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和中國七個國家各級教育管理制度的歷史沿革和現狀,分析和論述了這些國家教育管理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並就教育行政管理、學校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理論三個主要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
本書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專業本科和比較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管理干部進修班及其他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參考教材。本書可以說是一部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著作,編者期望能給教師教學研究與學生學習提供相關的參考與借鑒。
目錄
第一章 美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理論的發展及管理人員的培訓與任用
第五節 教育管理發展的若干趨勢
第二章 德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三章 英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和發展趨勢
第四章 日本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現行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五章 法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六章 俄羅斯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聘任和培訓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七章 中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中國教育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八章 教育行政管理比較
第一節 中央集權制
第二節 地方分權制
第三節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並存制
第四節 結論
第九章 學校教育管理比較
第一節 學校的法定地位
第二節 學校內部管理機構
第三節 管理的實施
第四節 改革趨勢
第十章 教育管理理論比較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工業文明時代的教育管理及其流派
第三節 信息時代教育管理理論發展的
第一節 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理論的發展及管理人員的培訓與任用
第五節 教育管理發展的若干趨勢
第二章 德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三章 英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和發展趨勢
第四章 日本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現行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五章 法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六章 俄羅斯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聘任和培訓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七章 中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中國教育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八章 教育行政管理比較
第一節 中央集權制
第二節 地方分權制
第三節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並存制
第四節 結論
第九章 學校教育管理比較
第一節 學校的法定地位
第二節 學校內部管理機構
第三節 管理的實施
第四節 改革趨勢
第十章 教育管理理論比較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工業文明時代的教育管理及其流派
第三節 信息時代教育管理理論發展的
序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重建了比較教育學科。三十年來比較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世界的視野、各國的經驗。比較教育學科本身的建設也有了空前的發展。自從1982年出版解放后第一本《比較教育》教科書以后,比較教育專著叢書林立,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研究隊伍不斷擴大,自1979年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以來,全國比較教育碩士學位授權點已達2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已達7個,每年培養的碩士和博士達數百人。
比較教育研究如此繁榮,但業內人士卻感到比較教育存在着學科危機。危機表現在哪里?許多學者認為,危機主要表現在學科沒有自己的方法論,教育學的各種分支學科都要采用比較的方法,比較教育沒有自身的特點。其實,學科是科學的分類,早期科學分類是很簡單的,許多學科都包含在哲學這個大門類之中,直到近代科學的發展,科學研究拓展到各個領域,才出現了近代學科的分類。所以許多方法是共同的,學科之間方法論的借用是不足為奇的。關鍵是研究的對象有無特殊性,學科是否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如果從這方面來講,比較教育還是有它的學科獨特性。教育學科中所有學科都在研究教育問題,但他們只是從自身學科的視角研究這些問題。例如,教育哲學是研究教育活動中的哲學問題;教育經濟學是從經濟學的視角研究教育的投入和產出;教育社會學則從社會學的視角研究教育在社會變遷中的作用。而比較教育則要從世界的大視野來審視教育問題,要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教育特質和共同發展趨勢。這種比較至今還沒有哪一門學科能夠替代。
學術研究是追求真理,教育學科的是研究是追求教育的真理,即發現教育的規律,或者說得淺近一些,深化我們對教育的認識。比較教育研究是以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教育事實來尋求教育發展的規律。但真正要探索到教育的規律是極不容易的,因為教育是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但是,教育作為人類傳承文化、培養人才的活動,又會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因此,比較教育靛是從這許多不同中尋找教育帶有共同牲的東西,來豐富我們對教育的認識。
教育的國際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現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國際現象.是近二百年來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結果。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使得教育文化領域的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大量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在異國工作的外國專家和顧問,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會議,學者之間妁往來布各種信函、資料的交換,都促逆了國際的文化交流。教育國際化就要求各國學者互相交往、互相了解、相互交流。比較教育就是國際交流最好的平台。前醞講到,比較教育學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全國比較教育碩士、博士研究生數以百計。因此比較教育的學科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科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是轂材建設。我當年主持比較教育研究會時卞直夢想編一套教材,今天終於夢想成真,由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的老師們完成了這個工程。全套教材不僅論述了比較教育的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對各國的各級各類教育進行了詳細比較,而且對各國的教育政策和管理進行了比鉸,還詳細地介紹了國際教育組織的活動。內容非常完整和豐富,這是對比較教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一大貢獻,值得欣慰。
顧明遠
2008年7月
比較教育研究如此繁榮,但業內人士卻感到比較教育存在着學科危機。危機表現在哪里?許多學者認為,危機主要表現在學科沒有自己的方法論,教育學的各種分支學科都要采用比較的方法,比較教育沒有自身的特點。其實,學科是科學的分類,早期科學分類是很簡單的,許多學科都包含在哲學這個大門類之中,直到近代科學的發展,科學研究拓展到各個領域,才出現了近代學科的分類。所以許多方法是共同的,學科之間方法論的借用是不足為奇的。關鍵是研究的對象有無特殊性,學科是否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如果從這方面來講,比較教育還是有它的學科獨特性。教育學科中所有學科都在研究教育問題,但他們只是從自身學科的視角研究這些問題。例如,教育哲學是研究教育活動中的哲學問題;教育經濟學是從經濟學的視角研究教育的投入和產出;教育社會學則從社會學的視角研究教育在社會變遷中的作用。而比較教育則要從世界的大視野來審視教育問題,要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教育特質和共同發展趨勢。這種比較至今還沒有哪一門學科能夠替代。
學術研究是追求真理,教育學科的是研究是追求教育的真理,即發現教育的規律,或者說得淺近一些,深化我們對教育的認識。比較教育研究是以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教育事實來尋求教育發展的規律。但真正要探索到教育的規律是極不容易的,因為教育是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但是,教育作為人類傳承文化、培養人才的活動,又會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因此,比較教育靛是從這許多不同中尋找教育帶有共同牲的東西,來豐富我們對教育的認識。
教育的國際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現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國際現象.是近二百年來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結果。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使得教育文化領域的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大量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在異國工作的外國專家和顧問,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會議,學者之間妁往來布各種信函、資料的交換,都促逆了國際的文化交流。教育國際化就要求各國學者互相交往、互相了解、相互交流。比較教育就是國際交流最好的平台。前醞講到,比較教育學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全國比較教育碩士、博士研究生數以百計。因此比較教育的學科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科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是轂材建設。我當年主持比較教育研究會時卞直夢想編一套教材,今天終於夢想成真,由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的老師們完成了這個工程。全套教材不僅論述了比較教育的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對各國的各級各類教育進行了詳細比較,而且對各國的教育政策和管理進行了比鉸,還詳細地介紹了國際教育組織的活動。內容非常完整和豐富,這是對比較教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一大貢獻,值得欣慰。
顧明遠
2008年7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