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雖然是一部卜筮的典籍,但是其中包含著邏輯思維、推理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因素,也體現了如何逢凶化吉的生活智慧,是一種原始文明的創造,是中國哲學和中華民族思維方式的先聲。後來形成的內容豐富的易學,一直到當代仍然廣為流傳,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至于解釋《易經》的“易傳”則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撰寫的,把《易經》引向了哲理化的道路,本書未收錄這一部分內容。
《易經》在西周時期成書,已有3000多年歷史。全書由64種卦象、64條卦辭和386條爻辭組成。書中的卦辭和爻辭是上古人斷卦的經驗,作為後人判斷吉凶的依據。
其中包含著邏輯思維、推理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因素,也體現了如何逢凶化吉的生活智慧,是一種原始文明的創造,是中國哲學和中華民族思維方式的先聲。
本書由我國著名的典籍英譯翻譯家汪榕培教授翻譯成英漢對照文本,可作為廣大讀者尤其是外國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普及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