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論集里論述了石窟舞蹈圖像和各種古典、民族、民間舞蹈的文章,可以說同作者已經出版的幾部中國舞蹈史專著一樣,都凝聚了她大半生研治舞蹈史的心血。全書共分五個篇章,具體包括《敦煌舞譜殘卷探索》《雲岡石窟舞蹈雕像多元風格溯源》《中國宮廷舞蹈發展的歷史軌跡及深遠影響》《古羽舞與翎子功》等。
王克芬,生於1927年4月,重慶市雲陽縣人。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敦煌研究院兼職研究員。1944年參加地下黨領導的「抗敵演劇隊」任演員;1947年在上海中國樂舞學院師承著名舞蹈家戴愛蓮習舞,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團編導,演員。1956年調入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在歐陽予倩、陰法魯、楊蔭瀏等著名專家指導下研究中國舞蹈史。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舞蹈史話》《中國舞蹈發展史》《中國近現當代舞蹈發展史》《敦煌石窟全集·舞蹈卷》《佛教與中國舞蹈》《清代舞蹈的傳承與變異》等。是《辭海》《佛教文化百科》《藝海》等大型辭書的編委及撰稿人。1992年被評為國家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作為中國舞蹈史學家被收入中國、英國、美國、印度等多部《國際名人錄》中。
目錄
代序
第一篇 石窟舞蹈形象研究
多元薈萃歸根中華
天宮伎樂展美姿
晚期敦煌壁畫舞蹈形象的考察與研究
圖說敦煌舞蹈壁畫
通過敦煌壁畫研究舞蹈史的點滴體會
從敦煌壁畫、龍門唐窟石雕及墓室俑畫等文物探索唐代舞蹈的特點
敦煌舞譜殘卷探索
敦煌舞譜的再探索
新發現的敦煌酒令舞譜
求實
對幾個石窟中北魏舞蹈形象的探索
雲岡石窟舞蹈雕像多元風格溯源
試論龍門石窟舞蹈雕像的中原風格
龍門石窟舞蹈形象的考察與研究
龜茲樂舞對唐代舞蹈發展的深刻影響
第二篇 民族民間舞蹈形象研究
彰顯人類抗爭精神的「儺舞」
長袖善舞源遠流長
民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
花山崖畫與銅鼓
中國宮廷舞蹈發展的歷史軌跡及深遠影響
薈萃交流異彩紛呈
古西域與中原樂舞的交流及相互影響
煌煌唐舞的藝術成就及審美特征
日本史籍中唐樂舞考辨
從雲居寺遺存的遼代舞蹈形象談起
漫話舞蹈紋陶盆
古今舞蹈例說
「萬人」與「萬舞」
最古老的舞蹈教材
古羽舞與翎子功
古老的「農作舞」
古代儀仗隊中的建鼓舞
公孫大娘《劍器舞》的來龍去脈
健舞《柘枝》和軟舞《屈柘枝》
樂舞交流話友誼
飄飄欲仙的古舞
新見金代女真人樂舞磚雕
新絳出土的宋金「社火」磚雕
迎新春話「走會」
《秧歌》探源
《撒葉兒 》:特殊的土家族民間舞
探索民族舞蹈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人民用心靈和身體傳承民族舞蹈
朱載士育擬古舞譜研究
終日辛酸淚強作笑顏生
第三篇 民族民間舞賞析
感動與思考
古楚樂舞震燕京
民族舞蹈奇花爭艷
清純明麗充滿朝氣
歌頌和平與友誼
觀舞劇《花環》有感
第四篇 散記與采風
赴美講學紀實
印度行
赴台講學散記
麗江行的情與思
傣鄉觀舞隨筆
第五篇 感師恩念親人
憶恩師歐陽予倩的諄諄教誨
中國新舞蹈藝術的開拓者——吳曉邦戴愛蓮
為了夢中的中國舞蹈——痛悼恩師戴愛蓮
感念恩師陰法魯
永不忘周貽白老師的諄諄教誨
舞蹈學科研工作的帶頭人——緬懷恩師吳曉邦
深切懷念楊蔭瀏老師
憶文綱
一把頭發
附錄 王克芬:風雨人生中的執著舞者
後記
第一篇 石窟舞蹈形象研究
多元薈萃歸根中華
天宮伎樂展美姿
晚期敦煌壁畫舞蹈形象的考察與研究
圖說敦煌舞蹈壁畫
通過敦煌壁畫研究舞蹈史的點滴體會
從敦煌壁畫、龍門唐窟石雕及墓室俑畫等文物探索唐代舞蹈的特點
敦煌舞譜殘卷探索
敦煌舞譜的再探索
新發現的敦煌酒令舞譜
求實
對幾個石窟中北魏舞蹈形象的探索
雲岡石窟舞蹈雕像多元風格溯源
試論龍門石窟舞蹈雕像的中原風格
龍門石窟舞蹈形象的考察與研究
龜茲樂舞對唐代舞蹈發展的深刻影響
