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孤島話劇研究

上海孤島話劇研究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胡疊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3939575
  • ISBN13:9787503939570
  • 裝訂:258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上海的戲劇觀眾的審美取向又與海派文化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何以話劇職業化在上海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話劇這一自身蘊含現代性的戲劇樣式和上海現代文化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關聯?上海孤島這種繁盛的演劇局面出現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一個特殊的歷史地域中,是正常還是反常?它的出現,是戲劇發展的必然,還是偶然?它與歷史上其他表面類似的話劇現象相比較,其內在又有很大的不同,那麽,造成這些不同的根源何在?和其他劇種的同時期演出相比,這種狀態又是不是真正的繁盛?


胡疊,文學博士。生而注定學文,現在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任教。常思得以教授中國傳統藝術為業,大幸也。創作的戲曲劇本《錦瑟》獲第二屆老舍青年戲劇文學獎優秀獎,在《戲劇》、《四川戲劇》、《中國圖書評論》、《戲曲藝術》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戲劇論文及數個戲曲劇本。
 

目錄

序一
序二
緒言
第一章 亂世中的短暫絢爛
一 綠寶劇場的演出
二 東方書場和其他游樂場的演出
三 上海劇藝社的演出
四 中國旅行劇團的演出
五 其他斷續的演劇
第二章 孤島演劇的整體風貌
一 孤島重要劇作的文本分析
(一)於伶的劇作
(二)阿英的歷史劇
(三)周貽白的話劇創作
(四)兩個版本的《家》
(五)鬼才徐
二 通俗話劇的演劇特色
(一)重要演劇的分析
(二)通俗話劇中的女性形象
(三)通俗話劇的編、導、演
三 和「甲寅中興」現象的比較
第三章 孤島演劇現象的動因探詢
一 以消費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背景
二 以市民為主的戲劇觀眾的構成
三 海派氣質:同時期的上海戲劇舞台
(一)獨占鰲頭的海派京劇
(二)越劇:從鄉間走入都市
四 特殊歷史情境與話劇自身發展的契合
第四章 由孤島演劇現象引發的思考
一 什麽是話劇
(一)「話劇」概念的由來
(二)話劇與Dmma
(三)話劇與戲曲的區別
(四)中國話劇的傳統
二 話劇為誰而作
三 話劇的評價標准
四 對話劇史寫作和研究的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胡疊的《上海孤島話劇研究》即將出版,在中國戲劇史研究領域,這本書的閬世,是很有意義的。

所謂「止海孤島時期」,是一個特殊的用語,它包容的空間狹窄,時閬跨度很短,但是,這一概念卻蘊含着諸多異常的文化現象。例如,在這一時投,已被田本侵略者攻陷的上海市正是戰亂不停,災難重重,而在莢泫租界所轄不過幾平方公里的地域之內,竟然出現了戲劇演出的繁盛景象,演出劇目及演出場次之數量,觀眾之熱烈,都是不合常理的。面對戲劇史上的這一特殊現象,后世曾有不罔的看法。但是,迄今為止,在戲劇史研究領域,對這一現象或是避而不談,或是只「精選」一小部分雨不能直面其總體及實質,或是基本否定。正因為如此,對「孤島戲劇」的重新研究,很有必要。

胡疊進入這一課題,是從對史料的搜集、梳理開始的,由於對這一戲劇現象的否定性的傾向,關於這一時期戲劇演出的資料占有,尚缺失葚多。作者重視資料的「原始性」、「完整性」,為此,耗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這是相當重要的。正是由於這一努力,給本書捷供了較為扎實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論題雖是隸屬於戲劇史的領域,作者卻並不僅僅滿足於對資料的占有和整理,在本書的「緒言」中,作者引用魯迅先生關於「史識」的主張以及王瑤先生對這一概念的解讀,並以此作為對自己的要求:從大量資料中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所謂「史識」,來源於對本專業基礎理論的堅實度以及思想修蕎的深厚度。胡疊的碩士學位是玻讀中國話劇史,之后,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轉向戲劇美學,正是為了捷高自已的「史識」。在書中,作者的「史識」首先體現為從大量的史料中捷出問題,然后進一步對逮些閂題進行回答。這些,可見本書的第四章。無論是肘何為「話劇」的提閂,對「話劇為誰而作」、「話劇的評價標准」等閂題的思考,邇是「對話劇史寫作和研究的反思」這一問題的強調,不僅苴接關系到對「孤島戲劇」的總體評價,而且也關系剄撰寫與研究戲劇史的方向閂社8。胡疊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能尚不能完仝令人滿意,然后,在「重寫戒劇史」已成為一種潛在的歷史要求的情勢下,深入思考這些問題,並能強化閂題意識,加大反恩的深度和力度,不是大有益處嗎!?

2009年6月28日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