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對作為寧波幫群體之一的寧波科技人才群體進行了整體考察。全書以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的時間為經,以清末民初、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建立以后三個時代斷面為緯,共整理概述了約250余位具有代表性的寧波科技次才的科技貢獻——其中包括94位寧波籍兩院院士。全書采用宏觀概述與具體描述相結合的方法,細致描述與准確評價了他們的科技事跡與科技貢獻,力圖從區域文化的歷史縱深處揭示寧波近現代科技人員群體生長的文化背景與傳統密碼。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寧波幫與中國現代科學技術
第一節 寧波幫與科學精神
第二節 寧波幫與技術創新
第三節 寧波幫與科學管理
第四節 中國近現代科技草創期的寧波人
一 鮑咸昌:近代民族印刷技術的先驅者
二 丁佐成:中國現代儀表業的開創者
三 胡西園:中國電光源之父
四 阮順發:現代中國時鍾制造巨匠
五 邵晉卿:中國油漆第一品牌創始人
六 項松茂:西藥巨子
七 方液仙:民族日用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八 鮑國昌:重視科技、人才的企業家
九 張惠康:中國霓虹燈的首位研發者
十 沈祝三與武漢現代建築群
十一 李允成與中國氧氣工業、電石工業的發展
第二章 寧波現代科技人才的崛起與貢獻
第一節 寧波科技人才與新式教育
第二節 寧波科技人才與中國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
第三節 置身中國現代科技史的寧波人
一 虞和欽與中國第一所科學儀器館
二 何育傑:中國近代物理學的開創者
三 翁文灝:中國地質學的創始者
四 鍾觀光: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開拓者
五 庄俊與「中國建築師學會」
六 張其昀:中國人文地理學的開拓者
七 戴運軌與中國原子核研究室的創立
八 蔡正粹與中國現代第一台鍋爐
九 余名鈺與中國第一台電弧煉鋼爐
十 王林鶴與中國第一台萬伏高壓電橋的研制
十一 應尚才與中國第一輛大型蒸汽機車的設計
十二 馮子珮:中國第一流重型機械專家
十三 沈岳瑞與中國大功率高速柴油機的研制
十四 聞堯與中國第一台大型紅外線望遠鏡的研制
十五 孫強南:中國第一台每秒百萬次集成電路大型計算機的研制者
第三章 攀登中國科技高峰的寧波精英們
第一節 「院士之鄉」群星閃耀
第二節 寧波科技群體的歷史溯源
第三節 寧波籍院士風采錄
一 貝時璋:第一位分子生物學的倡導者
二 童第周:中國實驗胚胎學研究的創始人
三 李慶逵:中國土壤化學改良的先行者
四 郁銘芳:中國合成纖維工業的開拓者
五 翁文波:「當代預測宗師」
六 余松烈:為了大地豐收的農業家
七 汪成為:中國當代軍用信息應用系統的早期研制者
八 王陽元:中國硅柵N溝道技術的開拓者
九 鮑文奎:中國現代小麥遺傳育種的開拓者
十 陳中偉:「國際斷肢再植之父」
十一 任美鍔: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維多利亞獎章」獲得者
十二 談家楨:中國遺傳學的奠基人
十三 周毓麟:邀游數學海洋的智者
十四 朱高峰:中國工程院的奠基人之一
十五 顏鳴皋:中國「航空金獎」獲得者
十六 張忠謀:「芯片大王」
附錄一 寧波籍院士簡介
附錄二 活躍在電子信息行業的寧波精英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寧波幫與中國現代科學技術
第一節 寧波幫與科學精神
第二節 寧波幫與技術創新
第三節 寧波幫與科學管理
第四節 中國近現代科技草創期的寧波人
一 鮑咸昌:近代民族印刷技術的先驅者
二 丁佐成:中國現代儀表業的開創者
三 胡西園:中國電光源之父
四 阮順發:現代中國時鍾制造巨匠
五 邵晉卿:中國油漆第一品牌創始人
六 項松茂:西藥巨子
七 方液仙:民族日用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八 鮑國昌:重視科技、人才的企業家
九 張惠康:中國霓虹燈的首位研發者
十 沈祝三與武漢現代建築群
十一 李允成與中國氧氣工業、電石工業的發展
第二章 寧波現代科技人才的崛起與貢獻
第一節 寧波科技人才與新式教育
第二節 寧波科技人才與中國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
