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貨幣存量為主線,研究了美國1867—1960年近一個世紀的貨幣發展歷程,及其對美國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作者通過對貨幣供應變化和通脹水平的因果關系的細致描繪,證明了貨幣政策對于一國經濟運行的深遠影響,尤其是貨幣在穩定經濟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書將繁雜詳盡的歷史統計材料與具有敏銳洞察力的經濟分析完美地融于一體。書中許多視角獨特的分析以及具有開創性的研究結論,例如作者關于1929—1933年大蕭條的分析和解釋,轉變了人們的觀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對金融市場的理解。
本書被公認為是弗里德曼的影響最為深遠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不僅是經濟學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參考文獻,而且對于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特別是理解全球金融動蕩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作者: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貨幣主義理論創立者,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 Jacobson Schwartz,1915—),美國經濟史學家,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高級研究員。 譯者:巴曙松
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還擔任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考試委員會專家、招商銀行博士後流動站指導專家。先後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在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擔任兼職教授並指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後獲“中國基金業10年特別貢獻獎”(2008年3月)、“地方金融貢獻獎”(2008年8月),被評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擔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