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
定價:197
NT $ 171
 

內容簡介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一書,從課堂觀察、課堂問題人手,深入剖析問題背後的癥結所在,並從轉變理念的高度和提升教學技能的角度給出具體的策略性意見,既能給實踐層面的教師提供實實在在的借鑒、啟發,又為教師審視自我教學、展開縱深思考、進行拓展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目錄

[話題一] 解讀與處理教材
1.1 如何解讀和把握教材
1.2 教材內容就等于教學內容嗎
1.3 教學資源的開發越多越好嗎
1.4 怎樣的教學是“用教材教”
[話題二] 確立教學目標
2.1 三維目標是三個維度目標的簡單相加嗎
2.2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應該如何落實
2.3 如何有效制定和落實教學目標
2.4 你的教學目標真正成為實質性的導學目標了嗎
[話題三] 有效教學設計
3.1 教學設計中如何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2 教學設計要不要“備學情”
3.3 如何設計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
3.4 如何設計教學細節
3.5 怎樣練習設計更有價值意義
[話題四] 組織課堂對話
4.1 問問答答就是組織對話嗎
4.2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
4.3 教學對話,你關注傾听了嗎
4.4 閱讀對話,你尊重學生的“傾听”權了嗎
4.5 如何提升“生一本”對話的質量
4.6 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口語交際
[話題五] 課堂學習評價
5.1 課堂學習評價應發揮哪些重要功能
5.2 課堂學習評價應指向哪些內容
5.3 教師是課堂學習評價唯一的主體嗎
5.4 如何使用激勵性評價
[話題六] 學生學習指導
6.1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2 習慣的養成是無心插柳,還是一以貫之、潛移默化
6.3 能力的形成是“獲知”還是“行知”
6.4 如何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能力
6.5 如何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
6.6 是什麼阻止了學生深人思考的腳步
6.7 如何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
6.8 學生自主學習中如何落實教師的“導”
[話題七] 現代教育技術運用
7.1 運用多媒體就一定是先進的教學嗎
7.2 基于網絡技術的教學方式一定優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嗎
7.3 現代教育技術如何服務于人
7.4 如何把握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最佳時機
 

《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叢書》是一套在教育專家引領下,全部由一線專家教師撰寫,給普通教師看的教學行為指導書。讀後,有一種久違了的感動。書中沒有空頭理論的繁瑣分析,就像你身邊有一位共事多年的摯友,向你傾訴他教學過程中的困惑、煩惱、經驗與教訓,和你一起分享他教學的樂趣及成功的喜悅。其魅力在于真實、樸素、實效,還在于可操作性強,讓人一看就知道該怎麼做。側耳聆听,你能感受到他們的呼吸。

大量的調查表明,廣大一線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申有不少困惑。比如,如何科學地設置教學目標,正確地處理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把握教學的呈現行為與教學指導的行為策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歷去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如何實施教師、學生的發展性評價,特別是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的評價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評價?我認為,這些困惑大多是操作層面的,並不涉及到對新課程改革的立場、態度,而是由于對新課程解讀的膚淺、表象和形式化而生成的。盡管大家記住了新課程的有關概念和要求,卻沒有從本質上理解和把握,更沒有內化為指導行動的基本觀念,對形式的追求往往勝過了對本質的追求。這些來自課程改革實踐本身的種種問題,需要我們通過審慎的分析,去尋求解決的方案。這套叢書,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嘗試。編寫者先把教師在課程改革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在“候診案例”中呈現,對這些似曾相識的案例進行剖析診斷,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再提供若干可以借鑒的成功案例,然後提出若干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強的對策性建議,達到幫助廣大一線教師同行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要想真正解決廣大一線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的焦慮與困惑,一定要關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離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任何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設想都難以變成現實。由于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因而教師的素質成為決定改革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改革的原動力應該來自于教師的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只有當教師通過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培養了變革意識,具備了改革創新的能力和奉獻于改革大業的崇高精神時,教育改革才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巨大動力。為此,我們要特別關注以下幾方面︰

第一,關注教師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的發展。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無論是教師的入門培訓還是在職培訓,其主要使命之一是在教師身上發展社會期待于他們的倫理的、智力的、情感的品質,以使他們日後能在他們學生身上培養同樣的品質。”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歷來是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的首要問題和核心內容,教師應當形成職業道德的自我教育與提升能力,以自身職業道德的提升來促進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我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最核噸的內容是“教育愛”。所謂教育愛,是指教育者對教育事業、對本職工作和對學生的濃厚的情感,所有教育者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上,處處、時時、事事都體現著這種愛。

從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育愛”這個切入點來看,教師的職業道德發展與人文素養發展是統一的,是互為前提的。多年來,我們一直始終不渝地倡導師德教育,結果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也許是與我們太過執著于倫理學上的概念演繹和說教而忽視了教師人文教育這個前提有關。一個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人是充滿愛心、正直、善良、悲天憫人、富有同情心、救助關懷弱小、樂于助人的人。一位教師如果連這樣的人文素養都不具備,還有什麼必要空談職業道德呢?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基礎。很難想象,一位人文素養不高的教師,會是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教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教好書?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人文素養的靈魂,是對自身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自我發展和他人發展的不斷追求。對教師而言,人文素養表現為把教育視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最具有人文關懷的事業,視為人性的喚醒與智慧的催萌,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把他們培養成大寫的人、舒展的人、完整的人、高情感素質的人,使他們的生命經教育而更加情韻悠長,光明磊落。教師的人文素養發展是提升教育品質和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關鍵,因此,在關注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教師的人文發展,努力尋找適合教師精神成長的道路。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