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禪是唐朝高僧永嘉大師所實踐證悟和弘揚,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的禪法。永嘉禪集中了如來清淨禪和南宗頓悟禪的特點,使教理的學習能夠落實在觀心實踐當中,也能夠使頓悟自心的禪法通過語言文字展現出來。此法有理路可依循,此道無蹤跡可執著。廓然透徹,萬法皆顯。
本書共分兩編︰上編為《止觀入門》,共分十三章,系統介紹了天台止觀的基礎訓練和世間禪法的禪修境界,有助于學人依理觀修,層層遞進,體驗安心,練習禪定,了解平凡生命內在境界的豐富多彩。下編為《禪修要義》,共分十一章,按照明代幽溪傳燈大師重編的《永嘉禪宗集》整合原著和修行次第的需要,從修行入門、發心學習,落實于自己身心之中,明了學佛的次第,了解佛法的權巧方便和究竟真實之法,再詳細介紹了大乘佛法的禪修理論和方法,最後敘述了觀心證悟的過程和終極利益,圓滿佛法的修證和受用。上下編結合起來,既是永嘉大師修學佛法的經驗與歷程,又是從淺入深有理可循的一條修行之道,對于初機學佛實修者來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部修行入門寶典。
達照,筆名天台子,中國佛學院佛學碩士。1972年出生于浙江文成,1989年出家。1999年獲大圓滿心密灌頂資格。2007年獲香港覺光長老傳授天台教觀第四十七代嗣法門人。
現任浙江普陀山佛學院研究生導師,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研究員,浙江省溫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溫州佛教永嘉禪學會會長,溫州市妙果寺住持,第七屆文成縣政協常委,文成縣佛教協會會長,文成縣七甲寺住持,文成縣安福寺修建委員會主任。
從事天台、淨土、禪宗(永嘉禪)、密法的修學、研究和弘揚。出版專著《金剛經贊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飭終——佛教臨終關懷》(浙江大學出版社),發表論文(《梵我一如及其演繹》、《金剛經相關的懺法初探》、《天台禪修方法及其沿革》等三十余篇,以及散文十余篇、詩作數百首。
目錄
上編 止觀入門
第一章 永嘉禪概述
一、永嘉大師的生平
二、永嘉大師的著作
三、永嘉禪法的實踐(就止觀方面而言)
1.看話頭
2.止觀法
3.對治法
4.調適法
5.做功夫
四、永嘉禪法的特色
第二章 外具五種緣
一、持戒清淨
二、衣食具足
三、閑居靜處
四、息諸緣務
五、近善知識
第三章 訶斥五種欲
一、訶色欲者
二、訶聲欲者
三、訶香欲者
四、訶味欲者
五、訶觸欲者
第四章 摒棄五蓋障
一、棄貪欲蓋
二、棄嗔恚蓋
三、棄睡眠蓋
四、棄掉悔蓋
五、棄疑蓋
第五章 調身心五事
一、調食
二、調睡眠
三、調身
四、調息
五、調心
第六章 五種方便行
一、欲
二、精進
三、念
四、巧慧
五、一心
第七章 禪定方便法
一、系緣止
1.令系心頂上
2.若系心發際
3.若系心鼻柱
4.若系心臍下
5.系心在地輪
二、制心止
三、體真止
第八章 入禪定之門
一、粗心住
二、細心住
三、欲界定
四、未來禪(未到定)
第九章 初禪修證法
一、初禪修證
二、初禪發相
三、初禪五支
第十章 二禪修證法
一、二禪名稱
二、二禪修證
1.明修習方法
2.明證中間禪
三、二禪發相
第十一章 三禪修證法
一、三禪修證
二、三禪發相
三、三禪五支
四、四禪八定的體用
第十二章 四禪修證法
一、四禪名相
二、四禪修證
三、四禪發相
四、四禪的功德支
第十三章 四空定修證
下編 禪修要義
前言
第一章 皈依三寶
第二章 發宏誓願
第三章 親近善友
第四章 淨修三業
第五章 三乘漸次
第六章 理事不二
第七章 簡事偏圓
第八章 奢摩他頌
第九章 毗婆舍那
第十章 優畢叉頌
第十一章 觀心十門
第一章 永嘉禪概述
一、永嘉大師的生平
二、永嘉大師的著作
三、永嘉禪法的實踐(就止觀方面而言)
1.看話頭
2.止觀法
3.對治法
4.調適法
5.做功夫
四、永嘉禪法的特色
第二章 外具五種緣
一、持戒清淨
二、衣食具足
三、閑居靜處
四、息諸緣務
五、近善知識
第三章 訶斥五種欲
一、訶色欲者
二、訶聲欲者
三、訶香欲者
