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道

中國醫道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王鳳蘭/主/編
  • 出版日期:2009-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333804
  • ISBN13:9787807333807
  • 裝訂:平裝 / 212頁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文化是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部分構成的。由歷史上的文物古跡和現代物質文化創新而構成的物質文化,是讀者大眾所熟悉的。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哪些文化形態呢?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下達的《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 42號)作了如下闡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3年10月17日舉行第三十二屆會議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臚列了五項內容︰“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寧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歸納起來,簡單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以民眾(一定群體)口傳心授的方式而代代相傳、綿延不絕的文化。在民眾中流傳、口傳心授、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目錄

總序 劉錫誠
序 柳長華
緒論 中國醫道,仁心仁術
第一節 源遠流長
第二節 道術相依
第三節 醫乃仁術
第一章 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
第一節 對于生命的獨特認識
第二節 對于健康與疾病的認識
第三節 流派
第二章 中醫診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奧妙
第四節 四診
第三章 中藥炮制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藥物的產生與炮制的起源
第三節 原理
第四節 方法
第五節 流派
第四章 中醫制劑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與方的關系
第三節 起源與傳承
第四節 劑型與療效
第五節 方劑配伍
第五章 中醫針灸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經絡腧穴
第三節 治病
第四節 擇時與取穴
第六章 正骨療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醫家
第四節 發展
第五節 手法
第七章 藏醫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理論體系
第三節 藏醫與宗教
第四節 擅治的病癥
後記
附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醫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柳長華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

醫之為道,乃中華民族所特有。“道”不是科學技術,而是思想智慧。然而醫學在進入20世紀以後愈來愈被技術異化了,醫療行為被各種各樣的“技術標準”約束著,中醫亦被裹挾其中;醫學的人文關懷逐漸被淡化,醫生與患者變成了商品關系,中醫因素深受其害,醫道之不講久矣。

醫道是中華民族認識生命與疾病的一種智慧。《素問‧著至教論》︰“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雷公對曰︰‘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帝曰︰‘……此皆陰陽表里,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凝殆。’”可見醫道乃是“究天人之際”的大智慧、大學問。醫道與醫術相輔相成,道無術不行,術無道不久。可惜近世以來,眾人舍本而事末,醫道之不講久矣。

2005年,余受命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投身中醫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工作。其緣起則為此前曾涉足中醫藥傳統知識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深感中醫的生存發展需要保護,卻並非現行知識產權制度所能承負。其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深知事關國家民族重大利益,亦時勢所必然,故不得不殫精竭慮,勉力為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確立的法律概念。公約指出“全球化和社會變革進程為各群體之間展開新的對話創造條件,但也不能容忍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損壞、消失和破壞的嚴重威脅”,並由此提出“保護、尊重、提高意識、開展國際合作及提供國際援助”,並由此提出“保護、尊重、提高意識、開展國際合作及提供國際援助”的宗旨。我國亦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繼承發展,合理利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針。中醫雖不僅僅是“文化”,但文化實為中醫之命脈,亦即醫道之根本,言中醫之保護,正應著眼于這一根本。

章學誠先生嘗謂︰“所謂學者,果何物哉?學于道也。道混沌而難分,故須義理以析之;道恍惚而難憑,故須名數以質之;道隱晦而難宣,故須文辭以達之,三者不可有偏廢也。”王鳳蘭博士《中國醫道》一書,其意在表彰古聖先賢之道,其事則亦緣于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工作。書中各論,原本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雖不能盡醫道之全部,然中醫“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一項,乃醫道之綱領;其余所論,亦究事之所以然而明道者也。

王鳳蘭博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曾作出突出貢獻,獲得國家表彰。稿成之際,囑余作序,因不揣譾陋,略述片語,是為序。

2008年仲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