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背後

調查背後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陳桂棣 春桃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3045893
  • ISBN13:9787543045897
  • 裝訂:平裝 / 35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農民調查》首次解禁出版

禁書中的禁書,真相中的真相

中國出版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他們的作品因為無法出版,超過800萬冊盜版在路邊、天橋下出現

他們是《時代》雜志年度亞洲英雄人物,他們是批露中國農村的種種黑暗現象以及農民沉重的負擔的第一人

他們獲德國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大獎,並獲德國總理接見

中國最敢于說真話的夫妻作家,因為堅持揭真相而屢遭人身威脅

《中國農民調查》20個國家出版,中國第一禁書,塵封5載,再現精彩篇章

中國禁書第一人《中國農民調查》作者陳桂棣、春桃

迄今為止最重量級作品出版

一波三折,數次審批,首次合集出版,絕無僅有

詳盡的媒體行銷方案,全國100多家媒體聯合推廣

日、德、美等12個國家同步出版,中國首印8萬冊,全球首發


陳桂棣(1942年11月-)安徽省懷遠縣人,生于安徽蚌埠,中國國家一級作家;曾當教師、記者及編輯,1986年起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有長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電影劇本等創作。

1996年憑《淮河的警告》獲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和首屆魯迅文學獎(報告文學)、“人民文學”獎、《主人》獲1984年“當代”文學獎(與張鍥合作)、並憑《走進中國農民》獲2004年德國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大獎。2005年10月3日夫婦入圍《時代》雜志亞洲版選出年度亞洲英雄人物。

吳春桃(1963年-),女,湖南醴陵人,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創作涉足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電視劇等領域,其作品曾獲“當代”文學獎。
 

目錄

第一篇 失憶的萬佛湖
第二篇 珍珠城公案——高永嘉罪案始末
第三篇 民間包公
第四篇 淮河的警告
第五篇 走近中國農民
第六篇 風雨包公墓
 

我和春桃因文學得以相識、相知,進而走到了一起,或許這就叫緣分。

一九九一年秋天,我和她從相距一千多里的安徽省和½¬西省,一起來到了北京八里莊中國作家D¬會魯迅文學院,從此相識。那時,我已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一本散文集和一本報告文學集,寫過電影也寫過電視,又在一個省會城市擔任作D¬主席,因為成績比較突出,便成了這期進修班的班長。沒想到,春桃在把我的這些作品通讀了一遍之後,竟認為那全是教堂唱詩班一樣的東西,沒有多少價值。她的話,對我觸動很大。當然,她也注意到,早在一九八三年,我就和張鍥寫過中國早期企業改革的報告文學《主人》,並獲得過《當代》文學獎。她認為我是屬于那種比較關心國家大事,喜歡思考社會問題的作家,又寫過多部長篇小說,有駕馭大題材的功力,應該去寫一些厚重的報告文學。尤其是,在那個牆上爬滿了常春藤的魯迅文學院,走出走進,確實常使人想起魯迅,這也促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文學創作進行了一次認真的反思。我歷來敬佩魯迅的文學成就和他直面現實的勇氣,他始終自覺地站在社會生活的“漩渦”中心,骨頭是最硬的。魯迅先生的作品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至少,它使我想到︰作家只有敢去接觸社會生活中那些尚未成熟的東西,才有可能寫出警世之作。因此,可以說,血性和藝術,對于一個作家同樣重要。沒有痛苦的探索和足夠的膽識,就不會有真正的發現和真正有價值的文學。

于是,我對自己以後的創作作了一次重大調整︰準備拿出十年時間去主攻反映社會問題的報告文學。

《珍珠城公案》是我們結婚後我的第一部直面現實的報告文學作品。它是我文學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開始,春桃也只是這部作品的第一個讀者,ˬ知,她讀著讀著,禁不住就拿筆改了起來。她改得那樣自信,把我的稿子劃得一塌糊涂,這讓我很是生氣,心想,我操練文學這麼多年,你才出道,竟這樣不謙虛。她是喝著瀏陽河的水長大的湘妹子,為人為事無不有著辣椒的品格,一旦認定了的事情,她也是不會輕易讓步的。于是我們辯個不停,搞得鄰居還以為我們是在吵架。她就這樣介入到了我的創作中來。

