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帶讀者走進的是一個書的世界。時下流行的文化、文學、歷史、商戰、職場、小說、散文等各類書籍盡在作者的點評之中。作者一反傳統書評模式,以隨筆加網絡語言的春秋筆法,加入理性智慧、哲學思想,對大師們的作品,敢于講真話,直抒胸臆,既圈點發光的一面,也指出不足。書評的味道,可口可樂、津津有味、耐人尋味、回味無窮。
本書帶給讀者的是一次輕松、休閑的旅行,“開心智、啟悟性”,跟著作者感覺走。相信本書的出版對讀者來說,不僅能從中管窺名家們的精彩作品,更能領略新潮書評的風範,值得閱讀、值得收藏。
目錄
反傳統的心態寫書評(代序)
壹 指名道書說文化
1 樓宇烈開講文化ABC
2 于丹極力討好讀者群
3 王躍文解讀世界官場文化
4 柏楊“丑陋說”應升級
5 李天命愛玩文字邏輯游戲
6 李國文靠硬功耍活文字把式
7 參禪就是腦筋急轉彎
8 易中天客串幾把成明星
9 王蒙當心收不了場
10 李零的狗咬誰
11 多少中國人不讀外國書
12 “ 茅盾獎”缺失讀者市場
13 李銀河性觀念“超前”五十年
14 孔慶東一書不如一書
15 《中國不高興》流露商業味
16 煽情的實用民族主義
17 《報告文學》收版面費很正常
18 韓少功捧戲捧上天
19 《狼圖騰》再攪“狼文化”熱
20 一清先生解開漢字繁簡的內衣
貳 指名道書說歷史
1 李亞平巧打歷史擦邊球
2 朱大可顛覆“流氓”沒商量
3 徐懷謙歷史的鹽有靈魂
4 十年砍柴設三極解明朝政局
5 吃人泛色的歷史碎片
6 張鳴冷峻的幽默涮讀者
7 頭戴烏紗帽有講究
8 解讀歷史 玩得是心跳
9 敢操作歷史是勝家
10 凌亂疲憊的八大古都
11 當年明月開創網絡版明史
12 李白是唐朝第一古惑仔嗎
13 姑忘歷史的書姑妄讀之
參 指名道書說文學
1 王躍文的激情給了誰
2 讀閻連科的書讓人殘廢
3 楊絳以百歲心態悟生死
4 國學教授們上鏡忙名利
5 金庸小說改版後遭冷清
6 《手機》與手機依賴癥
7 韓寒的長安有點亂
8 送給劉心武一麻袋鹽
9 二月河心存菩薩佛面開
10 史鐵生佛意解讀愛與性
11 海岩善于制造青春童話
12 職場小說陷入小胡同
13 徐曉悲情寫作有力量
14 輕浮于納蘭詞箋中
15 方紫鸞的花枝在牆外搖曳
16 老總們決戰豈在商場
17 熊召政的文字旅游很愜意
18 王曉方的無奈和過氣
19 庸人借動物搞影射主義
20 張愛玲《小團圓》迎合當代人
21 畢淑敏破解心靈密碼
22 跟著陳忠實到《白鹿原》找絕句
23 陳丹燕的高貴文字充滿市井氣
24 毛時安溫柔地評說藝術人生
肆 指名道書說八卦
1 賈平凹測字預事賽半仙
2 孔慶東抖抖博客就成書
3 當代紅顏不薄命
4 阿嬌再版文字“艷照門”
5 文學老年趙忠祥喜歡“打油”
6 李白不是當秘書的料
7 重溫木子美不爽不美
8 玩文字的才情女人很妖精
9 妖蛾子女人把生活當段子寫
10 紅粉是職場的毒藥
11 男人也有“例假”那幾天
12 女人眼中的春夢婚姻
13 看歷史名人們怎麼禍害婦人
14 狗權主義者極大蔑視人權
15 江湖騙子如何騙財騙色
16 素食主義與道德宗教沒關聯
17 黃永玉好個超級老頑童
18 門外漢的“如是我聞”
19 兒子說京劇太傻氣
20 陳丹青操心圈外管閑事
21 範曾畫鐘馗在唬活人
22 方成文字幽默很一般
23 吳冠中炮轟美協為哪般
伍 指名道書說性情
1 黃集偉寫來書評讓人懂
2 低眉讀品文字的味道
3 我的世界充滿書騷擾
