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

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
定價:288
NT $ 288
  • 作者:戴偉輝 孫雲福/編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59712
  • ISBN13:9787100059718
  • 裝訂:329頁 / 26 x 19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本書直接講內容和情報的部分,作者吸收了大量的新知識與新成果,以培養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為目標,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講解,還配上了具體的應用案例,對於想了解網絡、更新知識、提高技能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者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當然,互聯網發展太快了,就像一列高速列車,我們沒法跳出疾馳的列車對它拍照,然后有把握地說,這就是它現在的樣子。因為它不是靜態的,它的每個現在都不一樣。同樣我們也不能苛求這本書的內容永不過時。好在作者可能提前想到了這點,讀者可以到與它匹配的網站上去進行知識更新。這倒是一種新的寫書方法。

希望有可能的話,這本書能得到不斷的升級。也希望讀者能夠用自己的實踐,不斷升級從這里得到的知識。
 

目錄

序 網絡要經世致用
第1章 導論
1.1 網絡時代的競爭與變革
1.1.1 互聯網的興起與發展
1.1.2 網絡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1.1.3 網絡時代的競爭策略
1.2 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
1.2.1 網絡信息資源概述
1.2.2 網絡信息資源的類型
1.2.3 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
1.3 網絡內容與網絡情報
1.3.1 信息爆炸
1.3.2 網絡內容管理
1.3.3 網絡情報
第2章 互聯網的技術基礎
 2.1 網絡體系結構
2.1.1 網絡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2.1.2 OSI參考模型
2.1.3 TCP/IP參考模型
2.1.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2.2 互聯網協議
2.2.1 應用層
2.2.2 傳輸層
2.2.3 網際層(互聯網層)
2.2.4 網絡接口層
2.3 常用的網絡通信設備
2.3.1 服務器和工作站
2.3.2 網絡適配器(網卡)
2.3.3 傳輸介質
2.3.4 中繼器和橋接器
2.3.5 集線器和交換機
2.3.6 路由器
 2.4 互聯網傳輸方式的發展
2.4.1 電話網
2.4.2 有線電視網
2.4.3 衛星線路
2.4.4 光纖網
2.4.5 無線互聯網
 2.5 互聯網的技術發展趨勢
第3章 互聯網的應用基礎
 3.1 互聯網的基本服務與應用
3.1.1 電子郵件(E—mail)服務
3.1.2 萬維網(WWW)服務
3.1.3 文件共享服務
3.1.4 網絡新聞組(Usenet)服務
3.1.5 遠程登錄(Telnet)服務
3.1.6 電子公告牌(BBS)服務
3.1.7 即時通訊
3.1.8 IP網絡電話
 3.2 Web2.0時代的新型應用
3.2.1 博客(Blog)
3.2.2 RSS
3.2.3 維基百科(wiki)
3.2.4 SNS
3.2.5 TAG
3.2.6 案例:亞馬遜網站的書籍作者博客營銷 
 ……
第4章 互聯網的管理基礎
第5章 網絡內容管理
第6章 互聯網內容管理
第7章 網絡情報及其管理
第8章 網絡情報的搜集和分析
第9章 應用案例
參考文獻
 

《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掩卷之余,首先與它聯想到一起的詞是「經世致用」。有人把經世和致用拆開來解,分為經國濟世與學用結合,這二者並不矛盾。

記得一位車迷寫過,「在我初二的時候,讀了一本叫《數字化生存》的書;時隔十多年后,我駕駛了一款叫『全時數字轎車』的榮威550。這十多年間,我們身處的社會發生最大的變化就是計算機的普及和數字技術對生活方式的影響」。《互聯網周刊》今年正好辦到十年,對網絡我從頭看到現在,從經世到致用,不能不感嘆時代變化之快。

