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生幸福嗎

我這一生幸福嗎
定價:234
NT $ 204
  • 作者:趙鑫珊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46523
  • ISBN13:9787301146521
  • 裝訂:270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學者、作家趙鑫珊以幸福為主題的回憶錄。作者以幸福為線索,把自己一生的經歷以片段式的形式串聯在一起,既對自己的一生作了回憶,同時,也向人們說明:人生的幸福並不決定於金錢,幸福是金錢所買不到的。

本書選材精當,思想宏闊,以直面人生的態度把自己的經歷作了解剖,可讀性極強,是一部難得的個人史。作者最新的人生回憶力作。本書選取一生中最為幸福的經歷,一件件娓娓道來,給人帶來學術、人生、精神等方面的啟迪。
 

目錄


1
金錢一定能買到幸福嗎
「家」這個漢字
我家的稻草屋不再漏
來自幾何學的滿足和幸福
深夜聽外婆紡紗
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
我曾擁有一間私密性的小書房
2
北大朗潤園——我的「萊比錫音樂學院」+「柏拉圖哲學學園」
我與圓明園廢墟和荒野場
在高大的白楊樹下
深夜,我靠在床頭沉思默想
「第一個原因」
我是一個很窮很窮的大學生
為世界觀而搏斗的物理學
我成了一個泛神論者
北京十三陵燕子口小山村
沒有寫畢業論文
3
聆聽中國農業科學院十七年的鍾聲
牧羊人所見
感謝兩處社會科學院
哲學苦悶與哲學創作
4
退而不休和三個驚嘆號
最初一滴水和最後一滴
人與地球
回答日本教授的提問
「一所懸命」
春節+唐詩+世界眼光=當代中國人
泡咖啡屋靈感附身
生的沉思,死的默念
追求人類知識的統一性
我為什麽要寫作
 

這部書稿是我「閑將往事思量」的產物。

2008年,我就是「古稀之年」。

在這種日子,不免想在人生路邊找塊石頭坐下,來歇歇;看看前面剩下的不多的道,回頭望望走過的路,心中頗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感嘆。我在自問:「一個人到了我這種年齡,應該有資格談談人生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了吧?我過得幸福嗎?幸福是什麽?我能否把一生的大小磨難、悲哀和不幸暫且擱置一邊,專門的幸福一樁樁列舉出來?列舉的時候,應老老實實,不誇大,也不縮小。」

當我一一回憶,娓娓道來,發現所有這些幸福幾乎都沒有花什麽錢,都是精神性質的。——這個共同點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在寫作本書過程中,我老是想到唐代司空曙的這兩句千古絕唱: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這正是我此時此刻的畫像了。

普天下沒有永恆的東西。即便是天地本身也有終結之日。我最推崇古人這樣對照和觀照事物:

天地之視人,如蜉蝣然;蜉蝣之觀人,如天地然;蜉蝣莫知人

之有終也,人莫知天地之有終也。

看來天地和蜉蝣是大小兩極。人介乎於這兩頭的中間,是個中項。——這是人在宇宙中的真實位置。把它寫成一條鏈接就是:

蜉蝣→人→天地

知道人在宇宙中的真實處境是很重要的。這可以讓我們有自知之明,懂得天高地厚,切莫狂妄。

上面古人所講的那段對照,是我從古書中讀來的。宋代趙恆寫過這樣兩句,我不喜歡,因為它俗,挺市井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許多年,我同明代方以智(1611-1671)這種幸福觀卻發生了強烈共鳴:

生今之世,承諸聖之表章,經群英之辯難,我得以坐集千古

之智,折中其間,豈不幸乎!

對此,我有刻骨銘心的體驗。其中還包括我對西方古典音樂的品味,將它消化,變成我的骨、肉和血,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明朝薛的價值觀同樣是先得我心:

萬金之富,不以易吾一日讀書之樂也。

對於我,讀書之樂即是不花錢的幸福。這種性質的幸福像根紅線,貫穿了我這一生。我是四時讀書樂,不管春夏秋冬四季,又不論刮風下雨。

青年時代讀宋代翁森寫的《四時讀書樂》便引起了我的共鳴: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幾十年的讀書生活告訴我,讀到夜深時,又逢窗外秋風秋雨,天地哀愁,草木凄悲,其中最高境界和內心的幸福感恐怕只有一盞孤燈知。