4 張五常的創作觀學不來
5 厭讀只需一個理由
6 不讀《道德經》想得慌
7 游山經歷當書讀
8 高洪波分享收藏的快樂
9 跟著陳子善學淘書
10 用戰略眼光藏書
11 設計閑章有情趣
12 連讀書話出品位
13 拿什麼心態讀外國書
14 讀書的革命不是空口號
壹 指名道書說文化
1 樓宇烈開講文化ABC
2 于丹極力討好讀者群
3 王躍文解讀世界官場文化
4 柏楊“丑陋說”應升級
5 李天命愛玩文字邏輯游戲
6 李國文靠硬功耍活文字把式
7 參禪就是腦筋急轉彎
8 易中天客串幾把成明星
9 王蒙當心收不了場
10 李零的狗咬誰
11 多少中國人不讀外國書
12 “ 茅盾獎”缺失讀者市場
13 李銀河性觀念“超前”五十年
14 孔慶東一書不如一書
15 《中國不高興》流露商業味
16 煽情的實用民族主義
17 《報告文學》收版面費很正常
18 韓少功捧戲捧上天
19 《狼圖騰》再攪“狼文化”熱
20 一清先生解開漢字繁簡的內衣
貳 指名道書說歷史
1 李亞平巧打歷史擦邊球
2 朱大可顛覆“流氓”沒商量
3 徐懷謙歷史的鹽有靈魂
4 十年砍柴設三極解明朝政局
5 吃人泛色的歷史碎片
6 張鳴冷峻的幽默涮讀者
7 頭戴烏紗帽有講究
8 解讀歷史 玩得是心跳
9 敢操作歷史是勝家
10 凌亂疲憊的八大古都
11 當年明月開創網絡版明史
12 李白是唐朝第一古惑仔嗎
13 姑忘歷史的書姑妄讀之
參 指名道書說文學
1 王躍文的激情給了誰
2 讀閻連科的書讓人殘廢
3 楊絳以百歲心態悟生死
4 國學教授們上鏡忙名利
5 金庸小說改版後遭冷清
6 《手機》與手機依賴癥
7 韓寒的長安有點亂
8 送給劉心武一麻袋鹽
9 二月河心存菩薩佛面開
10 史鐵生佛意解讀愛與性
11 海岩善于制造青春童話
12 職場小說陷入小胡同
13 徐曉悲情寫作有力量
14 輕浮于納蘭詞箋中
15 方紫鸞的花枝在牆外搖曳
16 老總們決戰豈在商場
17 熊召政的文字旅游很愜意
18 王曉方的無奈和過氣
19 庸人借動物搞影射主義
20 張愛玲《小團圓》迎合當代人
21 畢淑敏破解心靈密碼
22 跟著陳忠實到《白鹿原》找絕句
23 陳丹燕的高貴文字充滿市井氣
24 毛時安溫柔地評說藝術人生
肆 指名道書說八卦
1 賈平凹測字預事賽半仙
2 孔慶東抖抖博客就成書
3 當代紅顏不薄命
4 阿嬌再版文字“艷照門”
5 文學老年趙忠祥喜歡“打油”
6 李白不是當秘書的料
7 重溫木子美不爽不美
8 玩文字的才情女人很妖精
9 妖蛾子女人把生活當段子寫
10 紅粉是職場的毒藥
11 男人也有“例假”那幾天
12 女人眼中的春夢婚姻
13 看歷史名人們怎麼禍害婦人
14 狗權主義者極大蔑視人權
15 江湖騙子如何騙財騙色
16 素食主義與道德宗教沒關聯
17 黃永玉好個超級老頑童
18 門外漢的“如是我聞”
19 兒子說京劇太傻氣
20 陳丹青操心圈外管閑事
21 範曾畫鐘馗在唬活人
22 方成文字幽默很一般
23 吳冠中炮轟美協為哪般
伍 指名道書說性情
1 黃集偉寫來書評讓人懂
2 低眉讀品文字的味道
3 我的世界充滿書騷擾
4 張五常的創作觀學不來
5 厭讀只需一個理由
6 不讀《道德經》想得慌
7 游山經歷當書讀
8 高洪波分享收藏的快樂
9 跟著陳子善學淘書
10 用戰略眼光藏書
11 設計閑章有情趣
12 連讀書話出品位
13 拿什麼心態讀外國書
14 讀書的革命不是空口號
序
