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自卑情結、優越情結、失敗的形態、神經症、性變態、童年的早期回憶、白日夢、夜夢等,皆有生動、細膩的闡述。作者剖析人生的任務、意義、積極參與的社會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心理分析大師的睿智。另外本書對於如何適應與自處,從而過一個正常、圓滿的生活方式,作者從自卑感的心理來分析並提出解決的辦法。
20世紀與弗洛伊德並駕齊驅的偉大心理分析學大師——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建者,他創立了一個以「自卑情結」為其中心思想的「新心理學分析學派」。作者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縝密深入地分析、探索人類內心的世界。書中針對自卑情結、優越情結、失敗的形態、神經症、性變態、童年的早期回憶、白日夢、夜夢等,皆有生動、細膩的闡述。作者剖析人生的任務、意義、積極參與的社會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心理分析大師的睿智。另外本書對於如何適應與自處,從而過一個正常、圓滿的生活方式,作者從自卑感的心理來分析並提出解決的辦法。有人因「自卑感」激勵奮發獲得人生的成功,也有人任由「自卑感」作祟而入歧途,毀滅自己。阿德勒以其豐富的學識、畢生的經驗,為因「自卑感」而迷惘的人們帶來希望的曙光,讓我們在面對生活困擾時,力求克服「自卑感」,重建健康的心理生活。
阿德勒(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維也納醫學博士。生於維也納近郊的一個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維也納大學學醫,獲博士學位。一生從事心理學研究。開始追隨弗洛伊德,后分道揚鑣,創立一個新的心理分析學派,即以「自卑情結」為中心的個體心理學派。其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人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
目錄
上篇 生活的科學
譯者序
引介
阿德勒及其著作
理論的摘要
后期的發展
關於目前這本書
實用主義
生活方式
原型
爭取目標與自卑感
概論
第一章 個體心理學的綱要
爭取目標
統覺的圖式
自卑感與社會興趣
一般常識及其缺憾
雙親的影響
感覺與夢
排行的順序與早期的回憶
結論
第二章 克服限制
個體聯合
社會關聯
對不完美的態度
強烈自卑感的征象
第三章 自卑與優越情結
一般情況
個案
第四章 生活的方式
了解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正
第五章 早期的回憶
回憶的方式
回憶的目的
被縱容和憎恨的小孩之回憶
第六章 表達活動與態度
表達活動
站立
依靠
距離與接近
態度
勇氣與膽怯
相信命運
羨慕、男性的欽羨與性的困難
第七章 夢與其解析
生活方式與目標
個人邏輯
做夢的推論
睡眠、清醒與催眠
第八章 教育與問題孩童
學校及社會理想
家庭的影響
問題孩童
治療
診斷:出生順序
第九章 錯誤的生活方式:一個個案
早期孩童時期
學校問題
三個生活問題
預防與改正
第十章 犯罪與缺乏社會興趣
一般情況
個案
第十一章 愛情與婚姻
平等的必備條件
准備與婚姻
婚姻的商議
第十二章 性與性問題
早期的訓練
依賴於生活方式
其他因素
社會的解決
第十三章 結論
下篇 人類面臨的挑戰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自己與世界
第二章 生活風格研究的心理學途徑
第三章 人生的任務
第四章 身體與靈魂
第五章 體形、運動與個性
第六章 自卑情結
第七章 優越情結
第八章 失敗的形態
第九章 嬌生慣養者的非真實世界
第十章 神經症的性質
第十一章 性變態
第十二章 童年的最早回憶
第十三章 妨礙社會感發展的境況
第十四章 白日夢/夜夢
第十五章 人生的意義
附錄咨詢者與病人
問卷
譯者序
引介
阿德勒及其著作
理論的摘要
后期的發展
關於目前這本書
實用主義
生活方式
原型
爭取目標與自卑感
概論
第一章 個體心理學的綱要
爭取目標
統覺的圖式
自卑感與社會興趣
一般常識及其缺憾
雙親的影響
感覺與夢
排行的順序與早期的回憶
結論
第二章 克服限制
個體聯合
社會關聯
