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不應該讓真正的思想的光輝遮蔽於各種空洞的稱譽,傑出的學者不應該被平面化和符號化。雖然幸運的是,陳寅恪作為史學大師正在得到越來越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但他作為優秀教育家的一面被忽視了。自1925年任教於清華,至1969年含冤去世,長達45年的時間里,他的教育教學活動一直沒有間斷,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他留下了大量關於教育問題的精辟闡述,這些觀點不是零散的、無序的,而是實際上存在一條連貫的和系統的思想主線。但遺憾的是,這些思想迄未得到較為專門的系統研究,有的只是零星的回憶,因而也就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書是為解決這一問題所作的努力。
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近代以來迄於「文革」初期教育思想變遷的研究,從紛紜雜亂和急劇變遷中廓清混沌,探究規律,力求把握這一時期教育思想的大勢,也是對陳寅恪教育思想問題的社會背景和理論背景的梳理。第二部分從陳寅恪的教育地位觀、教育功能論、教學觀、學風觀、師生觀等各個方面,較為系統地闡釋陳寅恪教育思想,也可視作是對陳寅恪的思想史價值中一個獨特層面的發掘。
目錄
第一部分 作為背景:一段教育思想史
第一章 傳統教育體系的破產
第一節 教育思想的破產
第二節 教育組織的破產
第三節 教育內容的破產
第四節 教育信用卡破產
第五節 由教育破產出發的理論反思
第二章 近代教育思想的探索
第一節 從洋務學堂到戊戌維新中的教育變革
第二節 近代教育思想概觀
第三章 曲折發展的統一的民族國家教育
第一節 辛亥革命之后教育發展的大勢
第二節 徘徊在文化專制邊緣的教育指導思想
第三節 戰時狀態和階級斗爭對教育發展的影響
第二部分 陳寅恪,作為教育家及其思想
第一章 陳寅恪教育事略
第一節 興亡滿眼人間世——游走在古今、中外之間
第二節 續汾——作為教育家的陳寅恪
第二章 平生所學寧堪贈——對陳寅恪教育思想基礎的考察
第一節 「一寸殘山一寸金」——陳寅恪的愛國主義情懷
第二節 「本根未死,終必復振」——陳寅恪的文化觀
第三節 「不自由,毋寧死」——陳寅恪的自由、獨立觀
第四節 「述事言情,憫生悲死」——陳寅恪的感情世界
第三章 種花留與后來人——陳寅恪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第一節 「吾國大學之職責,在求本國學術之獨立」
——陳寅恪的教育地位觀
第二節 「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
——陳寅恪的教育功能觀
第三節 「春風桃李紅爭放」
——陳寅恪的成才觀
第四節 「治學之士」,必先「預流」
——陳寅恪的教學觀
第五節 「舊派失之滯,新派失之誣」
——陳寅恪的學風觀
第六節 「灌園甘任郭駝峰」
——陳寅恪的師生觀
第七節 碧海青天白紀元
——余論:關於陳寅恪的教育學價值
附錄 陳寅恪教育年譜簡編
跋
第一章 傳統教育體系的破產
第一節 教育思想的破產
第二節 教育組織的破產
第三節 教育內容的破產
第四節 教育信用卡破產
第五節 由教育破產出發的理論反思
第二章 近代教育思想的探索
第一節 從洋務學堂到戊戌維新中的教育變革
第二節 近代教育思想概觀
第三章 曲折發展的統一的民族國家教育
第一節 辛亥革命之后教育發展的大勢
第二節 徘徊在文化專制邊緣的教育指導思想
第三節 戰時狀態和階級斗爭對教育發展的影響
第二部分 陳寅恪,作為教育家及其思想
第一章 陳寅恪教育事略
第一節 興亡滿眼人間世——游走在古今、中外之間
第二節 續汾——作為教育家的陳寅恪
第二章 平生所學寧堪贈——對陳寅恪教育思想基礎的考察
第一節 「一寸殘山一寸金」——陳寅恪的愛國主義情懷
第二節 「本根未死,終必復振」——陳寅恪的文化觀
第三節 「不自由,毋寧死」——陳寅恪的自由、獨立觀
第四節 「述事言情,憫生悲死」——陳寅恪的感情世界
第三章 種花留與后來人——陳寅恪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第一節 「吾國大學之職責,在求本國學術之獨立」
——陳寅恪的教育地位觀
第二節 「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
——陳寅恪的教育功能觀
第三節 「春風桃李紅爭放」
——陳寅恪的成才觀
第四節 「治學之士」,必先「預流」
——陳寅恪的教學觀
第五節 「舊派失之滯,新派失之誣」
——陳寅恪的學風觀
第六節 「灌園甘任郭駝峰」
——陳寅恪的師生觀
第七節 碧海青天白紀元
——余論:關於陳寅恪的教育學價值
附錄 陳寅恪教育年譜簡編
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