我屬于愛讀書不求甚解一族。什麼類別的書,只要被我喜歡上,絕對不分三七二十幾地拿下。把丁點心得擴大成千字書評,自然而然地小菜一碟。我的書評反傳統、反學術、反理性,總想以文學隨筆的形式,表達似是而非的動態觀點。快餐文字時興的新形勢下,無論怎麼表達,寫書評都是受累不討讀的蠢舉。
書是道具和靈器,沒有書的中介和指引,我就發揮不出淤積的思想觀念。隨書逐流向東方,只要能把我載到文學的大海,我也沒有理由去計較書體的優劣。優書正評,劣書反評,優劣相間的書正反評,評吧!評吧!評吧!是精神家園的大曝光。
自我感覺走進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對眼下的書評模式很不以為然。尤其網易博客改版後的人文環境,圈養著一群用外國思維寫中國話的大小文人,不知他們寫作過程滋味如何,我讀過幾篇範文,都替他們累心。學術化論文式外國腔的書評烏雲密布,實在缺乏讀下去的勇氣和決心。所以我背道而馳,尋找相生不克的新樂土。
總以憤青的資態反憤青。我清楚憤青者有時就像瘋狗,大多是聰明用腦過度。按部就班的玩型常規文字,既不擔風險,也會被平庸俗氣的編輯所欣賞,同化兩不忘,管他敬亭山。而一心砸碎舊模式的豪情,沒有外力的肯定和幫助,到頭來空悲切白了中年頭。
不期相遇是緣分,這是我拜訪五台山的感悟。因為在特定的地方,我不經意求得兩本佛家居士的隨筆集。佛是看不見的手,把現實生活牽著向內走,會深切體會佛家入俗或俗家入佛的機緣,讀三三遍也不會厭倦。
正當我無厘頭地對當今書評指手畫腳時,一本與我具有心理感應的書,適時恰當地進入視野,竟然產生《知音》的旋律。它是韓起先生的隨筆集,書名叫《被誤讀的傳統》。封面設計成土包子風格,但絲毫不影響書名的穿透力。順著書名聯想,就能判斷出本書的特色,準是以反傳統為引子的憤青筆記。
感覺到位後真沒猜錯。我常用反傳統書評的心態寫書評,韓起也拿起反傳統的武器,向著大傳統歷史傳統開火。充足的彈藥,留下濃厚硝煙味道,我被嗆了幾大口,有些吃芥末的反應,強忍著沒有流出鼻涕眼淚,已是觸目驚心不膽怯。
如果單純考究文字,我不敢過于恭維韓起的才情。雖然比純學術體直白些、靈活些,但是還不能完全脫離千澀和枯燥。無限地擴展副作用,也屬于我拍打的文字範疇。
不過我所敬佩的地方,是韓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文字界面,以及他敢于否認一切、打倒一切的憤青精神,並且具備幾點證據支持。他也有往俗里寫、往淺里寫的動因,生硬硬地羅列一些典故史料,彰顯他扎實深厚的文史功力。因而讀起來比較提神,願意隨著他的反傳統思路,開闊基本定形的歷史視野。不管最後結論如何,起碼在反傳統的招牌下,以正讀的方式解誤區,即使不能全信,也能為成形的觀點,加些新鮮酒精,里里外外刺激幾下。
韓起不知哪來偌大怨氣,他以疾惡如仇的態度批判大儒,並標示出大儒的真面目,大儒小儒讓他批得一無是處。倒是一個叫文中子的儒生,頗得韓起的肯定與推崇。雖然他列出專文寫文中子,我讀後依然沒有多少印記。屈指數來又數去,就算我非儒學研究者,能朗朗上口的名儒,也挨不上文中子。
所謂“被誤讀的傳統”,換位思考後可以這樣表述,就是和韓起格格不入的主流觀點。他最痛恨秦始皇開創郡縣制,認為是禍害中國民眾數千年的罪大惡極的政治制度。他還對“科舉制”發出咬牙切齒的攻擊。至于約定俗成的典故,也被他顛覆的面目皆非。
讀韓起的書,性情勁沖動起來跟他走,感到很解氣、很爽快。但是理智跟上來解圍後,對他的憤青式語錄缺乏敬畏。他風風火火大義凜然地解讀傳統問題,稱許多固定的傳統被誤讀,其實並沒有太過硬的說服力。不過我認為,韓起是以憤青的心態反傳統。
