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減法

文學的減法
定價:171
NT $ 14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張清華近十年中一百多萬字的論文中篩選出來的,共19篇文章,約25萬字。其中第一輯是作家論,涉及莫言、余華、王朔、食指、海子等重要作家和詩人,第二輯是關於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美學研究與文化探討;第三輯是當代詩歌歷史的文化與美學的研究,涉及六70年代的非主流詩歌、世紀之交以來狂歡語境下的詩歌藝術嬗變等問題;第四輯是對近年若干文學問題的個案探討,涉及中國經驗、城市經驗、80后書寫、長篇小說文體等方面。?
  
上述文章曾發表於《文藝研究》《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小說評論》《上海文學》《十月》《鍾山》等刊物。


張清華,男,1963年10月生,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評論,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美國《WORLD LITERATURE TODAY》等刊發表理論評論文章200余篇,著有《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境外談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天堂的哀歌》等著作7部,出版學術隨筆與散文集《隱秘的狂歡》《海德堡筆記》等。曾於2000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學術獎學金,應邀到該校客座講學一學期。2006年應邀訪問講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等。
 

目錄

第一輯
 從精神分裂的方向看——論食指
 「在幻象和流放中創造了偉大的詩歌」——論海子
 文學的減法——論余華
 敘述的極限——論莫言
 由語言通向歷史——論王朔
第二輯
 論紅色敘事的傳統要素——以兩個傳奇模型為例
 從「青春之歌」到「長恨歌」——中國當代小說的敘事奧秘及其美學的變遷
 鏡與燈,寓言與寫真——當代小說的敘事美學研究之一
 文化實踐與精神自否——20世紀中國文學中啟蒙主義的兩個基本問題
第三輯
 黑夜深處的火光60年代、70年代地下詩歌的啟蒙主題
 持續狂歡·倫理震盪·中產趣味——對新世紀詩歌狀況的一個簡略考察
 個體的命運與時代的眼淚——由「底層生存寫作」談我們時代的寫作倫理
 價值分裂與美學對峙——世紀之交以來詩歌流向的幾個問題
 「誰來追趕這令人心碎的變化」——閱讀翟永明
第四輯
 關於文學性與中國經驗的問題——與德國波恩大學顧彬教授商榷
 《紅高粱家族》與長篇小說的當代變革
 革命、歷史、個體無意識——關於格非的《山河入夢》與近年創作 
 「殘酷青春」之后是什麼——由春樹感受80后寫作
 比較劣勢與美學困境——關於當代文學中的城市經驗
后記
 

去年春天,在醞釀這套學院文學批評叢書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在今天這樣比較復雜的文化、文學語境中,談論和思考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界定這種文學活動的學術品質,梳理出它的發展脈絡,或者說給今天的文學批評命名,實際上已經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當代文學的話語方式、話語背景和學術空間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拓展,文學批評所顯現出來的影響力,它在當代文學學科的意義和學術價值已世所共睹。文學批評持續著它整體活躍的態勢。但是,近些年,那些「批評缺席」、「批評有無存在的必要性」的質疑、詰責之聲仍時而響起。當代文學批評遭遇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似乎陷入到失語和能指匱乏的困頓之中,很大一部分批評空間正悄然被諸多媒體所占領。文學批評的責任與承載力究竟是什麽?文學批評應有什麽樣的形態、格局和秩序?批評的倫理和能力、批評的學術化、批評家的身份等問題,都開始困擾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

回望這些年來的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確是有太多的文學與非文學的因素,特別是種種體制內的評價機制,都很嚴正地考驗著我們的批評品格。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顯」的學術背景下,批評的「學院化」取向愈益突出,也給當代文學批評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這樣的學術風尚中,雖然學院知識生產的先天優勢被充分地彰顯出來,知識、學問譜系化,精確、嚴謹的學術生長態勢確實得到強化,但是,另一個令人堪憂的、窒息學術生命力的因素同時也被極大地擴張,大量的被稱之為「正確的廢話」的所謂研究論文開始大量涌現。而這種形態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學術研究的新模式化的產生和僵化,進而導致批評的學術活力和思想力量的真正喪失,這與學院批評所應具有的「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的境界完全是南轅北轍。而對於批評來說,面對鮮活的文學現場,置身於「學院語境」中的學者型的學院批評家,若想擺脫掉可能有的身份危機和學科禁忌,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文學批評的命運和使命。因為,無論是理論還是批評,在任何時候,都已經不是單純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有意昧的文化思考、道德考量和學術底蘊的豐盈與否。批評究竟應該有什麽樣的擔當,今天的文學批評對學科話語的成熟,對文學史寫作及其文學生態應該有怎樣的貢獻,就成為擺在學院批評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位列這套「文庫」的二十位學院批評家,正以他們文學批評寫作的實績、卓著的影響力,捍衛著批評的權威性和文學的尊嚴。這個批評家群體,憑借他們特有的活力、穩健和能動性,正形成一個新的批評風范和批評秩序。這種批評以或厚實或靈動的話語魅力、清醒的判斷力,以及理論的熱情、能動的解讀和闡釋,充分地顯示了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不俗的高度。我們體會到,在這里,批評確實是一個抵達心靈的創作性活動,是有靈魂重量的精神言表。活力與激情,學理與思想,深邃與輕盈,宏闊與精致,都充溢在他們文字的字里行間。還有,批評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對時代和文學發問的能力,理論背景和批評立場,也都在他們執著而堅定的批評活動中盡顯無遺。他們對我們時代文學的審美判斷、話語方式,批評秩序的重新建構,已經在整體上開始改變當代文學批評的語境和「隋境」。不誇張地說,學院精神的純粹和魅力,在當代文學批評的空間維度里獲得深刻的錘煉和彰顯。

可以說,《學院批評文庫》幾乎囊括了近十年來學院批評的中堅力量,是對學院批評的一次全面檢閱。他們以銳利的學術眼光闡釋當代文學,自主地參與到當代文學經典化的過程當中,大大豐富了當代文學的精神內涵。也正是他們各自獨立的思想品格和理論風采,才使學院批評變得堅實而有聲有色。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感到,文學批評在今天所面臨的深刻的挑戰和許多待解的問題。近年來,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強調和思索當代文學寫作的「原創性」問題,那麽,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原創性」是什麽呢?我們總是渴望和期待文學創作給我們增加更大的內心含量,我們需要認真反思反省,當代文學批證是否向人們敞開了心扉,演繹本色的靈魂之舞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