第二篇 民族民間舞蹈形象研究
彰顯人類抗爭精神的「儺舞」
長袖善舞源遠流長
民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
花山崖畫與銅鼓
中國宮廷舞蹈發展的歷史軌跡及深遠影響
薈萃交流異彩紛呈
古西域與中原樂舞的交流及相互影響
煌煌唐舞的藝術成就及審美特征
日本史籍中唐樂舞考辨
從雲居寺遺存的遼代舞蹈形象談起
漫話舞蹈紋陶盆
古今舞蹈例說
「萬人」與「萬舞」
最古老的舞蹈教材
古羽舞與翎子功
古老的「農作舞」
古代儀仗隊中的建鼓舞
公孫大娘《劍器舞》的來龍去脈
健舞《柘枝》和軟舞《屈柘枝》
樂舞交流話友誼
飄飄欲仙的古舞
新見金代女真人樂舞磚雕
新絳出土的宋金「社火」磚雕
迎新春話「走會」
《秧歌》探源
《撒葉兒 》:特殊的土家族民間舞
探索民族舞蹈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人民用心靈和身體傳承民族舞蹈
朱載士育擬古舞譜研究
終日辛酸淚強作笑顏生
第三篇 民族民間舞賞析
感動與思考
古楚樂舞震燕京
民族舞蹈奇花爭艷
清純明麗充滿朝氣
歌頌和平與友誼
觀舞劇《花環》有感
第四篇 散記與采風
赴美講學紀實
印度行
赴台講學散記
麗江行的情與思
傣鄉觀舞隨筆
第五篇 感師恩念親人
憶恩師歐陽予倩的諄諄教誨
中國新舞蹈藝術的開拓者——吳曉邦戴愛蓮
為了夢中的中國舞蹈——痛悼恩師戴愛蓮
感念恩師陰法魯
永不忘周貽白老師的諄諄教誨
舞蹈學科研工作的帶頭人——緬懷恩師吳曉邦
深切懷念楊蔭瀏老師
憶文綱
一把頭發
附錄 王克芬:風雨人生中的執著舞者
後記
序
我和王克芬老師相識,緣於導師啟功先生的一封信。1980年,我讀了向達先生《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一書中提及日本石田干之《胡旋舞小考》的文章,覺得除了正史記載的材料外,還應該運用敦煌和新疆石窟圖像資料及岑參邊塞詩作的描述來研究「胡旋」。於是撰寫了《胡旋舞散論》一文,呈請啟功先生批閱。啟先生看后對我說:「我不懂舞蹈,給您介紹個老師,請他提提意見。」啟先生就寫信將我的習作寄給了北大的陰法魯教授,請他指點。沒過幾天,我就收到了陰先生的來信,約我到他家去面談。陰先生除肯定了我文章的基本觀點和所引述的資料外,還指導我再補充相關材料,並將我的文章推薦給《舞蹈藝術》刊登。不久,陰先生又來信寄給我一張到藝術研究院舞蹈所聽講座的票,並讓我和舞蹈所的王克芬老師聯系。從此,王老師就把我這個還在讀研的「舞蹈門外漢」,看作治中國古代舞蹈史的「同道小弟」。因王老師的介紹,我結識了舞蹈史學界的幾位前輩專家,如彭松、葉寧、董錫玖;也認識了才華出眾的師兄劉峻驤以及比我年輕的馮雙白、江東等后起之秀。因王老師的力邀,我參與了敦煌舞譜的整理研究,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的編寫工作,又得以參加戴愛蓮大師主持的拉班舞譜學習班。王老師招了若干批舞蹈史研究生,有時也邀我參加研究生論文的評審和答辯。這樣,我算是和舞蹈史界結了緣。
王老師的老伴張文綱先生是著名的音樂家,新中國億萬少年兒童數十年久唱不衰的《我們的田野》的作曲者,為人正直善良,德藝雙馨。在我過單身的日子里,二位老師常邀我到家中暢談,內容也不局限於音樂、舞蹈;張老師還親自下廚做美味的菜餚款待我,使我如沫春風,暖在心田。其實,據我所知,王老師不僅對我這個晚輩后學如此,對跟她學習舞蹈史的每一位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包括韓國、日本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的年輕舞蹈家都像慈母般地關懷備至,恨不得把自己掌握的材料和心得,都毫無保留地一股腦兒都交(教)給年輕人;同時,她在做學問的態度上又是不折不扣的嚴師,常不講情面地批評學生的缺點,是一個眼睛里容不得一點沙子的直性子,為此大概也得罪了一些人。另一方面,王老師對指導、關心過她的前輩學者真正充滿了崇敬和感激之情,我就不止一次看到她眼含熱淚地談到對歐陽子倩、楊蔭瀏、陰法魯等先生的感念。這本論集里編入了她撰寫的多篇懷念師友與親人之作,就是這種感情的真摯流露,當然也都是中國舞蹈史的珍貴資料。
