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為研究對象,以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成長與發展為研究目的,運用增權理論,分析了艾滋病患者所處的社會環境。評估了艾滋病患者的需求,探討了艾滋病患者增權的基礎,分析了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增權的要素、增權的過程和增權的結果。提出了通過互助小組實施艾滋病患者增權的方法和途徑。
作者簡介︰程玲,華中師範大家老教師,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社會政策。在《人民日報》、《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數項。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意義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增權理論及研究
第二節 小組研究
第三節 艾滋病防治領域中互助小組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質性研究
第二節 資料的收集過程
第三節 資料的分析過程
第四節 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局限性
第四章 增權的基礎︰艾滋病患者的現狀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患病後的轉變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支持環境分析
第三節 艾滋病患者的需要分析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增權的要素︰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要素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靜態要素分析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動態要素分析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增權的過程︰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發展歷程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的形成期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風暴期
第三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規範期
第四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成熟期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增權的結果︰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效果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的成效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的發展問題與建議
第三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增權途徑的探索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賦權形式的新探索——艾滋病患者自助小組的實踐
附錄二 生命依然可以燦爛——艾滋病患者自助小組活動方案
附錄三 深度訪談提綱(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成員)
附錄四 深度訪談提綱(非艾滋病患者)
附錄五 深度訪談提綱(項目管理人員)
附錄六 深度訪談(非艾滋病患者)對象基本情況
後記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意義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增權理論及研究
第二節 小組研究
第三節 艾滋病防治領域中互助小組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質性研究
第二節 資料的收集過程
第三節 資料的分析過程
第四節 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局限性
第四章 增權的基礎︰艾滋病患者的現狀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患病後的轉變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支持環境分析
第三節 艾滋病患者的需要分析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增權的要素︰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要素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靜態要素分析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動態要素分析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增權的過程︰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發展歷程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的形成期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風暴期
第三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規範期
第四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成熟期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增權的結果︰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效果分析
第一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的成效
第二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的發展問題與建議
第三節 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增權途徑的探索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賦權形式的新探索——艾滋病患者自助小組的實踐
附錄二 生命依然可以燦爛——艾滋病患者自助小組活動方案
附錄三 深度訪談提綱(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成員)
附錄四 深度訪談提綱(非艾滋病患者)
附錄五 深度訪談提綱(項目管理人員)
附錄六 深度訪談(非艾滋病患者)對象基本情況
後記
序
中國自1985年發現首例傳入性艾滋病患者以來,艾滋病的流行經過傳人期、擴散期進入快速增長期。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陸續發現了大規模的、因有償供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這些感染者以青壯年為主,大部分為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家庭負擔較重,主要因經濟貧困賣血而感染艾滋病。我們的研究主要圍繞這部分因有償供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展開。
艾滋病不僅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是嚴重的社會問題。艾滋病及其防治工作不只是生物學、醫學的問題,更是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前提是了解導致艾滋病流行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把握患者的心理、行為特征。以往人們主要是運用醫學、衛生學等方法進行研究,較少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艾滋病流行地區的社會文化因素研究不足,對患者的心理、行為特征以及背後的社會、經濟、文化、心理的原因研究不足。
為了能夠深入了解艾滋病傳播的社會背景,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我們運用定量和質性的研究方法,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小組討論、現場觀察、三角測量等手段,認識導致艾滋病流行的社會文化背景,調查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及需求,了解艾滾病患者的心理及行為特征,並從社會處境、社會關系網絡、社會資本、貧困傳遞、社會性別、社會歧視和社會排斥等角度來研究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狀況,分析艾滋病患者的社會處境,提出了建立社會支持系統、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建議和對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撰寫了《社會學視角的艾滋病研究》叢書,本套叢書有六本︰《困境與出路——艾滋病患者的社會處境研究》、《差異與平等——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性別研究》、《邊緣與回歸——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排斥研究》、《互助與增權——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研究》、《需求與回應——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研究》、《挑戰與應對——艾滋病防治專題研究報告》。
課題的研究和叢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第三輪)和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辦公室的大力支持,它們不僅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還為本套叢書的出版提供了資助。
我們還要感謝戰斗在第一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者,感謝接受我們調查和訪談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韋生命的尊嚴。
穩平 韓孟杰
艾滋病不僅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是嚴重的社會問題。艾滋病及其防治工作不只是生物學、醫學的問題,更是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前提是了解導致艾滋病流行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把握患者的心理、行為特征。以往人們主要是運用醫學、衛生學等方法進行研究,較少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艾滋病流行地區的社會文化因素研究不足,對患者的心理、行為特征以及背後的社會、經濟、文化、心理的原因研究不足。
為了能夠深入了解艾滋病傳播的社會背景,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我們運用定量和質性的研究方法,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小組討論、現場觀察、三角測量等手段,認識導致艾滋病流行的社會文化背景,調查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及需求,了解艾滾病患者的心理及行為特征,並從社會處境、社會關系網絡、社會資本、貧困傳遞、社會性別、社會歧視和社會排斥等角度來研究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狀況,分析艾滋病患者的社會處境,提出了建立社會支持系統、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建議和對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撰寫了《社會學視角的艾滋病研究》叢書,本套叢書有六本︰《困境與出路——艾滋病患者的社會處境研究》、《差異與平等——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性別研究》、《邊緣與回歸——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排斥研究》、《互助與增權——艾滋病患者互助小組研究》、《需求與回應——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研究》、《挑戰與應對——艾滋病防治專題研究報告》。
課題的研究和叢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第三輪)和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辦公室的大力支持,它們不僅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還為本套叢書的出版提供了資助。
我們還要感謝戰斗在第一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者,感謝接受我們調查和訪談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韋生命的尊嚴。
穩平 韓孟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