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與隨想(全二冊)

往事與隨想(全二冊)
定價:768
NT $ 668
 

內容簡介

七十年苦旅 巴金領餃翻譯全譯本終可重見天日
《往事與隨想》是獨家版權 首度自原文翻譯
百年苦難的精神記錄,影響中國自由知識分子成長

一部知識分子的百科全書
一本十九世紀的自由之書
一冊珍貴的歐洲思想寫真

文學與心理學天才的偉大紀念碑,赫爾岑賴以不朽的最大憑據。以回憶錄作家而論,他無可匹敵。——以賽亞‧伯林

赫爾岑是我的‘老師’,他的‘回憶’是我最愛讀的一部書。它是我學習寫作時的老師,我這次翻譯它也是為了學習。—— 巴金

在我國(十九世紀的俄國),沒有一個作家比他更敏銳、更聰穎;在描寫他所接觸過的人們的技巧方面,無人與赫爾岑匹敵。只有他一個人善于這樣寫作!——屠格涅夫

《往事與隨想》是一部包括日記、書信、隨筆,政論和雜感的長篇回憶錄,成書于作者流亡期間,赫爾岑稱其為“歷史在一個偶然走上它的道路的人身上的反映”。

全書共八卷,記述了從十二月黨人起義到巴黎公社前夕的半個世紀里俄國和西歐的社會生活及革命事件,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描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把重大社會事件同作家個人的生活道路、思想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十九世紀的百科全書”,展現了俄國和西歐幾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史和精神史。

在這部書中作者把他個人的生活事項同具有社會歷史意義的一些現象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在前四卷中展開了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的景象。

在這樣一幅寬廣的歷史畫面上活動著各式各樣的人物,從達官顯貴、各級官員、大小知識分子、各種藝術家到听差、僕婢、農奴。作者善于用寥寥幾筆勾出一個人物,更擅長用尖銳無情的諷刺揭露腐敗的官僚機構和現實生活中的怪人怪事,從各方面來反映以鎮壓十二月黨人起家的尼古拉一世統治的黑暗恐怖的時代。他以堅定的信心和革命的熱情說明沙皇君主制度和農奴制度是俄國人民的死敵,它們必然走向滅亡。

赫爾岑(1812—1870)俄國哲學家,作家,思想家。1812年生于莫斯科貴族家庭,卒于巴黎。1829年秋進莫斯科大學學習,和朋友一起組織政治小組宣傳空想主義和共和政體思想。1835年以“對社會有極大危險的自由思想者”罪名被流放。1842年回到莫斯科後,努力研究哲學、歷史和自然科學,成為俄國進步思想界領袖,列寧稱贊赫爾岑的哲學思想,“竟能達到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水平”。30年代末流放時開始文學創作。早期中篇小說《一個年輕人的札記》帶自傳性質。40年代發表《誰之罪?》《克魯波夫醫生》和《偷東西的喜鵲》等三部中長篇小說,是19世紀中葉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優秀代表。

1847年初,赫爾岑攜家到歐洲,成為政治流亡者。1848年歐洲革命的失敗,使赫爾岑思想上發生危機,對西歐的社會主義運動感到失望。1853年他在倫敦創辦《北極星》、《鐘聲》等革命刊物,刊物通過各種渠道傳入俄國,對俄國的革命運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期間,他還寫成回憶錄《往事與隨想》,這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1870年1月21日赫爾岑病逝于巴黎。不久,他的骨灰被運到尼斯,安葬在他妻子的墓前。
 

