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美國培生教育公司引進,由美國塞繆爾‧奧西普和路易絲‧合著而成。奧西普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他長期從事職業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是該領域杰出的教師、研究者、著書人和領軍人物。譯者是南京師範大學職業心理學教授顧雪英和東南大學職業心理學研究者姜飛月。該選題被列入我社“心理學專業經典教材譯叢”。全書由總序、譯者序、導言、十四章、參考文獻、人名索引和主題索引構成。本書是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經典之作,書中系統詳細地介紹和評述了職業心理學和生涯心理學的歷史、生涯發展的主要理論及其相關研究和應用,並展望了生涯發展理論的未來發展方向,為生涯咨詢、生涯發展心理學和職業心理學的學生和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內容信息。全書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語言通俗。

一部描述和評估主流生涯發展理論及其相關研究的經典理論著作。

引入大量相關研究,並與各種生涯發展理論的介紹相呼應,便于讀者了解這些理論及其走向。

進行多維度的比較,凸顯各種生涯發展理論的核心觀點,便于讀者把握它們的異同。

強調生涯咨詢的操作,闡釋各種生涯發展理論在其中的運用,便于讀者學以致用。

構架清晰,內容全面,便于讀者把握生涯理論發展的整體脈絡。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職業心理學與生涯心理學的歷史
第二章 職業分類系統
第三章 理論概念和定義問題
第四章 職業行為的霍蘭德生涯類型理論
第五章 職業行為的發展理論
第六章 生涯發展的社會學習理論
第七章 工作調適理論
第八章 人格、需要、價值觀、心理健康與生涯
第九章 生涯發展的社會系統理論
第十章 女性生活發展
第十一章 少數群體生涯發展
第十二章 理論應用
第十三章 理論比較
第十四章 展望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生涯發展理論》(中文版)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終于與讀者見面了。

近年來,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在我國得到進一步傳播,提供職業生涯輔導與咨詢服務的機構日漸增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的高校也越來越多,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研究、管理和服務的隊伍不斷壯大。實踐工作的廣泛開展離不開理論支持,但目前我國相關理論研究尚待進一步發展。系統介紹國外相對成熟的理論,無論對于我國建立本土化的職業生涯理論還是深化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特意選譯了這本《生涯發展理論》(第四版)。

該書由塞繆爾‧H.奧西普(Samuel H.Osipow)和路易絲‧F.菲茨杰拉德(Louise F.Fitz-gerald)合著而成。奧西普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名譽教授,他長期從事職業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是該領域內杰出的教師、研究者、著書者和領軍人物。其主要著作有《職業評估手冊》、《非裔美國人職業心理咨詢》、《女性職業心理咨詢》、《職業咨詢︰職業心理學研究的當前主題》、《職業決策》、《職業心理學新進展︰興趣評估》、《早期職業發展的跨階段描述》、《行為矯正的咨詢策略》、《職業心理學手冊》等。菲茨杰拉德為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多年從事女性職業方面問題的研究,曾獲得“國家政策研究杰出貢獻獎”。作為一名女性和職業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菲茨杰拉德率先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來研究性騷擾話題,並發表多項研究成果。其主要著作包括《女性職業心理》、《沒有安全的天堂︰女性在家庭、工作和社區環境中面臨的男性暴力》等。

《生涯發展理論》一書初版于1968年,我們翻譯的是該書的第四版(1996),也是最新的版本。該書系統詳細地介紹和評述了職業心理學與生涯心理學的歷史、生涯發展的主要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並展望了生涯理論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第一章首先介紹了生涯發展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如差異心理學的應用和測評運動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以及羅伊的生涯選擇人格理論對當代生涯發展研究的潛在影響;其次概述了幾個早期的具有深遠影響的生涯發展理論,包括生涯選擇的精神分析取向及其研究,金茲伯格等人的職業選擇發展理論,蒂德曼以自我發展為核心的生涯發展理論;最後簡述了一些對生涯發展理論有影響的近代重要事件。第二章詳細介紹了職業分類系統,包括羅伊的職業分類系統、霍蘭德的職業分類系統、《職業名稱辭典》、明尼蘇達職業分類系統第三版(MOCS Ⅲ)。第三章界定了生涯的概念以及與職業選擇有關的概念和問題,專門討論了生涯選擇中的問題、職業調適的概念和定義。第四章至第九章介紹和評述了各種具體的生涯發展理論,主要有職業行為的霍蘭德生涯類型理論;職業行為的發展理論;生涯發展的社會學習理論;工作調適理論;人格、需要、價值觀及心理健康與個體職業生涯的關系;生涯發展的社會系統理論等。第十、十一兩章主要涉及與美國的社會問題相關的理論研究。第十章主要討論了女性生涯發展的相關理論,第十一章則著重研究少數群體生涯發展。第十二章闡述了生涯理論在教育、團體輔導、臨床等領域的應用,並強調了程序化咨詢方法的重要性。第十三章比較了本書介紹的生涯發展理論,從形式的合適性等方面把握各理論的優缺點,並提出各種理論的側重點和理論間的相容性問題。第十四章向我們展示了職業生涯理論的幾種取向和未來發展趨勢。

