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收評書論藝憶人之作皆為首次結集出版,原發表于香港等地各種報刊,具獨特的知識性、欣賞性及史料參考價值。
對于一生著述頗豐的曹聚仁來說,筆耕不輟的背後,往往依托的是閱讀的廣博,與讀書的勤勉。作者“看的書很雜”,又“相當的隨意”,往往“想起點什麼,就寫下來”;點滴文字中“又流露出作者對書,對文、對人及對生活的態度和見解,也看得出作者深厚的學術根底”。
一篇短短千余字的“書話”,就可牽帶出晚年的曹聚仁或是親身經歷過的文壇掌故,或是閱讀後寫下的筆記心得,或是談詩論藝時的即興體會,或是關于文學諸多層面的理論探討。這些在書內四輯中都各有側重,同時也兼及學問、書趣、政治立場與人生感悟的發揮。
本書所收文章,多系作者晚年在香港賣文為生時期,發表于報刊的專欄,生前未曾結集。今由其家人整理,修訂,納入“曹聚仁書話系列”。相信今天的讀者,即使沒看過他談到的那些書,看了他寫的書話,也會有一定的收益。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蔣畈村現劃屬蘭溪)。中國現代作家、學者、記者。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畢業。1921年到上海教書,後任上海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並從事寫作,以散文創作立足文壇。30年代初主編《濤聲》、《芒種》等刊物。1937年抗戰開始,從書齋走向戰場,任中央通訊社戰地特派記者,曾采訪淞滬戰役、台兒莊戰役及東南戰場,並主持《正氣日報》編務。抗戰勝利後回上海,在大學任教,並從事報刊新聞工作。1950年到香港,為多家報刊撰寫專欄文章,並參與主辦《循環日報》、《正午報》。1956年後,曾數次回大陸采訪,並致力于祖國統一大業。1972年7月病逝于澳門。一生著述逾四千萬言,生前出版成書約七十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