目錄

往事與隨想(上冊)
致尼‧普‧奧加遼夫
序言
第一卷 育兒室和大學(1812—1834)
第一章 我的保姆與“偉大的軍隊”——莫斯科大火——我的父親覲見拿破侖——伊洛瓦伊斯基將軍——與法國戰俘一起旅行——愛國主義——卡‧卡洛——共同管理家業——析產——參政官
第二章 保姆的議論和將軍的談話——尷尬的地位——俄國百科全書派——苦悶——女僕和男僕的住所——兩個德國人——上課和讀書——教義問答和福音書
第三章 亞歷山大一世之死和12月14日——精神覺醒——恐怖分子布肖——柯爾切瓦的表姐
第四章 尼克和麻雀山
第五章 家庭生活細節——俄國的18世紀人物——我家的一天——客人與常來的人——佐年貝格——听差及其他人
第六章 克里姆林宮管理處——莫斯科大學——化學家——我們——馬洛夫事件——霍亂——菲拉列特——孫古羅夫案——瓦‧帕謝克——列索夫斯基將軍
第七章 學業結束——席勒時期——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和藝術家生活——聖西門主義和尼‧波列沃伊增補︰亞‧波列扎耶夫
第二卷 監獄與流放(1834—1838)
第八章 預言——奧加遼夫被捕——大火——莫斯科的自由主義者——米‧費‧奧爾洛夫——墓園
第九章 逮捕——見證人——普列契斯欽區的警察所辦公室——家長制法庭
第十章 在望塔下面——到過里斯本的警官——縱火犯
第十一章 克魯季茨兵營——憲兵的閑談——軍官們
第十二章 審訊——老戈利岑——小戈利岑——斯塔阿爾將軍——宣判——索科洛夫斯基
第十三章 流放——市長——伏爾加河——彼爾姆
第十四章 維亞特卡——省長大人的辦公廳和餐廳——基‧雅‧秋法耶夫
第十五章 官僚世界——西伯利亞總督——陰險毒辣的警察局長——好商量的法官——葬身火窟的縣長——傳播東正教的韃靼人——女性的男孩——馬鈴薯恐怖及其他
第十六章 亞歷山大‧拉夫連季耶維奇‧維特貝格
第十七章 皇太子在維亞特卡——秋法耶夫下台——調往弗拉基米爾——縣長審案子
第十八章 弗拉基米爾生活的開始
第三卷 克利亞濟馬河上的弗拉基米爾(1838—1839)
第十九章 公爵夫人和公爵小姐
第二十章 孤兒
第二十一章 離別
第二十二章 我離開後的莫斯科
第二十三章 1838年3月3日和5月9日
第二十四章 1839年6月13日(給娜‧亞‧扎哈利娜的信)
第四卷 莫斯科、彼得堡和諾夫哥羅德(1840—1847)
第二十五章 不諧和音——新的小組——極端黑格爾主義——別林斯基、巴枯寧和其他人——同別林斯基的爭吵與和好——在諾夫哥羅德同一位太太的爭論——斯坦克維奇小組
第二十六章 警告——銓敘局——內務大臣辦公廳——第三廳——崗警事件——杜別爾特將軍——卞肯多爾夫伯爵——奧莉加‧亞歷山德羅芙娜‧熱列布佐娃——第二次流放
第二十七章 省公署——我自己監管自己——反儀式派和保羅——地主與地主太太們的家長權力——阿拉克切葉夫伯爵與軍屯——凶殘的偵訊——辭職
第二十八章 Grutibelei——流放後的莫斯科——波克羅夫斯柯耶村——馬特維之死——約翰神父
第二十九章 我們的朋友
一、莫斯科的朋友圈——席間談話——西方派(博特金、列德金、克留科夫、葉.科爾什)
二、在朋友的墳頭
第三十章 我們的論敵
斯拉夫派和泛斯拉夫主義——霍米亞科夫、基列耶夫斯基兄弟、康.阿克薩科夫——恰達葉夫
第三十一章 家父去世——遺產——遺產分割——兩個外甥
第三十二章 最後一次索科洛沃之行——理論上的決裂——緊張的局面——Dahin!Dahin!
第三十三章 充當隨從的警察分局長——警察總監科科什金——“有序中的無序”——再一次拜訪杜別爾特——護照
尼‧赫‧克徹爾
1844年的插曲
第五卷 巴黎——意大利——巴黎(1847—1852)