縱觀全書,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各種生涯發展理論。作者從以下幾方面介紹每種理論︰分析其理論觀點,引用大量心理學書籍和學術雜志發表的研究文獻描述其相關研究,以“好理論”的標準評價每種理論,並討論這些理論在人類生涯行為問題解決中的應用。雖然其中的很多研究到成書之前還沒有定論,但書中引用的相關文獻指明了這些理論的發展方向,並能引發讀者對相應理論的優缺點作出自己的判斷,細心閱讀會收獲頗豐。

第二,深刻比較了各種理論模式。本書從解釋模式、經驗支持、概括性、復雜性、操作性和關鍵變量六個維度,比較了八種主要的生涯發展理論及其亞理論,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清晰框架,有助于把握理論之間的異同,同時也為綜合理論和發展未來的生涯理論奠定基礎。

第三,重點關注女性生涯發展和少數群體生涯發展。本書用兩章篇幅專門介紹了與性別、種族、民族和女性取向有關的個體差異變量的相關概念,並通過考察這些生涯發展理論的早期模型及其最新進展,對這兩個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議,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動態發展的理論增長點。與此同時,對女性和少數群體生涯發展的關注也提示咨詢師給這些群體進行生涯咨詢時需帶上社會文化的濾鏡,以達到更有效的咨詢效果。

第四,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書既介紹了各種理論模型,又討論了不同理論在生涯行為問題中的應用,同時也展示了生涯理論在職業咨詢中的重要指導作用,並引用研究說明了生涯理論是如何幫助人們在生涯中進行有效鑒別、選擇、進人和發展的,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第五,邏輯清晰,框架布局合理。本書邏輯結構清晰,基本分為概述、理論介紹、特殊問題的理論發展以及應用四大塊,涵蓋了現有生涯發展理論的幾乎所有問題,易于讀者把握生涯發展理論的整個發展體系。同時,本書先詳細系統介紹每種職業生涯理論,然後給予評價,最後作出總結,便于讀者客觀把握每種理論的優缺點。

總之,本書是一本有關個人生涯發展理論的綜合之作。對于在各種機構中從事生涯咨詢的工作者、正在參與咨詢師課程培訓的咨詢師和正在學習咨詢心理學的人來說,本書將為他們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和指導。

《生涯發展理論》一書的翻譯工作前後經過初譯、互譯、初校和復校四個階段。初譯工作分工如下︰姜飛月(作者前言、第六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人名索引、主題索引);顧雪英(導言);周敏(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沈雪萍(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周長青(第八章,合譯第九章)、袁麗麗(合譯第九章);王勝男(第十章、十一章、十二章)。由于我在美國訪學一年,互譯工作由沈雪萍組織進行。初校工作由姜飛月完成,他非常仔細、認真地校對了全書譯稿。復校工作由我回國後完成。姜莉、王園園、劉曉磊、莊濠杰、張金玲、陳曉、凌海蓉、呂晶、李三緣、周妍協且本人做了大量工作。陳曉通讀了大部分譯稿,作了一些細節修改。他們認真有效的工作,為我減輕了許多負擔,特此表示感謝!

由于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問題,我們的翻譯也許有不夠順暢之處,但力求不失原著的風格與精髓。如能對您的學習和工作有幫助,就是對我們譯者和原作者的最大鼓勵。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