這部作品講述的是安徽省蚌埠市一個知名的企業家,只是因為一千多元的所謂“貪污問題”,就被市委書記拍板、檢察院立案調查,最後冤死在獄中卻得不到昭雪的故事。雖然案子涉及到了兩級檢察院、兩級法院,涉及到了市委、市人大主要負責人,以及這座城市眾多的領導干部,但這部作品卻全部真名真姓,直陳事實,毫無顧慮地剖析了這場悲劇誕生的全過程。一九九三年年底,《珍珠城公案》在《當代》雜志發表了(發表時Ô¬名為《悲劇的誕生》),文章一出來,立即就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全國先後有三十多家報刊予以轉載。因為這件事發生在蚌埠,震動最大的,還是安徽。一本當時只賣四元錢的《當代》雜志,在蚌埠賣到了一百元,還出現了復印本和手3¬本,一時變得“洛陽紙貴”。

為了寫好這部作品,我在蚌埠市秘密調查了八十一天,騎著一輛破舊得連小偷也不會光顧的自行車,從早春到仲夏,沒日沒夜地在那個城市里幽靈般地東奔西走。正因為調查的深入,當我回到省城合肥,坐下來寫作時,已無須再去•¬看材料。

高永嘉“罪案”的內幕被披露以後,首先被觸Ŭ的是這座城市的市委書記,他不僅下令對《當代》雜志進行封殺,還利用手中的權力,以“蚌埠市委(1993)4號”“紅頭文件”,將我告到省委,告到中宣部。不久,安徽省委就組織人員對作品的真實性進行了專門調查。省委的調查,客觀上給我造成了巨大壓力,至今不堪回首。由于心情異常壓抑,Ô¬本健康的心髒就在那時出了問題。這是我第一次講真話付出的代價。那段時間,我切膚般地感受到了一種眾叛親離的人生境遇,而給了我最大勇氣面對這一切的,只有春桃。她是一個有主見有膽識的女人,她給調查組打電話,質問他們為什麼不去調查高永嘉案件的真相,卻反而沒完沒了地審查一個作家?她甚至提筆給調查組寫了一份書面報告︰“既然有人敢以身試法,就會有人敢拿起手中的筆,用熱血,哪怕用生命作代價,也要去照亮中國走向法治的道路!”

當然,最後的結局還是令人欣慰的︰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高永嘉一案進行了復查,最後認定,《悲劇的誕生》一文對整個案件的陳述基本屬實。不久,市委書記就被調離。

《南方周末》在把我作為“本周人物”介紹時,曾這樣評述︰“陳桂棣是有些‘硬骨頭’的。他以文學的手段做著一些實事,他的堅忍與正氣,使報告文學再次擁有了扣人心弦的力量。”

《悲劇的誕生》產生的轟動影響和它令人鼓舞的結局,無疑堅定了我從事報告文學創作的決心,也體味到報告文學的受眾性以及它具有的巨大的魅力,同時,更深切地感悟到“全身心投入”需要付出的代價。

從這以後,我開始涉足更大的題材了。整個一九九五年,我就做了一件事︰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進行調查,寫出八萬字的報告文學《淮河的警告》。

我是喝著淮河的水長大的,在淮河岸邊生活了二十六年,即便後來離開了故土,但同母親河的情感是難以隔斷的。那幾年,不斷听說淮河的水質每況愈下,而所有的傳媒又都緘口不語,作為淮河養育出來的一個作家,我感到不應該沉默。當時春桃已去南京大學學習,我一個人拎著包就出發了。其決心之大,連不少朋友都感到吃驚,現在回想起來,我還能為當年的那個勁頭感動。淮河流域地跨豫、皖、魯、蘇四省,三十六個地市,一百八十二個縣以上城鎮。我是從淮河的上游開始采訪的,西起河南桐柏山,東抵½¬蘇黃海之濱,南自安徽大別山腹地,北到山東蒙山沂水,歷時一百零八天,行程一萬余里,走訪了上千人,調查的對象上自省市領導、國家環保局負責人,下到普通市民、農民、漁民,接觸到的各色人物差不多涉及社會各個階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