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與婉約,其實就是壯美與優美在詞論中的另一種表達方式。豪放,作為詩評用語,始于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十二《豪放》︰“觀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氣,處得以狂。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前招三辰,後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在他看來以超強的真力表現自然萬象,以悟道的狂氣去消納大荒風月,這便是《詩品》中的豪放。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說︰“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這是將精致優美的晚唐詩風和李杜的海涵山負的大美風格相比而言的。那麼,作為豪放詞派的創始人蘇軾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他在《書吳道子畫後》稱︰“詩至于杜子美,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可見只有既不悖于法度,又不拘于法度,而能盡古今之變的新意和妙理,才是東坡心中的“豪放”。
周篤文,字曉川,1934年生,湖南汨羅人,夏承燾弟子。中國韻文學會及中華詩詞學會創始人之一。現為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蒹秘書長、中華詩詞編著中心總編輯、中國新聞學院教授。著有《宋詞》、《宋百家詞選》,《金元明清詞》、《華夏之歌》等。
目錄
胸盈山海,筆走龍蛇
楊廣
紀遼東
李白
憶秦娥
戴叔倫
調笑令
韋應物
調笑
令狐楚
一七令‧賦山
李紳
一七令‧賦月
姚合
劍器詞
潘閬
酒泉子
柳永
望海潮
範仲淹
漁家傲‧秋思
王安石
桂枝香
蘇軾
水調歌頭
念奴嬌‧赤壁懷古
江城子‧密州出獵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
官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黃庭堅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
賀鑄
六州歌頭
王安中
蝶戀花
葉夢得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水龍吟
水龍吟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李清照
漁家傲
胡世將
念奴嬌
趙鼎
花心動
張元斡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
張中孚
驀山溪
蔡松年
大江東去
岳飛
滿江紅‧寫懷
曾覿
浪淘沙‧鳳潮作
袁去華
水調歌頭‧定王台
陸游
訴衷情
範成大
滿江紅
王質
定風波‧贈將
張孝祥
六州歌頭
水調歌頭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沁園春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
興元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
尚書
木蘭花慢
賀新郎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陳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念奴嬌‧登多景樓
劉過
沁園春
姜夔
滿江紅
趙秉文
大江東去
戴復古
柳梢青‧岳陽樓
完顏躊
朝中措
黃機
滿江紅
高永
大江東去‧滕王閣
高憲
三奠子‧留襄州
王渥
水龍吟
劉克莊
賀新郎
滿江紅
賀新郎‧九日
黃舁
賀新郎‧題雙溪馮熙之交游風月之樓
辛願
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
鄧千江
望海潮‧獻張六太尉
折元禮
望海潮‧從軍舟中作
元好問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
木蘭花慢‧游三台
水龍吟
李昴英
……
楊廣
紀遼東
李白
憶秦娥
戴叔倫
調笑令
韋應物
調笑
令狐楚
一七令‧賦山
李紳
一七令‧賦月
姚合
劍器詞
潘閬
酒泉子
柳永
望海潮
範仲淹
漁家傲‧秋思
王安石
桂枝香
蘇軾
水調歌頭
念奴嬌‧赤壁懷古
江城子‧密州出獵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
官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黃庭堅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
賀鑄
六州歌頭
王安中
蝶戀花
