,理論背景和批評立場,也都在他們執著而堅定的批評活動中盡顯無遺。他們對我們時代文學的審美判斷、話語方式,批評秩序的重新建構,已經在整體上開始改變當代文學批評的語境和「隋境」。不誇張地說,學院精神的純粹和魅力,在當代文學批評的空間維度里獲得深刻的錘煉和彰顯。

可以說,《學院批評文庫》幾乎囊括了近十年來學院批評的中堅力量,是對學院批評的一次全面檢閱。他們以銳利的學術眼光闡釋當代文學,自主地參與到當代文學經典化的過程當中,大大豐富了當代文學的精神內涵。也正是他們各自獨立的思想品格和理論風采,才使學院批評變得堅實而有聲有色。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感到,文學批評在今天所面臨的深刻的挑戰和許多待解的問題。近年來,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強調和思索當代文學寫作的「原創性」問題,那麽,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原創性」是什麽呢?我們總是渴望和期待文學創作給我們增加更大的內心含量,我們需要認真反思反省,當代文學批證是否向人們敞開了心扉,演繹本色的靈魂之舞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