第三節 置身中國現代科技史的寧波人
一 虞和欽與中國第一所科學儀器館
二 何育傑:中國近代物理學的開創者
三 翁文灝:中國地質學的創始者
四 鍾觀光: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開拓者
五 庄俊與「中國建築師學會」
六 張其昀:中國人文地理學的開拓者
七 戴運軌與中國原子核研究室的創立
八 蔡正粹與中國現代第一台鍋爐
九 余名鈺與中國第一台電弧煉鋼爐
十 王林鶴與中國第一台萬伏高壓電橋的研制
十一 應尚才與中國第一輛大型蒸汽機車的設計
十二 馮子珮:中國第一流重型機械專家
十三 沈岳瑞與中國大功率高速柴油機的研制
十四 聞堯與中國第一台大型紅外線望遠鏡的研制
十五 孫強南:中國第一台每秒百萬次集成電路大型計算機的研制者
第三章 攀登中國科技高峰的寧波精英們
第一節 「院士之鄉」群星閃耀
第二節 寧波科技群體的歷史溯源
第三節 寧波籍院士風采錄
一 貝時璋:第一位分子生物學的倡導者
二 童第周:中國實驗胚胎學研究的創始人
三 李慶逵:中國土壤化學改良的先行者
四 郁銘芳:中國合成纖維工業的開拓者
五 翁文波:「當代預測宗師」
六 余松烈:為了大地豐收的農業家
七 汪成為:中國當代軍用信息應用系統的早期研制者
八 王陽元:中國硅柵N溝道技術的開拓者
九 鮑文奎:中國現代小麥遺傳育種的開拓者
十 陳中偉:「國際斷肢再植之父」
十一 任美鍔: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維多利亞獎章」獲得者
十二 談家楨:中國遺傳學的奠基人
十三 周毓麟:邀游數學海洋的智者
十四 朱高峰:中國工程院的奠基人之一
十五 顏鳴皋:中國「航空金獎」獲得者
十六 張忠謀:「芯片大王」
附錄一 寧波籍院士簡介
附錄二 活躍在電子信息行業的寧波精英
主要參考文獻
序
寧波,秦代稱「鄭」,意為商貿之邑,是我國極少數源自商貿的古地名之一。
所謂寧波幫,原本是指明清以來浙江寧波府屬鄞縣、慈溪、鎮海、奉化、象山和定海(今之舟山市)六邑的地域性商人集團。孫中山在1916年說過:「寧波人素以善於經商著,且具堅強之魄力」;「寧波開埠在廣東之後,而風氣之開不在粵省之下。且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1949年5月6日,毛澤東致電解放浙東的前線將領,指示:「在占領紹興、寧波等處時,要注意保護寧波幫大小資本家的房屋財產,以利我們拉住資本家在上海和我們合作。」這表明毛澤東也是這麽看待的。但當1984年8月1日鄧小平發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指示,其內涵就大而擴之了,不僅僅限於商人集團,而且泛指活躍在國內外各項事業的甬籍人士。同時,由於新中國成立後寧波行政區划的變化,其地域又增加了原屬紹興府的余姚市和原屬台州府的寧海縣。
寧波位於東部海岸線的中段,南通閩粵,東接日本,北與朝鮮半島相望,扼南北水路之要沖,擁天然深水之良港,遂有「恬風波而輕生死」的甬商,前往沿海各地乃至東北亞、東南亞各國經營航運和貿易,自唐至明,海外雜國,賈舶交至,「番貨海錯,俱聚於此」,號稱「市廛所會,萬商之淵」。這里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海上陶瓷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明嘉靖二年(1523),寧波發生日商「爭貢事件」,因此而遭海禁。於是甬商「棄海登陸」,習計然策,謀什一之利,足跡遍及天下,聲勢有增無已,中國十大商幫中有了寧波幫。清末浙東民諺「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意思就是沒有一個集市沒有寧波商人,沒有一個衙門沒有紹興師爺。發展到20世紀上半葉,寧波幫更是超越老牌的徽商、晉商,以其雄厚的實力,在經濟金融中心大上海獨占鰲頭。新中國實行計划經濟,寧波幫在大陸進入休眠狀態。但移師海外的寧波幫依然活躍,人數不多,質量較高,涌現出好些世界級的商海巨子。改革開放後,大陸寧波幫也迅速復蘇,新生代悄然崛起,並與海外寧波幫交融合流,展現出新時期重振雄風的勃勃生機。
