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意義》第二卷是廣松哲學的實踐論。第一篇為“用在世界的四肢結構”,第二篇為“行為世界的問題機制”。未完成的第三篇為“制度世界的存在機制”。
在第二卷中,認識論中的四肢分節結構被座架于實踐中的“上手世界”,即在實踐的使用中建構出來的世界,四肢結構也被布展到現實社會歷史存在中。在這一點上,海德格爾對馬克思的非歷史挪用再一次“復權”(這是廣松涉很喜歡用的詞)了,存在本體論中的那個抽象的“在世界之中存在”被改寫為“在歷史世界之中存在”,進而創造了一個“在商品世界之中存在”。馬克思經濟學中的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成了廣松涉“用在”(上手)世界的“財物態”存在的二肢。廣松涉的現實社會本體是實踐論的四肢相互作用結構。社會經濟物象化的錯認,正是由于四肢結構的物化。這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歷史哲學圖景。
目錄
代譯序
序言
第一篇 用在(上手)的世界的四肢構造
第一章 用在(上手)的分節態的呈現和財物的二要素
第一節 用在(上手)的財物態的二肢性
第二節 財物態的第一肢的實在
第三節 財物態的第二肢的價值
第二章 我他的分極性的顯現和主體的二重性
第一節 能為的主體的顯現相
第二節 角色的行動和人格化
第三節 人格性主體的二相性
第三章 用在(上手)的世界的四肢的相互中介的構造
第一節 財物態的二肢性的構造
第二節 主體的二重相的形成
第三節 四肢的相互的中介性
第二篇 行為的世界的問題構造
第一章 環境和主體的截斷和實踐理論的圖式
第一節 環境與主體的截斷
第二節 “三體圖式”的形成
第三節 實踐論的基礎的構圖
第二章 角色行為的共同交互的構造和協作的態度
第一節 角色行為的存在構造
第二節 實行角色的共同交互構造
第三節 角色的協作的持存性
第三章 實踐的主體際的制約和規範的應當性
第一節 決心的籌劃的呼應性
第二節 形成規矩和順從規則
第三節 主體際的有效和正義
譯者後記
序言
第一篇 用在(上手)的世界的四肢構造
第一章 用在(上手)的分節態的呈現和財物的二要素
第一節 用在(上手)的財物態的二肢性
第二節 財物態的第一肢的實在
第三節 財物態的第二肢的價值
第二章 我他的分極性的顯現和主體的二重性
第一節 能為的主體的顯現相
第二節 角色的行動和人格化
第三節 人格性主體的二相性
第三章 用在(上手)的世界的四肢的相互中介的構造
第一節 財物態的二肢性的構造
第二節 主體的二重相的形成
第三節 四肢的相互的中介性
第二篇 行為的世界的問題構造
第一章 環境和主體的截斷和實踐理論的圖式
第一節 環境與主體的截斷
第二節 “三體圖式”的形成
第三節 實踐論的基礎的構圖
第二章 角色行為的共同交互的構造和協作的態度
第一節 角色行為的存在構造
第二節 實行角色的共同交互構造
第三節 角色的協作的持存性
第三章 實踐的主體際的制約和規範的應當性
第一節 決心的籌劃的呼應性
第二節 形成規矩和順從規則
第三節 主體際的有效和正義
譯者後記
序
在第一卷付梓11年後的今天,第二卷終于得以面世,使著者有機會得到讀者的斧正。
第二卷的出版之所以拖延到今天,盡管與著者才疏學淺不無關系,但主要是因為著者自己在草稿的修改和補充方面所耗費的時間超出了當初的預料。著者在這約10年里撰寫了4百萬字的原稿,出版了10余本著作,其中大部分與第二卷以及第三卷的準備或者奠基相關。深惠自己事倍功半。