葉夢得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水龍吟
水龍吟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李清照
漁家傲
胡世將
念奴嬌
趙鼎
花心動
張元斡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
張中孚
驀山溪
蔡松年
大江東去
岳飛
滿江紅‧寫懷
曾覿
浪淘沙‧鳳潮作
袁去華
水調歌頭‧定王台
陸游
訴衷情
範成大
滿江紅
王質
定風波‧贈將
張孝祥
六州歌頭
水調歌頭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沁園春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
興元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
尚書
木蘭花慢
賀新郎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陳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念奴嬌‧登多景樓
劉過
沁園春
姜夔
滿江紅
趙秉文
大江東去
戴復古
柳梢青‧岳陽樓
完顏躊
朝中措
黃機
滿江紅
高永
大江東去‧滕王閣
高憲
三奠子‧留襄州
王渥
水龍吟
劉克莊
賀新郎
滿江紅
賀新郎‧九日
黃舁
賀新郎‧題雙溪馮熙之交游風月之樓
辛願
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
鄧千江
望海潮‧獻張六太尉
折元禮
望海潮‧從軍舟中作
元好問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
木蘭花慢‧游三台
水龍吟
李昴英
……
序
豪放與婉約,其實就是壯美與優美在詞論中的另—種表達方式。豪放,作為詩評用語,始于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十二《豪放》︰“觀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氣,處得以狂。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前招三辰,後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在他看來以超強的真力表現自然萬象,以悟道的狂氣去消納大荒風月,這便是《詩品》中的豪放。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說︰“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這是將精致優美的晚唐詩風和李杜的海涵山負的大美風格相比而言的。那麼,作為豪放詞派的創始人蘇軾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他在《書吳道子畫後》稱︰“詩至于杜子美,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可見只有既不悖于法度,又不拘于法度,而能盡古今之變的新意和妙理,才是東坡心中的“豪放”。
詩詞是抒情的個性化的文學。人的感情是異常復雜的心理活動,它有時激昂,有時寧靜,有時偏于粗獷,有時偏于優雅。滿篇美人香草的《九歌》卻奏出了“霾兩輪兮縶四馬”、“嚴殺盡兮棄原野”的悲壯歌吟。“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卻在垓下的軍帳中發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溫情的嘆息。“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魯迅筆下的老虎竟是這樣威猛與慈愛統一在一起。
豪放派是後人評價詞體的專用術語。它是對金戈鐵馬、氣勢恢弘、奮發揚厲的詞風的概括性說法,用以區隔以綺羅香澤、兒女柔情為特色的婉約詞風。這對于總體上將兩種最基本的風格傾向加以把握、鑒別,並按照系統性的原則進行研究、評價是有益的。故一直相沿至今。
詞的興起已逾干年。據當代學者的研究,可以上溯到隋代。因為作為詞體形成的兩個基本元素——音樂性與長短句,已在隋人作品中得到體現。宋王灼《碧雞漫志》雲︰“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今則繁聲淫奏,殆不可數。” “水調、河傳,煬帝幸江都所制。聲韻悲切,帝喜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雲︰“昔人謂李太白菩薩蠻、憶秦娥……以為詞祖。不知隋煬帝己有望江南詞。”楊慎《詞品》亦雲︰“隋煬帝夜飲朝眠曲雲︰‘憶睡時,待來剛不來。卸妝仍索伴,解佩更相催。博山思結夢,沉水未成灰。’其二雲︰‘憶起時,投簽初報曉。被惹香黛殘,枕隱金釵裊。哭動林中烏,除卻司晨鳥。’二詞風致婉麗。其余如春江花月夜、江都樂、紀遼東並載樂府。”以上雲雲,文獻俱在,言之鑿鑿,無可懷疑。其《紀遼東》更是重大歷史的實錄,尤其值得重視。