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國模式/潘維
我們對中國模式充滿自信/吳志攀
第一場主題發言
胡鞍鋼/六十年中國減貧的成功之路
溫鐵軍/中國1950年代的兩次重大戰略轉變
丁寧寧/現在提“中國模式”為時過早
姚洋/經濟學角度的中國經驗
路風/中國模式不是計劃出來的
王紹光/最困難的,是找到中國模式的關鍵詞
開放發言與評論(一)
第二場主題發言
石之瑜/怎樣看待生態扶貧發展史觀?
黃平/中國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李強/六十年社會結構的打碎與恢復
房寧/中國民主是“點菜”,不是“點廚師”
張靜/中國跨階級的利益組織化結構
張翼/六十年計劃生育的風風雨雨
吳志攀/中國還講一種東西,叫做“義”
開放發言與評論(二)
第三場主題發言
吳志攀/金融監管的“中國模式”
汪暉/主權獨立性是中國所有獨特性的前提
朱景文/中國法制發展道路的選擇
潘維/是時候開始總結中國模式了
強世功/離開中國共產黨,中國模式就解釋不清
開放發言與評論(三)
晚間圓桌論壇
第四場主題發言
章百家/兩次經濟體制轉型,兩個反向的歷史過程
李玲/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優勢
高梁/共和國前三十年的工業發展並非乏善可陳
武力/強大的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的由來
張宇/中國經濟模式的含義及面臨的挑戰
丁寧寧/中國道路可能更具有普適意義
李昌平/改革不能以國家和人民的自主性為代價
開放發言與評論(四)
第五場主題發言
康曉光/從全能主義到威權主義
賀雪峰/城鄉二元結構是中國模式的核心和基礎
邵善波/從人大政協體制發展出中國民主政治理論
史衛民/中國選舉制度模式的構成與功能
唐鈞/中國社會保險制度需要一個新的模式
甘陽/三十年來最成功的概念就是“和諧社會”
開放發言與評論(五)
第六場主題發言
甘陽/發展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亞洲模式
王紹光/善于學習是中國體制的活力所在
強世功/中國憲法里的“不成文憲法”
趙穗生/中國模式的吸引力所在與吸引力缺失
司馬南/逼出來、試出來、摸出來的“山寨模式”
翟玉忠/中國學派不等于西方學術的本土化
朱雲漢/美國就是山寨文化起家的
開放發言與評論(六)
第七場主題發言
朱雲漢/中國崛起與四大歷史趨勢的轉折
任劍濤/矯正型國家哲學與中國模式
河清/用“為民”對等西方的“民主”
許章潤/中國一百年來的法制主義
趙成根/中國模式的樂觀期許與憂患意識
邢悅/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對外關系模式
石之瑜/中國模式就是凡事大家共同來參與
開放發言與評論(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