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這三位世紀偉人,都對寧渡幫如此關注,足見其地位之舉足輕重。其實,學術界的興趣也相當濃厚。早在1909年,就有相關論文在國外發表,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在其名著《儒教與道教》中予以引用和肯定。從那時到今天100年間,中外學者對於寧波幫的研究不絕如縷,時有佳作。特別是鄧小平談話公開之後,在海外寧波幫積極響應、報效桑梓的同時,寧波幫研究也掀起了空前的熱潮,並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因此,當世界經濟發展到21世紀、中華民族將實現偉大復興之際,我們大有必要全面系統地整理迄今為止有關寧波幫的研究成果,以利於進一步的研究,從而推動當代寧波幫為家鄉乃至大中華地區經濟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這就是我們編輯出版《寧波幫志》的動機所在。《寧波幫志》擬分十卷:第一歷史卷,第二實業卷,第三人物卷,第四會社卷,第五善舉卷,第六教育卷,第七文化卷,第八科技卷,第九遺跡卷,第十文獻卷。各卷單獨成書,最後匯編成志,集此前之大成,開後世之新宇。
2009.6.21
所謂寧波幫,原本是指明清以來浙江寧波府屬鄞縣、慈溪、鎮海、奉化、象山和定海(今之舟山市)六邑的地域性商人集團。孫中山在1916年說過:「寧波人素以善於經商著,且具堅強之魄力」;「寧波開埠在廣東之後,而風氣之開不在粵省之下。且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1949年5月6日,毛澤東致電解放浙東的前線將領,指示:「在占領紹興、寧波等處時,要注意保護寧波幫大小資本家的房屋財產,以利我們拉住資本家在上海和我們合作。」這表明毛澤東也是這麽看待的。但當1984年8月1日鄧小平發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指示,其內涵就大而擴之了,不僅僅限於商人集團,而且泛指活躍在國內外各項事業的甬籍人士。同時,由於新中國成立後寧波行政區划的變化,其地域又增加了原屬紹興府的余姚市和原屬台州府的寧海縣。
寧波位於東部海岸線的中段,南通閩粵,東接日本,北與朝鮮半島相望,扼南北水路之要沖,擁天然深水之良港,遂有「恬風波而輕生死」的甬商,前往沿海各地乃至東北亞、東南亞各國經營航運和貿易,自唐至明,海外雜國,賈舶交至,「番貨海錯,俱聚於此」,號稱「市廛所會,萬商之淵」。這里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海上陶瓷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明嘉靖二年(1523),寧波發生日商「爭貢事件」,因此而遭海禁。於是甬商「棄海登陸」,習計然策,謀什一之利,足跡遍及天下,聲勢有增無已,中國十大商幫中有了寧波幫。清末浙東民諺「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意思就是沒有一個集市沒有寧波商人,沒有一個衙門沒有紹興師爺。發展到20世紀上半葉,寧波幫更是超越老牌的徽商、晉商,以其雄厚的實力,在經濟金融中心大上海獨占鰲頭。新中國實行計划經濟,寧波幫在大陸進入休眠狀態。但移師海外的寧波幫依然活躍,人數不多,質量較高,涌現出好些世界級的商海巨子。改革開放後,大陸寧波幫也迅速復蘇,新生代悄然崛起,並與海外寧波幫交融合流,展現出新時期重振雄風的勃勃生機。
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這三位世紀偉人,都對寧渡幫如此關注,足見其地位之舉足輕重。其實,學術界的興趣也相當濃厚。早在1909年,就有相關論文在國外發表,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在其名著《儒教與道教》中予以引用和肯定。從那時到今天100年間,中外學者對於寧波幫的研究不絕如縷,時有佳作。特別是鄧小平談話公開之後,在海外寧波幫積極響應、報效桑梓的同時,寧波幫研究也掀起了空前的熱潮,並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因此,當世界經濟發展到21世紀、中華民族將實現偉大復興之際,我們大有必要全面系統地整理迄今為止有關寧波幫的研究成果,以利於進一步的研究,從而推動當代寧波幫為家鄉乃至大中華地區經濟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這就是我們編輯出版《寧波幫志》的動機所在。《寧波幫志》擬分十卷:第一歷史卷,第二實業卷,第三人物卷,第四會社卷,第五善舉卷,第六教育卷,第七文化卷,第八科技卷,第九遺跡卷,第十文獻卷。各卷單獨成書,最後匯編成志,集此前之大成,開後世之新宇。
2009.6.2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