第二卷的論述當然是承接第一卷的,不過讀者不妨將之視為獨立妁著作。著者覺得第二卷的論述要比第一卷平易很多,因此在序言中就不事先做引導性的說明了。另外,也不像第一卷那樣設置緒論,面是直接進人正文。
在正文每節的開頭,配置了幾行要旨式的文字。那些要旨式的文亭不一定就是對該節內容的概括,而是指示論題的東西,希望讀者將之硬為“長標題”。——因為是長標題,所以如果只看它的話,也就是說如杲不參照正文的話,可能會給讀者帶采不知所雲、費解的印象。不過,那應該可以成為事先理解每節主要論題的線索,希望讀者能聯系正文采理解,而不要因力覺得“那是未定義的語句的重疊,意思不明”而將之拖在一邊。
著者相信:不會因為第二卷是以《實踐的世界的存在構造》為題,便參有讀者預計那是對“政治的、社會的革命運動”的戰略戰術論之類的宣接專題論述。不過,在哲學專業的讀者當中,或許會有預計那是道德剪實踐論、倫理學方面內容的傾向。說起實踐哲學,鑒于在以往動輒被“矮小化”為道德哲學,雖然那樣認為也並非沒有道理,但作為著者而言,計劃在第三卷《文化的世界的存在構造》的第二篇“人倫的世界的存在構造”中對倫理問題進行專題論述,因此盡管在本第二卷中對道德行為以及倫理的一部分進行探討,但道德的實踐論以及倫理學並不是直接的主題。這一點希望能先得到讀者的理解。
如果就與傳統的學術分類的對應來說,第二卷的主題毋寧說有相當一部分與“社會的行為論”以及與社會行為相關的被物象化的“社會制度論”相互重疊。——而且,限于與那樣的內容的關系而言,即便對道德的行為論來說,也具有作為來自一定影射的基礎理論意義。——盡管如此,第二卷並不是能容細在老套的社會行為論以及社會制度論的框架內的東西,這也是取名為“實踐的世界的存在構造”的理由之所在。著者擔心社會學家們會評論說:這連社會哲學都不是,而只不過是搞哲學的人在嘮叨著的下種世界觀。
但是,著者的想法是︰本卷的論述內容絕不是抽象地談論世界觀。的確,本書追溯到不僅是社會科學家,就連社會哲學家都往往視為“既定的事實”的大前提的場面、層面來重新進行探討,並重新建構範式。因此,在滿足于傳統範式的人的眼里看來,似乎著者是在“重築沒有意義的地基”、本來可以一路前進,卻掛起倒擋開倒車”,或許隨處會給人以拘泥于無用的哲學的印象。——例如︰在認為實踐的世界的“價值附帶性”只不過是“物理的實在踫巧以帶有一定的價值的相顯現出來而已”的論者們的眼中,大概會覺得“拘泥地論述”本源的價值性以及泛通的持存構遣是讓人無法忍受的經院哲學的說教。另外,再例如,以“客我認識是可能的,那是不言自明的事實”、人有自由意志,精神作用力可以在因果上操縱身體,這一點也是不可懷疑的”為前提,而致力于主張社會行為論的“明智的”論者何看采,“客我認識以及身心問題在哲學上或許是麻煩的問題.不過即便將其束之高閣,也不會對行為論帶來什麼不良影響。那樣的哲嘗說教很無聊,毫無意義、價值。“——但是,作為著者采說,即便被指責在迸行“無聊、無用的經院哲學的說教”,卻儂然要“拘泥”于世界的本源的價值性、客我認識問題、身心問題等來展開論述。那不僅是因為這類問題作為哲學上的重大難題,是“哲學家之間爭論的熱點問題”,不能加以回避這樣的學術史上的緣由,還因為著者相信在哲學界自覺地挑戰這些問題,不僅對社會哲學,而且對各種社會科學層面的行為論的實質性的新進展都是必要的、有效的。
……
第二卷的出版之所以拖延到今天,盡管與著者才疏學淺不無關系,但主要是因為著者自己在草稿的修改和補充方面所耗費的時間超出了當初的預料。著者在這約10年里撰寫了4百萬字的原稿,出版了10余本著作,其中大部分與第二卷以及第三卷的準備或者奠基相關。深惠自己事倍功半。
