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虛雲和尚是中國近現代禪宗泰斗,對中國近現代佛教有著巨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此次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虛雲和尚全集》,由凈慧長老主編,歷時三年,全書共約一百二十萬字,分十冊,包括《法語》、《開示》、《書信》、《文記》、《詩偈》、《規約》、《年譜》、《傳記資料》、《追思錄》、《雜錄》、《影譜》等十個部分。與岑學呂居士原編《法匯》和《年譜》相比,新增內容約有六十多萬字。除《傳記資料》、《追思錄》和《雜錄》純為增補之外,其中,法語新增21則,文記新增50則,詩偈新增200多首,書信新增100則,開示新增110多則,文記新增50多則,規約新增15萬余字,年譜增補50余處。另外,本書還共收集了與虛老相關的圖片500多幅。應該說,這套全集是目前有關虛雲老和尚生平資料最豐富的一個版本。《虛雲和尚全集》的公開出版,適逢虛雲和尚圓寂五十周年之際,亦是對虛雲老和尚的最好紀念。
本書包括《第一冊:法語、開示》、《第二冊:書信、文記》、《第三冊:詩偈》《第四冊:規約》、《第五冊:年譜》、《第六冊:傳記資料》、《第七冊:追思錄》、《第八冊:雜錄》、《第九冊:影譜》。本套書主要講述了虛雲和尚的生平事跡,包括他的年譜、傳記資料、雜錄、書信、文記等都作了詳細的介紹,本套書通過還圖片資料及相應的文字說明,具有較強的可讀性,直觀地展現了虛雲和尚的一生,使讀者能清楚的了解虛雲和尚的生平。
目錄
序言一/南懷瑾
序言二/方立天
序言三/陳兵
原序一/倓虛
原序二/岑學呂
編纂說明
第一冊 法語·開示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在浙江寧波七塔寺、崇壽寺。】
七塔寺佛誕日請上堂
七塔寺講經期齋主請上堂
七塔寺講律聽眾設齋請上堂
浙江寧波崇壽寺惟一請上堂法語
示某居士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在陝西卧龍寺。】
慈禧皇太後七旬萬壽上堂法語
【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在陝西西安卧龍寺、興善寺。】
啟建息災法會上堂
蘇軍門請上堂法語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受請住持昆明金馬山興福寺。】
興福寺進院升座法語
興福寺眾護法居士慶祝進院請上堂
興福寺癸卯除夕升座法語
【光緒三十年甲辰,在昆明興福寺。】
元旦上堂法語
佛成道日上堂法語
小參
上堂法語
示某游僧
【光緒三十年甲辰,在昆明筇竹寺。】
結冬小參法語
示眾禪人
為蕭國良薦慈親靈小參
戒期圓滿上堂法語
小參
講經圓滿請上堂法語
【光緒三十年甲辰秋,在滇省筇竹寺、崇聖寺、石鍾寺等處。】
崇聖寺進院升座法語
三塔崇聖寺上堂法語
三塔崇聖寺講《法華經》,開經日請上堂法語
大眾預送師長生牌位進祖堂,設齋請上堂法語
鄭玉隆居士薦親請對靈小參
眾新戒請上堂法語
上堂
小參法語
僧參問
為張佛乘居士舉火法語
為馬寬龍居士封龕、起龕、舉火法語
滇南洱海東羅詮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大理官紳請在觀音塘大石庵上堂法語
石鍾寺進院升座法語
上堂
修造大殿、法堂、天王殿、鍾樓、鼓樓及各堂寮落成,執事元旦日請上堂法語
准提庵續源請上堂
迎祥寺出關上堂
【光緒三十年甲辰冬,在雞足山缽盂庵。】
雞足山缽盂庵進院升座法語
護法居士供法衣請上堂
上堂
解制上堂
重裝三世如來、迦葉、阿難、文殊、普賢諸像告竣,開光上堂
送眾骨骨入海會塔
大寒送諸靈骨入塔
┅┅
第二冊 書信·文記
第三冊 詩偈
第四冊 規約
第五冊 年譜
第六冊 傳記資料
第七冊 追思錄
第八冊 雜錄