四、訶味欲者
五、訶觸欲者
第四章 摒棄五蓋障
一、棄貪欲蓋
二、棄嗔恚蓋
三、棄睡眠蓋
四、棄掉悔蓋
五、棄疑蓋
第五章 調身心五事
一、調食
二、調睡眠
三、調身
四、調息
五、調心
第六章 五種方便行
一、欲
二、精進
三、念
四、巧慧
五、一心
第七章 禪定方便法
一、系緣止
1.令系心頂上
2.若系心發際
3.若系心鼻柱
4.若系心臍下
5.系心在地輪
二、制心止
三、體真止
第八章 入禪定之門
一、粗心住
二、細心住
三、欲界定
四、未來禪(未到定)
第九章 初禪修證法
一、初禪修證
二、初禪發相
三、初禪五支
第十章 二禪修證法
一、二禪名稱
二、二禪修證
1.明修習方法
2.明證中間禪
三、二禪發相
第十一章 三禪修證法
一、三禪修證
二、三禪發相
三、三禪五支
四、四禪八定的體用
第十二章 四禪修證法
一、四禪名相
二、四禪修證
三、四禪發相
四、四禪的功德支
第十三章 四空定修證
下編 禪修要義
前言
第一章 皈依三寶
第二章 發宏誓願
第三章 親近善友
第四章 淨修三業
第五章 三乘漸次
第六章 理事不二
第七章 簡事偏圓
第八章 奢摩他頌
第九章 毗婆舍那
第十章 優畢叉頌
第十一章 觀心十門
序
日前,浙江溫州佛教永嘉禪學會會長、溫州市妙果寺住持達照法師拿著他的新作《永嘉禪講座》前來找我,說此書即將正式出版,希望我能為其寫幾句話,以為序言。
慧能頓悟禪的重要特點就在于破除對一切相的執著,特別是要對借以“發慧”的“禪相”的執著加以破除,而倡導直顯本來清淨之自性。這就是《壇經》中反復強調的︰“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般若品》)。“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坐禪品》)。由此,傳統說的“由定發慧”,被強調為“定慧一體”,“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定意品》)。這是因為,“菩提股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人”(《般若品》)。于是,習慣上的“坐禪”,也被界定為“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坐禪品》)。這樣,以往各種以“坐”、“靜”、“默”為特征的“觀心”、“觀淨”的“禪法”或“禪相”都不應當拘泥,乃至應當破除。永嘉禪師在得到慧能大師印玎後作的《永嘉證道歌》中就寫道︰“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禪宗著名公案,南岳懷讓更以“磨磚不能成鏡”來向馬祖道一揭示“坐禪豈能成佛”的道理。
破除對于“坐禪”或“禪相”的執著,目的是為了去障蔽,如若把“坐禪”作“筏喻”,則各種“坐禪”也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便法門。而如若真正領悟了頓悟禪的精神,則“觸目皆道”,“穿衣吃飯”、“屙屎送尿”無非是道,處處有禪,時時有禪,事事有禪,何須離此日用另去外覓禪道。這也就是禪師們常說的佛法“無修無證”之意。
關于永嘉禪師的禪法,我嘗留意過,也曾與一些學者和法師做過一些探討,覺得它按照天台止觀法門建構起來的禪修次第是相當實用的,尤其是對那些于慧能一系南宗禪倡導的“不由階漸”之頓悟法門不知下手處的禪修者來說,更是一條可行的方便入門之路。這本《永嘉禪講座》,首先從追溯永嘉禪法的淵源,天台止觀學入手,在上編《止觀人門》部分,詳細地、精要地闡發了智頡大師《童蒙止觀》中,關于修止觀法的條件、方法、步驟、境界等內容。而在下編《禪修要義》部分,則系統地闡述了永嘉禪師《永嘉禪宗集》中所總結的禪法修證體系。
達照法師告訴我,本書只是關于永嘉禪初級班的講座,隨後還會有中級班、高級班講座。由于永嘉禪師因閱《維摩詰經》印心而開悟,繼則參訪曹溪而得印可,循此軌跡,故中級班講座為講《維摩詰經》和《六祖壇經》。最後,永嘉禪師將他在慧能座下“頓悟了,如來禪”的心得,以及天台圓教之理,會通在他的《永嘉證道歌》中,因此,達照法師設計的高級班講座的內容為《永嘉證道歌》和《法華經》。這是一個很有理路和新意的設計。