對不完美的態度
強烈自卑感的征象
第三章 自卑與優越情結
一般情況
個案
第四章 生活的方式
了解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正
第五章 早期的回憶
回憶的方式
回憶的目的
被縱容和憎恨的小孩之回憶
第六章 表達活動與態度
表達活動
站立
依靠
距離與接近
態度
勇氣與膽怯
相信命運
羨慕、男性的欽羨與性的困難
第七章 夢與其解析
生活方式與目標
個人邏輯
做夢的推論
睡眠、清醒與催眠
第八章 教育與問題孩童
學校及社會理想
家庭的影響
問題孩童
治療
診斷:出生順序
第九章 錯誤的生活方式:一個個案
早期孩童時期
學校問題
三個生活問題
預防與改正
第十章 犯罪與缺乏社會興趣
一般情況
個案
第十一章 愛情與婚姻
平等的必備條件
准備與婚姻
婚姻的商議
第十二章 性與性問題
早期的訓練
依賴於生活方式
其他因素
社會的解決
第十三章 結論
下篇 人類面臨的挑戰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自己與世界
第二章 生活風格研究的心理學途徑
第三章 人生的任務
第四章 身體與靈魂
第五章 體形、運動與個性
第六章 自卑情結
第七章 優越情結
第八章 失敗的形態
第九章 嬌生慣養者的非真實世界
第十章 神經症的性質
第十一章 性變態
第十二章 童年的最早回憶
第十三章 妨礙社會感發展的境況
第十四章 白日夢/夜夢
第十五章 人生的意義
附錄咨詢者與病人
問卷
序
一
自從弗洛伊德在1900年出版《夢的解析》以來,新名詞——「精神分析」就邁人了新的里程。精神分析是一門嶄新而具革命性的心理分析學,它的理論中心是:我們本身的行為,有許多是連我們自己都不太容易理解的。它的重大發現則是:掌握人類活動的潛意識被挖掘出來了。弗洛伊德之后接着還有許多不同思想與主張的流派出現,例如: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托·蘭克、卡倫·霍妮、卡爾·萊格、哈利·斯泰克爾·蘇利文等人。
阿德勒首先創立「自卑情結」這個名詞。他認為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自卑感,為了要解除這種自卑感,人們在心理上就會產生需要凌駕別人的感覺,於是構成補償作用的「優越情結」。奧托·蘭克認為所有的人都屬於三個普通種類之一:第一種是正常的、有適應力的人;第二種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第三種是有創造能力的藝術家。他以為治療的目標即在使病人能夠維護自己,他必須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意志,不仿效他人。卡倫·霍妮強調個人在生活中所選擇的目標的重要性;她認為社會因素在決定個人的行為、活動上,比性因素更為重要。卡爾·榮格稱自己的學說為「分析心理學」,他認為個人具有比本身經驗更多的記憶,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帶着遠古祖先的記憶遺傳。他稱過去的遺傳為「集體的潛意識」。他特別注重分析家本身的意志。
二
1890年時,維也納是歐洲最重要的文化重鎮之一。它不僅以音樂著稱,還以其他藝術和科學聞名於世。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於1870年2月7日生於維也納郊外。他的父親李奧伯·阿德勒(Le。pold Adler)是一個商人,祖籍布爾根蘭(Burgen Land)。他本人在六個孩子當中排行第二。從小他就非常羸弱,患有佝僂病,因此更使他顯得沉重、笨拙。他的喉部也有毛病,哭叫時,就會感到窒息。這些病症使他非常害怕,以致到三歲時,他就不敢再哭叫了。除此之外,小小的年紀,他就已經熟悉死亡的滋味了。三歲時候,睡在他旁邊的弟弟死了。我們可以想象這件事對這個敏感的小孩造成怎樣的打擊。一年以后,他自己得了肺炎,病得很重。這病使他決心將來要做個醫生。他自己想到「如果生命的問題真是這樣神秘,我應該成為一個醫生,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從此以后,再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改變他的這項決定。