《隋書》大業八年(612),“煬帝伐高麗,度遼水,大戰于東岸。擊賊破之,進圍遼東”。共作四首。其一雲︰“遼東海北剪長鯨,風雲萬里清。方當銷鋒散馬牛,旋師宴鎬京。”其二雲︰“前歌後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判不徒行萬里去,空道五原歸。”皆七、五、七、五句式,並且伴以歌舞音樂,詞體形式已完全具備。同行官員如王冑也隨即作了四首,都收入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近體曲辭》內。另據任中敏《敦煌歌辭總編》也錄有名之為《求因果》的同體之作四十五首。說明在唐代此體即已流傳于民間,並非單純的廟堂文學。但是唐朝的吟壇幾乎成了詩歌的一統天下,詞的創作受到影響,但也仍有所發展。例如寫在鼎州滄水驛樓上的菩薩蠻、憶秦娥,這兩首未具作者姓名的作品。據宋僧文瑩《湘山野錄》雲︰“後至長沙得《古風集》于曾子宣(布)內翰家,乃知太白所作。”然疑之者猶以為過早,不符合詞體發展規律,殊不知早在隋代已經濫觴。李白此作在詩中也可得到印證。今按李白至德二年(757)貶夜郎途中,曾長留洞庭,並于越年路過鼎州(即朗州—常德)有《春滯沅湘有懷山中》詩,中雲“沅湘春色還,風暖煙草綠。古之傷心人,于此斷腸續”之語。與詞中“寒山一帶傷心碧”句,語境心情如出一轍。可定為盛唐曲詞之代表作品。其《憶秦娥》末二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王國維以為“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堪稱前期豪放風格之杰作。
……
詩詞是抒情的個性化的文學。人的感情是異常復雜的心理活動,它有時激昂,有時寧靜,有時偏于粗獷,有時偏于優雅。滿篇美人香草的《九歌》卻奏出了“霾兩輪兮縶四馬”、“嚴殺盡兮棄原野”的悲壯歌吟。“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卻在垓下的軍帳中發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溫情的嘆息。“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魯迅筆下的老虎竟是這樣威猛與慈愛統一在一起。
豪放派是後人評價詞體的專用術語。它是對金戈鐵馬、氣勢恢弘、奮發揚厲的詞風的概括性說法,用以區隔以綺羅香澤、兒女柔情為特色的婉約詞風。這對于總體上將兩種最基本的風格傾向加以把握、鑒別,並按照系統性的原則進行研究、評價是有益的。故一直相沿至今。
詞的興起已逾干年。據當代學者的研究,可以上溯到隋代。因為作為詞體形成的兩個基本元素——音樂性與長短句,已在隋人作品中得到體現。宋王灼《碧雞漫志》雲︰“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今則繁聲淫奏,殆不可數。” “水調、河傳,煬帝幸江都所制。聲韻悲切,帝喜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雲︰“昔人謂李太白菩薩蠻、憶秦娥……以為詞祖。不知隋煬帝己有望江南詞。”楊慎《詞品》亦雲︰“隋煬帝夜飲朝眠曲雲︰‘憶睡時,待來剛不來。卸妝仍索伴,解佩更相催。博山思結夢,沉水未成灰。’其二雲︰‘憶起時,投簽初報曉。被惹香黛殘,枕隱金釵裊。哭動林中烏,除卻司晨鳥。’二詞風致婉麗。其余如春江花月夜、江都樂、紀遼東並載樂府。”以上雲雲,文獻俱在,言之鑿鑿,無可懷疑。其《紀遼東》更是重大歷史的實錄,尤其值得重視。《隋書》大業八年(612),“煬帝伐高麗,度遼水,大戰于東岸。擊賊破之,進圍遼東”。共作四首。其一雲︰“遼東海北剪長鯨,風雲萬里清。方當銷鋒散馬牛,旋師宴鎬京。”其二雲︰“前歌後舞振軍威,飲至解戎衣。判不徒行萬里去,空道五原歸。”皆七、五、七、五句式,並且伴以歌舞音樂,詞體形式已完全具備。同行官員如王冑也隨即作了四首,都收入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近體曲辭》內。另據任中敏《敦煌歌辭總編》也錄有名之為《求因果》的同體之作四十五首。說明在唐代此體即已流傳于民間,並非單純的廟堂文學。但是唐朝的吟壇幾乎成了詩歌的一統天下,詞的創作受到影響,但也仍有所發展。例如寫在鼎州滄水驛樓上的菩薩蠻、憶秦娥,這兩首未具作者姓名的作品。據宋僧文瑩《湘山野錄》雲︰“後至長沙得《古風集》于曾子宣(布)內翰家,乃知太白所作。”然疑之者猶以為過早,不符合詞體發展規律,殊不知早在隋代已經濫觴。李白此作在詩中也可得到印證。今按李白至德二年(757)貶夜郎途中,曾長留洞庭,並于越年路過鼎州(即朗州—常德)有《春滯沅湘有懷山中》詩,中雲“沅湘春色還,風暖煙草綠。古之傷心人,于此斷腸續”之語。與詞中“寒山一帶傷心碧”句,語境心情如出一轍。可定為盛唐曲詞之代表作品。其《憶秦娥》末二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王國維以為“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堪稱前期豪放風格之杰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