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在中國經濟增長方面的十余篇最有代表性的實證研究論文。這些論文考察了工業改革對企業生產率和利潤率的影響,改革以來中國金融深化、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國政府治理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等問題,總結了中國的改革經驗。
從轉型與增長這一大的主題出發,本書既從生產率變化的角度評價了轉型的效果,也從金融自由化與政府治理的角度探討了增長的動力。在本書的附錄部分,作者則試圖從理論上探尋中國改革經驗的一般意義,並從實踐上闡釋了中國發展歷程的全球影響。
張軍,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經濟”長江特聘教授,現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張軍教授是CSSCI核心經濟學期刊《世界經濟文匯》的主編。國際SSCI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China Economic
Journal、《經濟學(季刊)》、《中國社會科學輯刊》、《經濟學報》、《改革》、《中國金融評論》、《社會科學戰線》等近二十種學術期刊的編委會成員或者學術委員。 張軍教授對中國的工業改革、經濟增長和當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有深厚的研究,擔任多個地方政府的咨詢顧問,曾參與世界銀行、福特基金會、英國文化委員會以硬歐盟、南非等研究與咨詢項目,是國際上十分活躍的中國經濟學家之一。
目錄
1.對1978年以來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經濟增長的評價
2.金融改革是否緩解了中國企業的融資約束?
3.中國的金融深化和生產率關系的再檢測︰1987-2001
4.分權與增長︰中國的故事
5.改革以來中國的官員任期、異地交流與經濟增長︰來自省級經驗的證據
6.中國為什麼擁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分權競爭、政府治理與基礎設施的投資決定
7.中國地方官員為什麼要改善基礎設施?一個關于官員激勵機制的模型
8.改革以來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變化研究︰1978-2005
9.中國工業部門的生產率變化與要素再配置︰1993-2006
10.中國能源消費模式的轉變及其解釋
附錄
11.中國的經濟發展如何影響了全球經濟?
12.中國的經濟轉型︰30年的經驗貢獻了什麼?
後記
2.金融改革是否緩解了中國企業的融資約束?
3.中國的金融深化和生產率關系的再檢測︰1987-2001
4.分權與增長︰中國的故事
5.改革以來中國的官員任期、異地交流與經濟增長︰來自省級經驗的證據
6.中國為什麼擁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分權競爭、政府治理與基礎設施的投資決定
7.中國地方官員為什麼要改善基礎設施?一個關于官員激勵機制的模型
8.改革以來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變化研究︰1978-2005
9.中國工業部門的生產率變化與要素再配置︰1993-2006
10.中國能源消費模式的轉變及其解釋
附錄
11.中國的經濟發展如何影響了全球經濟?
12.中國的經濟轉型︰30年的經驗貢獻了什麼?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5折$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