兒童時代,他曾經在街上被車子撞倒兩次,使他對死亡更感到驚懼。他已不記得這些意外事件是怎麼發生的,僅記得最后是在家里的沙發上恢復意識的。羸弱的身體使他的父母縱容他。對於他的母親,他曾經寫過:「我母親是一個單純溫柔的女人,她對六個兒子都很關心,勤勞認真,仁慈又值得信賴,她沒有受過特殊教育,不像父親那樣可親,卻肯為我們做任何犧牲。」他比較喜歡父親,對他母親稱有批評,他解釋說:「在我頭兩年的生命里,媽媽縱容我,但是當弟弟出生后,她對我的關心就轉移到他身上了,我感到權位被剝奪,就轉向父親,我是他最喜愛的一個。」他的父親期待他能夠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來,有一次,他對他說:「阿爾弗雷德,你絕對不能輕信任何事情。」那是說:「不要把任何事當作理所當然,要自己去尋求答案——真理。」這是阿德勒一生信奉的准則。
……
自從弗洛伊德在1900年出版《夢的解析》以來,新名詞——「精神分析」就邁人了新的里程。精神分析是一門嶄新而具革命性的心理分析學,它的理論中心是:我們本身的行為,有許多是連我們自己都不太容易理解的。它的重大發現則是:掌握人類活動的潛意識被挖掘出來了。弗洛伊德之后接着還有許多不同思想與主張的流派出現,例如: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托·蘭克、卡倫·霍妮、卡爾·萊格、哈利·斯泰克爾·蘇利文等人。
阿德勒首先創立「自卑情結」這個名詞。他認為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自卑感,為了要解除這種自卑感,人們在心理上就會產生需要凌駕別人的感覺,於是構成補償作用的「優越情結」。奧托·蘭克認為所有的人都屬於三個普通種類之一:第一種是正常的、有適應力的人;第二種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第三種是有創造能力的藝術家。他以為治療的目標即在使病人能夠維護自己,他必須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意志,不仿效他人。卡倫·霍妮強調個人在生活中所選擇的目標的重要性;她認為社會因素在決定個人的行為、活動上,比性因素更為重要。卡爾·榮格稱自己的學說為「分析心理學」,他認為個人具有比本身經驗更多的記憶,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帶着遠古祖先的記憶遺傳。他稱過去的遺傳為「集體的潛意識」。他特別注重分析家本身的意志。
二
1890年時,維也納是歐洲最重要的文化重鎮之一。它不僅以音樂著稱,還以其他藝術和科學聞名於世。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於1870年2月7日生於維也納郊外。他的父親李奧伯·阿德勒(Le。pold Adler)是一個商人,祖籍布爾根蘭(Burgen Land)。他本人在六個孩子當中排行第二。從小他就非常羸弱,患有佝僂病,因此更使他顯得沉重、笨拙。他的喉部也有毛病,哭叫時,就會感到窒息。這些病症使他非常害怕,以致到三歲時,他就不敢再哭叫了。除此之外,小小的年紀,他就已經熟悉死亡的滋味了。三歲時候,睡在他旁邊的弟弟死了。我們可以想象這件事對這個敏感的小孩造成怎樣的打擊。一年以后,他自己得了肺炎,病得很重。這病使他決心將來要做個醫生。他自己想到「如果生命的問題真是這樣神秘,我應該成為一個醫生,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從此以后,再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改變他的這項決定。
兒童時代,他曾經在街上被車子撞倒兩次,使他對死亡更感到驚懼。他已不記得這些意外事件是怎麼發生的,僅記得最后是在家里的沙發上恢復意識的。羸弱的身體使他的父母縱容他。對於他的母親,他曾經寫過:「我母親是一個單純溫柔的女人,她對六個兒子都很關心,勤勞認真,仁慈又值得信賴,她沒有受過特殊教育,不像父親那樣可親,卻肯為我們做任何犧牲。」他比較喜歡父親,對他母親稱有批評,他解釋說:「在我頭兩年的生命里,媽媽縱容我,但是當弟弟出生后,她對我的關心就轉移到他身上了,我感到權位被剝奪,就轉向父親,我是他最喜愛的一個。」他的父親期待他能夠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來,有一次,他對他說:「阿爾弗雷德,你絕對不能輕信任何事情。」那是說:「不要把任何事當作理所當然,要自己去尋求答案——真理。」這是阿德勒一生信奉的准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