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風華︰20世紀40年代上海生活與娛樂的回憶

亂世風華︰20世紀40年代上海生活與娛樂的回憶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張緒諤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8233
  • ISBN13:9787208088238
  • 裝訂:平裝 / 24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生逢烽火連天的動蕩時代,作者以其親身經歷,詳細介紹了1940年代的上海生活場景,舉凡衣食住行、跑狗賽馬、電影京戲、回力球體育等各方面,向讀者揭示了一個在亂世中持續存在的上海浮世繪景象,不但豐富了上海史史料,也為老上海的掌故軼聞提供了生動珍貴的素材。

這是一本回憶上個世紀40年代上海娛樂生活的著作,書中描述了老上海衣、食、住、行、休閑、娛樂等各方面豐富細節。出于史料積累、文化傳承的立場,出版本書以留存一個時代的側影,勾勒舊上海獨有的都市文化風貌。書中一些描寫帶有常有濃郁的那個時代的特色,請讀者們以歷史性的眼光來解讀。
 

目錄

出版說明

引言
第一章 生活在洋場
衣/服裝

鞋襪
食/名產
中式餐館
點心店與南貨店
國產酒類
西菜館
咖啡館
洋酒
飲料
香煙
住/二房東
頂費
著名建築
行/公共交通
公共汽車
無軌電車
有軌電車
出租車
腳踏車
私人小汽車
搭飛機
第二章 共舞台與大光明
京戲
電影/電影院
外國女影星
外國男影星
國產電影與演員
第三章 香檳酒氣滿場飛
向導社
書寓與長三堂子
�二
咸冉莊、淌白、玻璃杯與鴨雞
“私門頭”
洋私娼
“陶公館”
舞場
舞女
第四章 “什麼都可以變成賭博”
第五章 海上遺事
後記
上海新舊路名對照(部分)
 

這本書起源自十年前我鼓勵父親開始撰寫自己的回憶錄,特別是上海蚶期的生活,十年來,父親斷斷續續地動筆記錄過去的點點滴滴,當中又遭逢家庭變故,三年前二哥與母親相繼過世,雖然影響了撰寫的進度,但也同時堅定了父親要盡快完稿的決心。終于,在去年完成初稿,經歷了一年多的修改,要在今年正式出版了。

從小讀書開始,同學朋友們都很羨慕我有高大英挺的父親,自己對此也感到驕傲,甚至直到去年仍有好友的妻子,稱贊八十幾歲的父親長得很帥,甚至比起四十幾歲的我還要好看。我開玩笑說那是因為我是翻版山寨貨,自然比不上原版正晶。

如要說父親自己與常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在于無論順境逆境,父親始終堅持維持自己做人的尊嚴,始終堅持若干生活的品昧,總不輕易向人低頭,對于一般人斤斤計較的瑣事和蠅頭小利,他總是不屑一顧的。父親的身教經常提醒我們兄弟們,父親的出身跟一般人不一樣,而我們也必須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能讓父親丟臉。

由于祖父曾代理德國顏料,經商有成,使得父親自出生以來便得以過著優渥的生活;即便在抗戰期間,我家仍然住在上海,依靠自家資產獨立地生活下去。不沾政治,是家里一貫的家訓,所以在1949年前父親和大爺們始終不曾加人任何政黨,對于漢奸更是深惡痛絕。在烽火連天的40年代,父親和家人一直住在上海,直到1949年前才遷居台灣。

由于自己從事近代歷史研究的關系,對于上海在近代中圄的獨特地位,我很早便有所認知,也讀了不少這方面的論者乃至口述回憶材料,常常感到對于40年代上海的城市生活,目前似乎較為缺乏相關記載,而父親的經歷,恰好可以彌補一些這方面的缺憾,這是我鼓勵父親撰寫這部回憶錄的最主要因素。

在籌劃出版的過程中,感謝好友復旦大學歷史系馮筱才教授,提供很多方面的意見跟協助,上海圖書館的鄧(日方)小姐協助搜集重要資料及部分的校對,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季宵瑤小姐在出版過程中出了很大的力氣,此外台灣這邊陳尹(女燕)、劉緯道、梁雯晶、葉君怡等同學幫忙錄入父親的手稿,還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城市研究群的朋友們對本書出版也曾表示關心之意。對于上述所有的朋友們,我在此特別表示感謝。

這本書除了對父親以及家人們具有特殊的意義以外,希望也能對關切上海城市歷史發展的人們,提供一點線縈,提供一些材料,多一些對于那個特殊時代的了解,如果這樣的話,那麼這本父親花費十午的時間,首次完成的作晶,總算有一些價值,所耗費的暗筒精力總算沒有白費。作為父親最小的兒子,也是與父親老年相依為命的人,很高興有機會能給父親的書寫序,也希望讀者們能喜歡父親的書。是為序。

台北中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張建俅
2009年9月27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