我幾乎住了半輩子的集體宿舍和辦公室,漂泊了一輩子,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是三室一廳,還帶個小小閣樓,進一步保證了我的不花錢的幸福,我承認,1999年把房子買下來著實花了一大把錢。這是幸福的大前提:

人生何為責,閉戶讀我書。(汪應銓《題讀書樓》)

當然對於今天的我,寫書才是讀書最高和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讀書,其中包括讀外文原著,寫作時少不了讀參考書。

前些天我讀到一本英文書,作者是美國生態學家S.A.Levin,他在書中提到有位宗教思想家有句格言:「凡是你認為可惡的,不要強加給你的同伴:這就是全部的律法,其他的都是對此作出說明。」Levin解釋說,這正是「黃金法則」(Golden Rule),它可以在大多數宗教教義中找到不同表述(或說法)。該法則根本的意義在於為社會的確立提供了基礎。因為只有存在著互利互惠或有利於集體利益的行動,社會才能存在下去。

讀到這里,我不禁拍案叫絕!一種幸福感即流遍了全身。

我意識到,上述「黃金法則」正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命題的同義反復。

我非常看重同一偉大真理的多種表述,特別是當這些不同表述是獨自做出的時候。——這表明該真理的確具有普遍世界或世界普遍意義。

1996年P.Bak寫過一本名為How Nature Works的書,把它譯為漢語就是「大自然是怎樣工作的」。但只有直接讀英文原文,才能感受到該書名對人的理智的沖擊。

小沖擊,小幸福;大沖擊,大幸福。

這是我一生有關幸福的總結。

這種沖擊的性質屬於精神、心理層面上的。請注意,How Nature Works三個單詞開頭字母均為大寫,H、N、W,有種庄嚴、神聖和崇高的況味。如果h、n、w為小寫字母,味道、境界就會差很多。小沖擊:

The Known,the Unknown,and the Unknowable.

譯成漢語是「已知的,未知的,不可知的」。

譯文對我形成不了理智上的沖擊,英文能。這估計同我的英文語感有關,我重視從語感去把握一種語言。

人類面臨的世界無非是由三個世界構成的:已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不可知的世界。

的確有不可知世界的存在。宇宙時間、空間和物質的起源對我們便是不可知的。圓周率π為什麽是3.14┅┅也不可知。

我國明末有位學者提出這樣一個命題同樣頗有新意,給人啟發:

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一本好書,就是要給人啟迪,叫人眼楮一亮,悠然心會神往,步入一個較高境界。

在人生之旅中,我是一列晚點的列車。我總是比別人慢一拍。少年時代,我平庸,不開竅,幾乎沒有什麽亮點。自從大學二年級,我才始有所悟。

總結起來說,我是一個十有五而未志於學、三十未立、四十有惑、五十始知天命、六十頗感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晚熟者。

在後面,我要把我這一生感受到幸福的幾件事寫出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這有點像自傳性質。寫自傳不是我的原意,我還沒有資格這樣做。我只想為「幸福論」做些注腳,告訴年輕一代讀者,幸福並不一定同大把金錢掛鉤。兩者不一定成正比。——這才是我要向讀者傳達的信息。因為我窮過,而且很窮。當然現在也算不上富。

要知道,最近30年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追問「什麽是幸福」,成了時代的迫切課題。

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學課題,更是一個哲學叩問。

我承認,有各種不同的幸福模式。

今天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健康快車》,它講了專門為西部窮苦人免費做白內障手術的事。有位廣東籍眼科醫生(主刀)說了這件事: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藏胞,丈夫早逝,一家五口全靠她養活。但最近她的視力幾乎要失明。全家將陷入絕境。成功的手術讓她重見光明,做醫生的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崇高、神聖。——我們得承認,這是人間最高幸福境界之一。

願各位讀者根據自身不同情況尋找到自己認定的幸福。

記得宋代詩人黃庭堅寫過一首《牧童歌》,其中有兩句: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此處的「君」是指牧童,我願自己正是那「牧童」。

「牧童」形象將會隱隱約約出現在本書稿的字里行間。果真如此,我的表述就算基本上清楚了、到位了。

最後我建議在大學開門「什麽是幸福」的講座。因為據我所知,我們實在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學生自殺現象即能說明有必要開設這門課。尤其是在今天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就業難的時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