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研究

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研究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徐迎花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7083718
  • ISBN13:9787207083715
  • 裝訂:237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研究以郊祀為切入點,以漢魏至南北朝八百余年的皇帝親祠和郊祀制度建設為研究對象,闡釋了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從萌芽、發展到走向成熟的整個過程。

首先,本文在引證大量有關「郊祀」的經學資料的基礎上,從字源學和文獻學角度探討郊祀制度的內在要素,旨在說明郊祀制度深受不同時期經學家們詮釋的影響。經學家們對祀神體系、郊壇形制、祭祀方位、犧牲、禮器等問題的學術探討,一方面使得儒學逐步制度化,另一方面,使得郊祀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帝王祭祀天地的行為不斷規范化。

其次,本文在大量的個案分析基礎上,以皇帝親祠和郊祀制度建設為研究對象,以「體」與「制」為框架,借用雷德斐爾德「大傳統,,與「小傳統」概念解讀了這一時期的郊祀制度。認為漢魏時期皇帝的郊祀有兩條線索:其一,是在祥瑞、圖讖、神仙、方術等這些「小傳統」思想的推動下發生的郊祀。其二,是向儒家禮學「大傳統,,回歸下發生的郊祀。這兩條線索下郊祀經過兩晉、南北朝,在禮學(鄭學與王學)的整肅下,構成一種相對成熟的制度,最終被納入到儒學五禮體系之中,成為禮儀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說,漢魏至南北朝時期的郊祀制度在整個封建社會的郊祀制度的流變中占有重要地位。

再次,本文闡釋了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演化的三個方面原因:其一,出於對政權合法性的塑造的需要;其二,皇帝本人的主導作用;其三,儒學今、古文學術爭論的推導作用。

最後,本文總結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的四個特點:皇帝專斷郊祀;具有鮮明的等級差別;神權依附於政權;郊祀制度的多元性。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課題的目的、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概況、水平和發展趨勢
一、宗教學角度研究成果
二、學術史與思想史角度研究成果
三、考古學與文獻學相結合研究成就
四、歷史學與文化學相結合研究成果
五、國外學者研究成就
第三節 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本研究總體設計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創新點
第二章 郊祀制度概述
第一節 關於「郊祀」的論辯
一、字源學意義的「郊」
二、經學有關「郊祀」的論辯
第二節 郊祀制度演化概說
一、上三代郊祀體系
二、秦漢至明清,封建社會郊祀制度
第三章 漢魏時期封建社會郊祀制度的萌芽
第一節 秦以峙祭為特色的郊祀制度
一、統一六國前,秦的疇祭
二、秦統一六國後的皇帝祭祀
第二節 多元思想支配下的漢朝郊祀制度
一、神仙、方術及儒家思想支配下的西漢郊祀制度
二、儒家禮學漸居主流地位背景下的東漢郊祀制度
第三節 三國時期鄭學規范下的郊祀制度
一、魏蜀吳三國王者的親祠——「體」,郊祀制度動態研究
二、魏蜀吳三國的郊祀制度建設——「制」,郊祀制度靜態研究
第四章 兩晉時期封建社會郊祀制度的發展
第一節 西晉在鄭學、王學規范下的郊祀制度
一、皇帝親祠——「體」,郊祀制度動態研究
二、西晉郊祀制度建設——「制」,郊祀制度靜態研究
第二節 東晉在王學規范下的郊祀制度
一、東晉皇帝親祠——「體」,郊祀制度動態研究
二、東晉郊祀制度建設——「制」,郊祀制度靜態分析
第五章 南北朝時期封建社會郊祀制度的成熟
第一節 南朝在王學規范下的郊祀制度
一、南朝皇帝親祠——「體」,郊祀制度動態研究
二、南朝郊祀制度建設——「制」,郊祀制度靜態研究
第二節 北朝在鄭學規范下的郊祀制度
一、北魏郊祀制度研究
二、北齊郊祀制度研究
三、北周郊祀制度研究
第六章 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演化的原因及其特點
第一節 郊祀制度演化的原因
一、社會現實的迫切需要
二、帝王意志的主導作用
三、儒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第二節 郊祀制度的特點
一、皇帝專斷郊祀
二、具有鮮明的等級差別
三、神權依附於政權
四、郊祀制度的多元性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徐迎花同志的《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研究》付梓之際,囑我為她的專著作序。徐迎花同志2005年進人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攻讀我的博士學位研究生。作為指導教師,我深切感到,對於博士研究生而言,作好學位論文是十分重要的。而一個好的或比較好的學位論文題目的選定,是完成好學位論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論文研究涉及資料情況、進一步研究的空間,這是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基本前提。對於博士學位論文而言,論文的創新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創新」包括研究方法、理論和內容等方面。

