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美國社會︰當代傳教運動(第6輯)

宗教與美國社會︰當代傳教運動(第6輯)
定價:228
NT $ 198
 

內容簡介

從全球範圍來看,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宗教復興造成了包括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在內的各種宗教傳教運動從全球處境、運動方向到傳教戰略等方面的具有顛覆性的變化。當代傳教運動的國際化、政治化、多元化和網絡化的發展,擴大了世界性宗教的花名冊,加速了宗教的跨國流動,改變了國際宗教布局,並且增強了宗教對國際關系的影響。《宗教與美國社會》第6輯所載論文從不同側面和各種宗教來解瀆當代宗教傳教運動對國際關系的影響,並且討論了宗教與國際沖突、宗教與國家安全、宗教與國際人權以及宗教在當代美國社會中的地位等問題。


作者簡介︰徐以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列哲學博士,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宗教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基督教史,美國宗教,宗教與當代國際關系的研究。主編《宗教與美國社會》和《基督教學術》(與張慶熊共同主編)叢書。
 

目錄

國際視野、當代關懷
——傳教運動與國際關系(代序)
當代基督教傳教運動及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向南移動︰1945年以來的全球基督教
人道援助與信仰救贖
——淺析基督教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傳教功能
當代英國宣教狀況概覽
另一類文化革命?
——作為基督宗教第三支重要力量的五旬節派
若望‧保祿二世與當代天主教傳教運動
慈幼會及其相關國際組織對當代世界的影響
“華福”與新傳教運動
塔布賴格‧賈馬特概述
——當代伊斯蘭教傳教組織個案研究
福音派及其國際參與
試析暴力沖突格局下宗教活動場所的聚合功能性行為
——以科索沃德卡尼修道院為例
制服與動員
——以佛教慈濟基金會為研究對象
構建宗教影響國家安全的分析新框架
——基于對宗教問題安全化的批判思考
“國際支援西藏網絡”解析
宗教在當代美國社會中的地位
作者簡介
 

國際視野、當代關懷——傳教運動與國際關系 徐以驊

2008年8月6—7日,復旦大學圈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宗教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聯合美國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舉辦了“傳教運動與國際關系學術研討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余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出席。在該次會議上,針對國內各宗教傳教運動尤其是基督教傳教運動研究的現狀,本人提出了實現以下“四大跨越”的研究設想供與會者討論︰

首先是實現從研究基督教傳教運動歷史到傳教運動現狀的“舊與新”之間的跨越。就國內學界而言,對基督教傳教運動的研究重歷史輕現狀的現象十分嚴重,而且兩者基本上處于割裂狀況,因此國內的傳教史研究往往缺乏對現狀的關照,盡管回前國內宗教學者如卓新平教罩對當岱奉雪宗塾卸矣景已有較為系統的研究。

從全球範圍來看,上世紀下半葉以來的宗教復興造成了基督宗教傳教運動從全球處境、運動方向到傳教戰略等方面的具有顛覆性的變化。基督教傳教運動不僅一舉擺脫二次大戰以來的頹勢,迎來了繼傳教運動史學家賴德烈(Kenneth Scott Latourette)所說“偉大世紀”(19世紀)後的所謂的“更偉大世紀”或“哥白尼式的革命”,而且在基督徒人口分布上發生了重心向全球南部的結構性轉移,在差會背景上發生了從傳統/老線差會向福音/新興差會的方向性轉移,在傳教領導權上發生了從外國差會到本地獨立差會的戰略性轉移。20世紀末一位典型的基督徒已不再是歐洲人,而是拉美人或非洲婦女;更多是生活在社會邊緣尤其是第三世界的窮人,而是來自全球北方富庶國家的中產和富裕階層;而21世紀初一位典型的基督教傳教士也已非男性白人,而更可能是女性或其他種族。“第三教會崛起”、“傳教士膚色改變”、“反(逆)向傳教”、“移民教會”、“下一個基督教王國”等,也正在成為“基督教的新面孔”和“世界宣教大變臉”的基本內容,作為傳教中心“波士頓和納什維爾正在讓位于漢城(現稱首爾)和內羅畢”。事實上,就所派遣的海外基督教傳教士的人數而言,韓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