第九冊 影譜
編後記
序言二/方立天
序言三/陳兵
原序一/倓虛
原序二/岑學呂
編纂說明
第一冊 法語·開示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在浙江寧波七塔寺、崇壽寺。】
七塔寺佛誕日請上堂
七塔寺講經期齋主請上堂
七塔寺講律聽眾設齋請上堂
浙江寧波崇壽寺惟一請上堂法語
示某居士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在陝西卧龍寺。】
慈禧皇太後七旬萬壽上堂法語
【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在陝西西安卧龍寺、興善寺。】
啟建息災法會上堂
蘇軍門請上堂法語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受請住持昆明金馬山興福寺。】
興福寺進院升座法語
興福寺眾護法居士慶祝進院請上堂
興福寺癸卯除夕升座法語
【光緒三十年甲辰,在昆明興福寺。】
元旦上堂法語
佛成道日上堂法語
小參
上堂法語
示某游僧
【光緒三十年甲辰,在昆明筇竹寺。】
結冬小參法語
示眾禪人
為蕭國良薦慈親靈小參
戒期圓滿上堂法語
小參
講經圓滿請上堂法語
【光緒三十年甲辰秋,在滇省筇竹寺、崇聖寺、石鍾寺等處。】
崇聖寺進院升座法語
三塔崇聖寺上堂法語
三塔崇聖寺講《法華經》,開經日請上堂法語
大眾預送師長生牌位進祖堂,設齋請上堂法語
鄭玉隆居士薦親請對靈小參
眾新戒請上堂法語
上堂
小參法語
僧參問
為張佛乘居士舉火法語
為馬寬龍居士封龕、起龕、舉火法語
滇南洱海東羅詮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大理官紳請在觀音塘大石庵上堂法語
石鍾寺進院升座法語
上堂
修造大殿、法堂、天王殿、鍾樓、鼓樓及各堂寮落成,執事元旦日請上堂法語
准提庵續源請上堂
迎祥寺出關上堂
【光緒三十年甲辰冬,在雞足山缽盂庵。】
雞足山缽盂庵進院升座法語
護法居士供法衣請上堂
上堂
解制上堂
重裝三世如來、迦葉、阿難、文殊、普賢諸像告竣,開光上堂
送眾骨骨入海會塔
大寒送諸靈骨入塔
┅┅
第二冊 書信·文記
第三冊 詩偈
第四冊 規約
第五冊 年譜
第六冊 傳記資料
第七冊 追思錄
第八冊 雜錄
第九冊 影譜
編後記
序
一、傳記與年譜
列傳文學之作,以司馬遷著《史記》所首創,唯遷史列傳,首以出世高人伯夷、叔齊為點目之睛,而世少注意之者。自東漢以來,則有劉向首著《列仙傳》之作,蓋其感於身世而翻然有慕方外之意歟!及至魏晉以后,而有梁僧慧皎(497~554)著《高僧傳》而別開生面,為東土佛教首放異彩。自此以后,歷代踵起,高僧傳記,代有其人。尤為禪宗一系,自宋真宗時,有僧道原,采取《世說新語》之例,首輯盛唐以后禪師語錄,匯為《景德傳燈錄》行世,即與《高僧傳》等並駕齊驅,尤為世人所醒目而迷離莫測者也。
時至明朝,佛門而有明末四大老之譽者,如憨山、紫柏、蓮池、蒲益各有專著,最為人所稱譽者,則為《憨山大師年譜》之作。是書乃憨師侍者福善紀錄,弟子福征述疏,敘理於事,令人可生敬信。但憨師被貶,事涉神宗宮廷子嗣之爭,年譜則隱晦不詳。時勢艱危之際,事多難言之諱,古今同例,但留為后人考據話柄而已。從此之后,僧俗年譜之作,蔚成風氣,由簡而繁,人事史事,交相互涉,是非虛實,求證更繁。
及至民國,人有仿明末四大老之說,稱虛雲、太虛、印光、諦閑為民國佛門四大老,固其然乎,或其不然乎!昔年我在蜀山,有一禪和子與語,謂虛老乃憨山后身,蓋憨山法名德清,虛老法名亦是備清,憨師曾於五台山修行入定,虛老亦曾在五台山修行入定,今生前世,如出一轍。我則謂此一德清,彼一德清,三世因緣,比量難清,欲參話頭,不一精明。此皆宗門逸事,然當時亦廣有傳聞矣。
虛老一生,出世於清末、民國多事之際,世壽百有二十歲,僧臘百零一年。初期則苦行參方,專修禪寂。據傳記自述,及在高曼寺參堂,不意打破茶杯,即已發明己事。然后因遭逢世變,備見佛教衰敗,宗門寥落,即發願於諸名山古剎,重建叢林寺院而恢復禪風。由此而百年之間,辛苦艱難,備嘗之矣。世之情偽,亦備知之矣。而此心皎如日月,歷劫不移。此皆為世所公認事實,無可疑議者也。