第二卷的論述當然是承接第一卷的,不過讀者不妨將之視為獨立妁著作。著者覺得第二卷的論述要比第一卷平易很多,因此在序言中就不事先做引導性的說明了。另外,也不像第一卷那樣設置緒論,面是直接進人正文。
在正文每節的開頭,配置了幾行要旨式的文字。那些要旨式的文亭不一定就是對該節內容的概括,而是指示論題的東西,希望讀者將之硬為“長標題”。——因為是長標題,所以如果只看它的話,也就是說如杲不參照正文的話,可能會給讀者帶采不知所雲、費解的印象。不過,那應該可以成為事先理解每節主要論題的線索,希望讀者能聯系正文采理解,而不要因力覺得“那是未定義的語句的重疊,意思不明”而將之拖在一邊。
著者相信:不會因為第二卷是以《實踐的世界的存在構造》為題,便參有讀者預計那是對“政治的、社會的革命運動”的戰略戰術論之類的宣接專題論述。不過,在哲學專業的讀者當中,或許會有預計那是道德剪實踐論、倫理學方面內容的傾向。說起實踐哲學,鑒于在以往動輒被“矮小化”為道德哲學,雖然那樣認為也並非沒有道理,但作為著者而言,計劃在第三卷《文化的世界的存在構造》的第二篇“人倫的世界的存在構造”中對倫理問題進行專題論述,因此盡管在本第二卷中對道德行為以及倫理的一部分進行探討,但道德的實踐論以及倫理學並不是直接的主題。這一點希望能先得到讀者的理解。
如果就與傳統的學術分類的對應來說,第二卷的主題毋寧說有相當一部分與“社會的行為論”以及與社會行為相關的被物象化的“社會制度論”相互重疊。——而且,限于與那樣的內容的關系而言,即便對道德的行為論來說,也具有作為來自一定影射的基礎理論意義。——盡管如此,第二卷並不是能容細在老套的社會行為論以及社會制度論的框架內的東西,這也是取名為“實踐的世界的存在構造”的理由之所在。著者擔心社會學家們會評論說:這連社會哲學都不是,而只不過是搞哲學的人在嘮叨著的下種世界觀。
但是,著者的想法是︰本卷的論述內容絕不是抽象地談論世界觀。的確,本書追溯到不僅是社會科學家,就連社會哲學家都往往視為“既定的事實”的大前提的場面、層面來重新進行探討,並重新建構範式。因此,在滿足于傳統範式的人的眼里看來,似乎著者是在“重築沒有意義的地基”、本來可以一路前進,卻掛起倒擋開倒車”,或許隨處會給人以拘泥于無用的哲學的印象。——例如︰在認為實踐的世界的“價值附帶性”只不過是“物理的實在踫巧以帶有一定的價值的相顯現出來而已”的論者們的眼中,大概會覺得“拘泥地論述”本源的價值性以及泛通的持存構遣是讓人無法忍受的經院哲學的說教。另外,再例如,以“客我認識是可能的,那是不言自明的事實”、人有自由意志,精神作用力可以在因果上操縱身體,這一點也是不可懷疑的”為前提,而致力于主張社會行為論的“明智的”論者何看采,“客我認識以及身心問題在哲學上或許是麻煩的問題.不過即便將其束之高閣,也不會對行為論帶來什麼不良影響。那樣的哲嘗說教很無聊,毫無意義、價值。“——但是,作為著者采說,即便被指責在迸行“無聊、無用的經院哲學的說教”,卻儂然要“拘泥”于世界的本源的價值性、客我認識問題、身心問題等來展開論述。那不僅是因為這類問題作為哲學上的重大難題,是“哲學家之間爭論的熱點問題”,不能加以回避這樣的學術史上的緣由,還因為著者相信在哲學界自覺地挑戰這些問題,不僅對社會哲學,而且對各種社會科學層面的行為論的實質性的新進展都是必要的、有效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