以上所寫,遠不能概括我認識王老師二十八年來,對她為人處世的了解。王老師希望我為她的這本論集寫序,當然也不是要我寫這方面的內容。她希望我能以一個對舞蹈史有喜好而又合寫過敦煌舞蹈論文的「同道」的身份,寫出讀書的感受來與讀者交流。她的這本論集里論述石窟舞蹈圖像和各種古典、民族、民間舞蹈的文章,可以說同她已經出版的幾部中國舞蹈史專著一樣,都凝聚了她大半生研治舞蹈史的心血。據我粗淺的認識與感受,她的治學,至少有以下三點是值得一說的。
首先,作為一位舞蹈演員出身的舞蹈史研究者,她坦陳並正視自己學養上的先天不足,長期以來十分注重用認真讀書來加以彌補,而且特別重視歷史文獻與文物圖像資料的搜集與開掘。例如《二十四史》和唐詩、宋詞里的樂舞資料,她是下工夫爬梳過不止一遍的,有些材料還能爛熟於心,因此能夠做到用起來得心應手,決不是有些人認為的「剪刀加糨糊」那樣的簡單,更不是用電腦搜尋和下載所能奏效的。至於文物圖像資料,她更是並不滿足於在現成出版物上的挑揀,而是不辭辛苦,盡力到存有這類文物的遺址現場去查訪尋覓。僅我所知,她親臨敦煌莫高窟就不下八九次,有時在那里一住就是二三十天,在敦煌研究院的幫助下,一個一個洞窟地考察記錄,生活條件的艱苦不必說,就是早出晚歸上下洞窟在體力上也經受了考驗。她尋訪樂舞資料的足跡,不僅遍及我國的四面八方,也到了東瀛日本和韓國、印度、北歐各國。每找到一條新資料,她都會發出由衷的欣喜之情。在努力搜尋資料的同時,她還注意了資料的辨識工作,並不是囫圇吞棗、拿來就用.這就保證了資料的翔實和考訂的嚴謹。
……
王老師的老伴張文綱先生是著名的音樂家,新中國億萬少年兒童數十年久唱不衰的《我們的田野》的作曲者,為人正直善良,德藝雙馨。在我過單身的日子里,二位老師常邀我到家中暢談,內容也不局限於音樂、舞蹈;張老師還親自下廚做美味的菜餚款待我,使我如沫春風,暖在心田。其實,據我所知,王老師不僅對我這個晚輩后學如此,對跟她學習舞蹈史的每一位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包括韓國、日本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的年輕舞蹈家都像慈母般地關懷備至,恨不得把自己掌握的材料和心得,都毫無保留地一股腦兒都交(教)給年輕人;同時,她在做學問的態度上又是不折不扣的嚴師,常不講情面地批評學生的缺點,是一個眼睛里容不得一點沙子的直性子,為此大概也得罪了一些人。另一方面,王老師對指導、關心過她的前輩學者真正充滿了崇敬和感激之情,我就不止一次看到她眼含熱淚地談到對歐陽子倩、楊蔭瀏、陰法魯等先生的感念。這本論集里編入了她撰寫的多篇懷念師友與親人之作,就是這種感情的真摯流露,當然也都是中國舞蹈史的珍貴資料。
以上所寫,遠不能概括我認識王老師二十八年來,對她為人處世的了解。王老師希望我為她的這本論集寫序,當然也不是要我寫這方面的內容。她希望我能以一個對舞蹈史有喜好而又合寫過敦煌舞蹈論文的「同道」的身份,寫出讀書的感受來與讀者交流。她的這本論集里論述石窟舞蹈圖像和各種古典、民族、民間舞蹈的文章,可以說同她已經出版的幾部中國舞蹈史專著一樣,都凝聚了她大半生研治舞蹈史的心血。據我粗淺的認識與感受,她的治學,至少有以下三點是值得一說的。
首先,作為一位舞蹈演員出身的舞蹈史研究者,她坦陳並正視自己學養上的先天不足,長期以來十分注重用認真讀書來加以彌補,而且特別重視歷史文獻與文物圖像資料的搜集與開掘。例如《二十四史》和唐詩、宋詞里的樂舞資料,她是下工夫爬梳過不止一遍的,有些材料還能爛熟於心,因此能夠做到用起來得心應手,決不是有些人認為的「剪刀加糨糊」那樣的簡單,更不是用電腦搜尋和下載所能奏效的。至於文物圖像資料,她更是並不滿足於在現成出版物上的挑揀,而是不辭辛苦,盡力到存有這類文物的遺址現場去查訪尋覓。僅我所知,她親臨敦煌莫高窟就不下八九次,有時在那里一住就是二三十天,在敦煌研究院的幫助下,一個一個洞窟地考察記錄,生活條件的艱苦不必說,就是早出晚歸上下洞窟在體力上也經受了考驗。她尋訪樂舞資料的足跡,不僅遍及我國的四面八方,也到了東瀛日本和韓國、印度、北歐各國。每找到一條新資料,她都會發出由衷的欣喜之情。在努力搜尋資料的同時,她還注意了資料的辨識工作,並不是囫圇吞棗、拿來就用.這就保證了資料的翔實和考訂的嚴謹。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