蓋自清朝退變以后,民國初建,西風東漸,國體丕變。民主聲囂,破除迷信之說而大行其道。社團噪起,破除寺廟之風乃遍及各地。佛教雖亦隨時響應,成立協會,但首任佛教協會之會長敬安別號寄禪法師者,雖為全國文人所景仰之詩僧,卻遭北洋政府主管內政者之大辱,而悲憤圓寂。嗣以其徒太虛法師繼起,改弦更張,為適應時勢,即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之意,而創「人間佛教」之說以自圖存。為其如此,太虛法師與民國以來之中國佛教協會,故能與囝民政府而相始終,豈非異數,亦為人事之有先見之明者乎!而當此時期,虛老則專志修建叢林,迎玉佛,波波奔走於緬甸、泰國等地。但較為長期駐錫於雲南、廣東之間,故與南方當時之軍政將領,頗有交往,大多皆得皈依禪門而稱弟子者,如雲南之唐繼堯,廣東之李濟深、陳銘樞等,彼等雖為當世所詬病而稱之謂舊軍閥者,而虛老卻得其為常隨眾之外護,實亦難能而可貴者矣。
……
列傳文學之作,以司馬遷著《史記》所首創,唯遷史列傳,首以出世高人伯夷、叔齊為點目之睛,而世少注意之者。自東漢以來,則有劉向首著《列仙傳》之作,蓋其感於身世而翻然有慕方外之意歟!及至魏晉以后,而有梁僧慧皎(497~554)著《高僧傳》而別開生面,為東土佛教首放異彩。自此以后,歷代踵起,高僧傳記,代有其人。尤為禪宗一系,自宋真宗時,有僧道原,采取《世說新語》之例,首輯盛唐以后禪師語錄,匯為《景德傳燈錄》行世,即與《高僧傳》等並駕齊驅,尤為世人所醒目而迷離莫測者也。
時至明朝,佛門而有明末四大老之譽者,如憨山、紫柏、蓮池、蒲益各有專著,最為人所稱譽者,則為《憨山大師年譜》之作。是書乃憨師侍者福善紀錄,弟子福征述疏,敘理於事,令人可生敬信。但憨師被貶,事涉神宗宮廷子嗣之爭,年譜則隱晦不詳。時勢艱危之際,事多難言之諱,古今同例,但留為后人考據話柄而已。從此之后,僧俗年譜之作,蔚成風氣,由簡而繁,人事史事,交相互涉,是非虛實,求證更繁。
及至民國,人有仿明末四大老之說,稱虛雲、太虛、印光、諦閑為民國佛門四大老,固其然乎,或其不然乎!昔年我在蜀山,有一禪和子與語,謂虛老乃憨山后身,蓋憨山法名德清,虛老法名亦是備清,憨師曾於五台山修行入定,虛老亦曾在五台山修行入定,今生前世,如出一轍。我則謂此一德清,彼一德清,三世因緣,比量難清,欲參話頭,不一精明。此皆宗門逸事,然當時亦廣有傳聞矣。
虛老一生,出世於清末、民國多事之際,世壽百有二十歲,僧臘百零一年。初期則苦行參方,專修禪寂。據傳記自述,及在高曼寺參堂,不意打破茶杯,即已發明己事。然后因遭逢世變,備見佛教衰敗,宗門寥落,即發願於諸名山古剎,重建叢林寺院而恢復禪風。由此而百年之間,辛苦艱難,備嘗之矣。世之情偽,亦備知之矣。而此心皎如日月,歷劫不移。此皆為世所公認事實,無可疑議者也。
蓋自清朝退變以后,民國初建,西風東漸,國體丕變。民主聲囂,破除迷信之說而大行其道。社團噪起,破除寺廟之風乃遍及各地。佛教雖亦隨時響應,成立協會,但首任佛教協會之會長敬安別號寄禪法師者,雖為全國文人所景仰之詩僧,卻遭北洋政府主管內政者之大辱,而悲憤圓寂。嗣以其徒太虛法師繼起,改弦更張,為適應時勢,即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之意,而創「人間佛教」之說以自圖存。為其如此,太虛法師與民國以來之中國佛教協會,故能與囝民政府而相始終,豈非異數,亦為人事之有先見之明者乎!而當此時期,虛老則專志修建叢林,迎玉佛,波波奔走於緬甸、泰國等地。但較為長期駐錫於雲南、廣東之間,故與南方當時之軍政將領,頗有交往,大多皆得皈依禪門而稱弟子者,如雲南之唐繼堯,廣東之李濟深、陳銘樞等,彼等雖為當世所詬病而稱之謂舊軍閥者,而虛老卻得其為常隨眾之外護,實亦難能而可貴者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