禪修既要有正知正見,更要有實修實踐,達照法師在做講座的同時,還帶領禪修班同學參訪、行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宋代明辯禪師作達摩贊稱︰“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五燈會元》卷二十)。讀此書的讀者,若欲真實有所受用,亦當跳出文字般若,走向生活踐履,在艱辛的日常磨煉中,去體悟清淨自性佛。
達照法師慈悲,為初入禪門者如此詳盡地開示了永嘉禪之修行路徑,為廣大禪子們提供了一條禪修寶筏,誠今日禪門可喜之嘉事。希望早日見到《永嘉禪講座》中級班、高級班講座文本的面世。
慧能頓悟禪的重要特點就在于破除對一切相的執著,特別是要對借以“發慧”的“禪相”的執著加以破除,而倡導直顯本來清淨之自性。這就是《壇經》中反復強調的︰“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般若品》)。“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坐禪品》)。由此,傳統說的“由定發慧”,被強調為“定慧一體”,“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定意品》)。這是因為,“菩提股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人”(《般若品》)。于是,習慣上的“坐禪”,也被界定為“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坐禪品》)。這樣,以往各種以“坐”、“靜”、“默”為特征的“觀心”、“觀淨”的“禪法”或“禪相”都不應當拘泥,乃至應當破除。永嘉禪師在得到慧能大師印玎後作的《永嘉證道歌》中就寫道︰“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禪宗著名公案,南岳懷讓更以“磨磚不能成鏡”來向馬祖道一揭示“坐禪豈能成佛”的道理。
破除對于“坐禪”或“禪相”的執著,目的是為了去障蔽,如若把“坐禪”作“筏喻”,則各種“坐禪”也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便法門。而如若真正領悟了頓悟禪的精神,則“觸目皆道”,“穿衣吃飯”、“屙屎送尿”無非是道,處處有禪,時時有禪,事事有禪,何須離此日用另去外覓禪道。這也就是禪師們常說的佛法“無修無證”之意。
關于永嘉禪師的禪法,我嘗留意過,也曾與一些學者和法師做過一些探討,覺得它按照天台止觀法門建構起來的禪修次第是相當實用的,尤其是對那些于慧能一系南宗禪倡導的“不由階漸”之頓悟法門不知下手處的禪修者來說,更是一條可行的方便入門之路。這本《永嘉禪講座》,首先從追溯永嘉禪法的淵源,天台止觀學入手,在上編《止觀人門》部分,詳細地、精要地闡發了智頡大師《童蒙止觀》中,關于修止觀法的條件、方法、步驟、境界等內容。而在下編《禪修要義》部分,則系統地闡述了永嘉禪師《永嘉禪宗集》中所總結的禪法修證體系。
達照法師告訴我,本書只是關于永嘉禪初級班的講座,隨後還會有中級班、高級班講座。由于永嘉禪師因閱《維摩詰經》印心而開悟,繼則參訪曹溪而得印可,循此軌跡,故中級班講座為講《維摩詰經》和《六祖壇經》。最後,永嘉禪師將他在慧能座下“頓悟了,如來禪”的心得,以及天台圓教之理,會通在他的《永嘉證道歌》中,因此,達照法師設計的高級班講座的內容為《永嘉證道歌》和《法華經》。這是一個很有理路和新意的設計。
禪修既要有正知正見,更要有實修實踐,達照法師在做講座的同時,還帶領禪修班同學參訪、行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宋代明辯禪師作達摩贊稱︰“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五燈會元》卷二十)。讀此書的讀者,若欲真實有所受用,亦當跳出文字般若,走向生活踐履,在艱辛的日常磨煉中,去體悟清淨自性佛。
達照法師慈悲,為初入禪門者如此詳盡地開示了永嘉禪之修行路徑,為廣大禪子們提供了一條禪修寶筏,誠今日禪門可喜之嘉事。希望早日見到《永嘉禪講座》中級班、高級班講座文本的面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