嚴復是主張經世致用的,他一方面引進了《天演論》;一方面引進了實證主義。不過在上一次現代化中,中國人的「重疊共識」從經世(比如啟蒙和革命)轉向致用(比如搞經濟建設),中間跨越了百余年。在這次現代化中,胡泳翻譯的《數字化生存》是偏向經世的;剛過十年,人們的興趣就轉向致用了。可見歷史節奏加快了。商務印書館這個時候出《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也算恰得其時吧。

《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接下來讓人聯想的,是一串意象:「土地作物管理與情報分析」,「工廠產品管理與情報分析」。如果在不同歷史階段,有這樣三本書出現,就可以湊成「三次浪潮致用系列」了。地主關注土地,資本家關注工廠,知本家關注網絡;而作物、產品和內容,就成了三個歷史階段從三種不同生產資料中產生的三種不同果實。

《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這本書本身有什麼用的問題就清楚了:它可以幫助新生的知本家階層,控制本時代的核心資源。在網絡時代,把老子和權力當作核心資源來「致用」,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沒有前途。陽光財富來自對信息資源的把握。信息資源好比數字的阿拉伯石油。誰控制了信息資源,誰就控制了信息意義上的中東。控制了資源要津,才能摘取最豐盛的果實。這是我們從這本書的外邊來讀的看點。

如果翻開這本書,從里邊來看,如何尋找閱讀的意義?

《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實際有兩個部分,前四章都在講網絡,后四章才講內容和情報(最后一章是案例)。這是一個缺點嗎?我倒認為是個優點。我見過許多人進入信息經濟領域,但把握資源的方式不得法。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這些人並沒有「入錯行」,但問題在於「不得法」。他們真的用對待石油的辦法來對待信息。他們的通病在於,只把IT當作做事的對象,而沒有把IT當作一種做事的方式。從理論上說就是:用舊的生產方式,來對待新的生產力。所以我建議以內容和情報為業的人,不要急於一下翻到第五章以后去看「本行」問題。先看一看前四章的內容,修行悟道。

用舊的生產方式,來對待新的生產力,會把對的事情做錯。在三次浪潮的每個轉換期,都會出這種問題。比如,歐洲的地主階級跟資本家階級爭論這樣的問題:木材加工成桌子,到底是增加了價值,還是減少了價值?地主認為減少了價值,因為加工成桌子后,木頭變少了。資本家爭辯說,加工就是價值所在。地主百思不得其解:加工的長寬高都看不見,價值在什麼地方呢?因為他腦子里沒有貨幣空間的概念。今天的問題是同樣的,資本家總是懷疑知本家,信息的價值在什麼地方呢?因為他沒有信息空間的概念。

我們需要把每一種新的生產力,想象進一種新的空間。信息資源處於網絡空間之中。思考網絡空間有什麼不同,有利於擺脫用貨幣所在空間和作物所在空間來想問題陷入的盲區。這就是前四章的意義。隨時帶着這樣的問題意識來讀前四章,或者當面對后四章的問題悟不出道時,隨時回到它們的元語境中尋找靈感,有利於捕捉到「做對事」的感覺。

網絡空間,或者說信息空間存在於哪里?這本書的前四章寫得明明白白。這是一種不同於自然、貨幣空間的新維度。它不能用長寬高來直接衡量,也不能用數量和價格來直接衡量,但是第一,信息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這就是波普所說的世界三的存在方式。這種空間,甚至有它自己的物理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如第二章所示。第二,它會通過應用,與長寬高的空間、數量價格的空間,進行價值轉換。第三,它會通過作用於人與人關系,如第四章后半部分所示,轉化為一種新的、可能是質變的做事方式,例如不同的組織方式、生產方式、經營方式。

《網絡內容管理與情報分析》的后半部分,是直接講內容和情報的。如果要在內容管理和情報分析上最實在地致用,這一部分是需要踏實掌握的。它包括了對內容管理和情報分析的操作性的介紹,而且已經教科書化。我想學者未必會把這本書當作一部深刻的研究著作來看待,比如光是什麼叫知識,學者就可以不定寫出比這本書還厚的一大套來。但如果讀者的興趣不是在學理上,而在實踐和操作上,這一落千丈部分會給你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