書是道具和靈器,沒有書的中介和指引,我就發揮不出淤積的思想觀念。隨書逐流向東方,只要能把我載到文學的大海,我也沒有理由去計較書體的優劣。優書正評,劣書反評,優劣相間的書正反評,評吧!評吧!評吧!是精神家園的大曝光。
自我感覺走進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對眼下的書評模式很不以為然。尤其網易博客改版後的人文環境,圈養著一群用外國思維寫中國話的大小文人,不知他們寫作過程滋味如何,我讀過幾篇範文,都替他們累心。學術化論文式外國腔的書評烏雲密布,實在缺乏讀下去的勇氣和決心。所以我背道而馳,尋找相生不克的新樂土。
總以憤青的資態反憤青。我清楚憤青者有時就像瘋狗,大多是聰明用腦過度。按部就班的玩型常規文字,既不擔風險,也會被平庸俗氣的編輯所欣賞,同化兩不忘,管他敬亭山。而一心砸碎舊模式的豪情,沒有外力的肯定和幫助,到頭來空悲切白了中年頭。
不期相遇是緣分,這是我拜訪五台山的感悟。因為在特定的地方,我不經意求得兩本佛家居士的隨筆集。佛是看不見的手,把現實生活牽著向內走,會深切體會佛家入俗或俗家入佛的機緣,讀三三遍也不會厭倦。
正當我無厘頭地對當今書評指手畫腳時,一本與我具有心理感應的書,適時恰當地進入視野,竟然產生《知音》的旋律。它是韓起先生的隨筆集,書名叫《被誤讀的傳統》。封面設計成土包子風格,但絲毫不影響書名的穿透力。順著書名聯想,就能判斷出本書的特色,準是以反傳統為引子的憤青筆記。
感覺到位後真沒猜錯。我常用反傳統書評的心態寫書評,韓起也拿起反傳統的武器,向著大傳統歷史傳統開火。充足的彈藥,留下濃厚硝煙味道,我被嗆了幾大口,有些吃芥末的反應,強忍著沒有流出鼻涕眼淚,已是觸目驚心不膽怯。
如果單純考究文字,我不敢過于恭維韓起的才情。雖然比純學術體直白些、靈活些,但是還不能完全脫離千澀和枯燥。無限地擴展副作用,也屬于我拍打的文字範疇。
不過我所敬佩的地方,是韓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文字界面,以及他敢于否認一切、打倒一切的憤青精神,並且具備幾點證據支持。他也有往俗里寫、往淺里寫的動因,生硬硬地羅列一些典故史料,彰顯他扎實深厚的文史功力。因而讀起來比較提神,願意隨著他的反傳統思路,開闊基本定形的歷史視野。不管最後結論如何,起碼在反傳統的招牌下,以正讀的方式解誤區,即使不能全信,也能為成形的觀點,加些新鮮酒精,里里外外刺激幾下。
韓起不知哪來偌大怨氣,他以疾惡如仇的態度批判大儒,並標示出大儒的真面目,大儒小儒讓他批得一無是處。倒是一個叫文中子的儒生,頗得韓起的肯定與推崇。雖然他列出專文寫文中子,我讀後依然沒有多少印記。屈指數來又數去,就算我非儒學研究者,能朗朗上口的名儒,也挨不上文中子。
所謂“被誤讀的傳統”,換位思考後可以這樣表述,就是和韓起格格不入的主流觀點。他最痛恨秦始皇開創郡縣制,認為是禍害中國民眾數千年的罪大惡極的政治制度。他還對“科舉制”發出咬牙切齒的攻擊。至于約定俗成的典故,也被他顛覆的面目皆非。
讀韓起的書,性情勁沖動起來跟他走,感到很解氣、很爽快。但是理智跟上來解圍後,對他的憤青式語錄缺乏敬畏。他風風火火大義凜然地解讀傳統問題,稱許多固定的傳統被誤讀,其實並沒有太過硬的說服力。不過我認為,韓起是以憤青的心態反傳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