漢魏至南北朝時期,秦漢建立的大帝國從一統走向分崩。民族矛盾突出,政治斗爭激烈,戰爭頻繁發生,皇權和王朝更替頻繁。許多統治者都面臨著為自己的統治尋找合法、正統的理由與根據的問題,從而使得郊祀制度在這一時期倍受統治者關注。如此看來,探索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的走向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郊祀是中國古代由統治者祭祀天地、日月、名山大川、四時百神、鬼魂祖先等各種神靈的國家祭祀。然而從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到秦統一後焚書坑儒,各種上古禮儀湮廢無聞、這個較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郊祀體系,不僅在內容上與後來的郊祀制度有很大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它在當時僅是一種儒家根據先秦的禮制提出的理想。不過、漢魏至南北朝八百年間,帝王盡心極慮以建英制,不斷的親祠天地。於是,在禮學(鄭學與王學〉的整肅下,郊祀終於又恢復成型,構成一種相對成熟的匍度,寫人唐代的《開元禮》,並成為以後歷代封建王朝郊祀的模板。

通觀二十世紀以前若干經、史學者的研究,會發現學者經學方式對郊祀問題研究的精致。但也不難發現存在如下問題:范圍過於狹窄,對商、周、秦漢時期天子郊祀制度進行考證,很少涉及漢魏以後郊祀制度研究。且前後抵牾,缺乏宏觀、整體、動態的把握。可以說漠視不同歷史時期具體社會諸因素對天子郊祀的影響而下斷論,是其總體缺陷。

鑒於上述情況,經過對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的走向的反復斟酌、考慮,確定了以《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研究》為題,作為徐迎花同志的博士學位論文。本書就是作者的博士論文。

《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研究》,是一部力求從「體」、「制」兩方面,對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研究的歷史學專著。我認為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本書在郊祀制度研究中,利用大量有關「郊祀」的經學資料的基礎上,從宇源學和文獻學角度探討郊祀制度的內在要素,旨在說明郊祀制度深受不同時期經學家們詮釋,內容不斷豐富,從而在概念上明確「郊祀」的內涵。

其次,本書在大量的個案分析基礎上,以皇帝親祠和郊祀制度建設為研究對象,以「體」與「制」為框架,解讀了這一時期的郊祀制度。

再次,本書借用雷德斐爾德「大傳統」與「小傳統」概念透視這一時期的郊祀制度。認為漢魏時期皇帝的郊祀有兩條線索:其一,是在祥瑞、圖讖、神仙、方術等這些「小傳統」思想的推動下發生的郊祀。其二,是向儒家禮學「大傳統」回歸下發生的的郊祀。

最後,在資料的選取層面,以往學者單純從史志中爬梳,而該選題注重從本紀和列傳郊祀活動篩選史料,動態的郊祀社會活動和靜態的制度分析相結合。

二十世紀學術界對郊祀問題的研究,己經基本上涵蓋了中國歷史不同階段。不過,各歷史時期研究數量、成果分布呈現出不平衡現象。如商周時期,尤其是秦漢皇帝郊祀制度,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關注。研究論著、成果也比較豐富。這自然與殷越、周原等地區考古發現有密切的關系。唐代的郊祀制度的研究不論深度和廣度也令人矚目,但是,魏晉南北朝郊祀制度的研究尚顯空疏。本書在這個領域可謂嘗試之作,尚有研究的空間。相信借鑒、利用人類學、民族學、思想史、文化史、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成果,透視、解讀郊祀制度,將會有更多的成果面世。

征征魯 2009年6月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