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hong與晚明會通思潮

焦hong與晚明會通思潮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劉海濱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1771533
  • ISBN13:9787561771532
  • 裝訂:165頁 /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序一 朱維錚
序二 金良年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史
第二節 王學會通派
第三節 會通思潮
第一章 少年問學
第一節 行伍世家的讀書種子
第二節 江南文化的熏陶
第三節 耿門弟子:稍知向方
第二章 會通之路
第一節 第二位老師:羅汝芳
第二節 亦師亦友
第三節 焦(hong)與李贄
第四節 思想樞紐:從焦(hong)的交游看會通派的壯大
第五節 焦(hong)與耿、李論爭
第三章 宦海十年
第一節 焦(hong)與性靈文學的興起
第二節 經世理想的破滅
第四章 退居林下
第一節 耶穌會士來華與會通思潮
第二節 焦(hong)與徐光啟
第三節 焦(hong)與陳第
第五章 道與文:焦(hong)思想學術之總結
第一節 焦(hong)的理學思想
第二節 文學與理學
第三節 博學與理學
第六章 會通潮落
第一節 各種反會通派
第二節 見證會通派的衰落
余論
附錄 焦(hong)年表
征引書目
後記
 

一般學者對於焦(hong)的印象,大多不出其晚年所作的《囿史經籍志》、《獻徵錄》、《玉堂叢語》、《焦氏筆乘》等征實著述,以《國史經籍志》為例,乃談古典目錄學所必稱,然亦僅將其作為明代史志目錄之代表而已,《四庫》提要對其評價其實並不高:「顧其書叢抄舊目,無所考核,不論存亡,率爾濫載,古來目錄惟是書最不足憑。世以滋負博物之名,莫之敢詰,往往貽誤後生。」由此可見,在思想史之外的學人眼中,焦(hong)不過是「負博物之名」者而已,對於其作為思想史方面的影響和成就了解甚少。海濱的《焦(hong)與晚明會通思潮》由此著力,鬩後收獲良多。但我並非以治思想史為專業,故個人的感受並不具權威性,對於這部專著的學術價值評判,要聽專家的意見,我沒有發言權。
記得在插隊時曾對思想史有過一段興趣,動因好像是源於當時「讀一點思想史」的號召,所讀過的書有汪子嵩等的《歐洲哲學史簡編》、楊榮岳的《簡明中國哲學史》等,多半也因為只有這幾本書可供這方面的鬩讀選擇(多卷本的侯外廬《中圉思想通史》、任繼愈《中國哲學史》是在大學時讀的,但沒有全部讀完,那時的興趣已經不在思想史方面了)。到了「批林批孔」時,又瀏覽了先秦諸子的一些著作,以及重印的《中國哲學史資料簡編》。說老實話,如果不是「批林批孔」,當時恐怕也讀不到那麽些古典原著,盡管有的只是選本:1978年進人大學,學的是歷史,後來研究生讀的是古典文獻學,思想史修養只是專業鈿識的一種背景,再也沒有深人下去。當然,這也和我個人的一點「偏見」有關。竊以為,不僅是思想史,就是在我專業接觸的史學、文獻學中,也動輒大談什麽「某某思想」,這些所謂的結論究竟是否可靠,是很值得懷疑的。因為人的思想是十分復雜且經常在變化的,連我自己都說不清本人究竟有什麽思想,百年之後、千載之下的人,怎麽能說得清呢?所以凡對於談論「某某思想」的,一概略去不究。後來讀到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大感愜意,其謂:
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於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蓋古人著書立說,皆有所為而發。故其所處之環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則其學說不易評論,而古代哲學家去今數千年,其時代之真相,極難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據之材料,僅為當時所遺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殘余斷片,以窺測其全部結構,必須備藝術家欣賞古代繪畫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後古人立說之用意與對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而對於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之同情,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否則數千年前之陳言舊說,與今日之情勢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但此種同情之態度,最易流於穿鑿傅會之惡習。因今日所得見之古代材料,或散佚而僅存,或晦澀而難解,非經過解釋及排比之程序,絕無哲學史之可言。然若加以聯貫綜合之搜集及統系條理之整理,則著者有意無意之間,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際之時代,所居住之環境,所薰染之學說,以推測解釋古人之意志。由此之故,今日之談中國古代哲學者,大抵即談其今日自身之哲學者也。所著之中國哲學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學史者也。其言論愈有條理統系,則去古人學說之真相愈遠。
海濱在本書的導論中,提出焦茲的研究在局部方面「已經得到較充分的討論」,但「因為對焦茲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各方面的專門研究也就難以更深人」,竊認為是切中要害的。所謂「整體的把握」,應該與陳寅恪所說的「應具了解之同情」涵義相近。海濱的研究有沒有做到這一點可以評判,但其研究的方向是對頭的。
我和海濱在編輯工作中有過一次合作,雖說不上了解深人,但有起碼的第一感受。他的編輯思路清蜥,處事有條理,在專業方面有一定的學識基礎,如果能專心治業,相信會有所成就。孔子說胤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我們於編輯亦可以說「學而優則編,編而優則學」。
承海濱的信任,邀我為他出版的第一部著述作序,我於思想史並不專業,只能說一些自己的感受,以與海濱及同志者共勉。是為序。
金良年
(上海書店出版社總編輯)
2009年7月20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