革命前後
第三十四章 旅途
丟失的派司——柯尼斯堡——用自己的胳臂做的鼻子——到了!——又要離開
第三十五章 共和國的蜜月
穿皮上衣的英國人——德‧諾阿耶公爵——自由女神與馬賽的自由女神胸像——西布爾神父和阿維尼翁的普世共和國
西方雜記第一輯
一 夢
二 雷雨交加
第三十六章 《La Tribune des Peuples》——密茨凱維奇和拉蒙‧德‧拉‧薩格拉——1849年6月13目的革命合唱隊——巴黎的霍亂——離境
第三十七章 建造巴別塔——德國的umwalzungsmanner們——法國的紅色山岳派——日內瓦的意大利fuorusciti——馬志尼、加里波第、奧爾西尼——羅馬與日耳曼傳統——乘坐“拉杰茨基公爵”號
第三十八章 瑞士——詹姆斯‧法齊和流亡者——Monte—Rosa
西方雜記 第二輯
一 IL PIANTO
二 POST SCRIPTUM
第三十九章 金錢和警察——皇帝詹姆斯‧羅思柴爾德和銀行家尼古拉‧羅曼諾夫——警察和金錢
第四十章 歐洲委員會——俄國駐尼斯總領事——給奧爾洛夫的信——對孩子的迫害——福黑特一家——將七品官轉為納稅農民——沙特爾的接待(1850—1851)
第四十一章 蒲魯東——《La Voix du Peuple》的出版——通信——蒲魯東的意義——補遺對一些已經觸及的問題的思考
第四十二章 Coup d﹀Etat——已故共和國的檢察官——荒野中的牛叫——檢察官被逐出境——秩序和文明的勝利
(下冊)
第五卷 巴黎——意大利——巴黎(1847—1852)(續)
家庭的戲劇
第一章 1848年
兆候
傷寒病
第二章
第三章 心的迷亂
第四章 又一年(1851年)
第五章
第六章 《海洋之夜》(1851年)
第七章 1852年
第八章
後記
追記
豪格
再記
特丁頓出發之前(1863年8月)
到達以後
附錄
關于《家庭的戲劇》
俄羅斯的影子
一 尼‧伊‧沙左諾夫
二 恩格爾孫夫婦
第六卷 英國(1852—1864)
第一章 倫敦的霧
第二章 高山仰止
歐洲中央委員會——馬志尼——賴德律一洛蘭——科蘇特
第三章 倫敦的流亡者
德國人,法國人——派別——雨果——費利克斯‧皮亞——路易‧勃朗和阿爾芒‧巴爾貝斯——《On Liberty》
補遺︰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和他的書《ON LIBERTY》
第四章 兩次審判案
一、決斗
二、巴爾泰勒米
第五章 “NOT GuILTY”
第六章
波蘭流亡者
阿洛伊修斯‧別爾納茨基——斯坦尼斯拉夫‧沃爾采爾——1854.年至1856年的宣傳鼓動——沃爾采爾之死
第七章 流亡中的德國人
盧格‧金克爾——Schwefelbande——美國人的宴會——《The Leader》——St-Martin﹀s Hall的群眾集會——
第八章 五十年代的倫敦自由流亡者
普通的不幸和政治不幸——教員和推銷員——貨郎和流浪漢——耍嘴皮子的和耍筆桿子的——什麼也不干的經紀人和永遠忙忙碌碌的不勞而獲者——俄國人——小偷——密探
第九章 羅伯特‧歐文
第十章 CAMICIA ROSSA
第七卷 私人俄文印刷所和《鐘聲》
第一章 全盛和衰落(1858一1862)
第二章 瓦‧伊‧克利西耶夫
第三章 年輕的流亡者
第四章 巴枯寧和波蘭問題
附 錄致波蘭俄國軍官委員會的信
第五章 R.WEATHERLEY&c。的輪船《WARD JACKSON》
第六章 PATER V.PETCHERINE
第七章 伊‧郭洛文
第八卷 斷片(1865—1868)
第一章 雜記
一 瑞士風光
二 旅途上的閑話和餐廳里的俄國同胞
三 在阿爾卑斯山那一邊
四 ZU DEUI’SCH
五 彼世界和此世界
第二章 VENEZIA LA BELLA(1867年2月)
第三章 LA BELLE FRANCE
一 ANTE PORTAS
二 INTRA MUROS
三 ALPENDRDISKEN
四 但以理們
五 亮點
六 出兵以後
舊信選編(《往事與隨想》補)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波列伏伊的信
選自維薩里昂‧格里戈里耶維奇‧別林斯基的信
選自季莫費‧尼古拉耶維奇‧格拉諾夫斯基的信
彼得‧雅科夫列維奇‧恰達葉夫的信
選自彼‧約‧蒲魯東的信
托馬斯‧卡萊爾的信
《往事與隨想》代跋
生命的舞蹈與沉思
 

許多朋友勸我出版《往事與隨想》的全本,這並不困難,至少頭兩卷是這樣。但是他們說,在《北極星》上面發表的片段是零碎的,它們不統一,偶然地斷斷續續,時而提前敘說,時而移後描述。我覺得的確是如此,不過我無法改正。作一點增補,把各個篇章按年代順序編纂起來,並不是難事;然而d un jet要把全書回爐重寫,我不想這樣做。

《往事與隨想》並不是連貫地寫成的;某些篇章之間相隔好幾年。因此書中處處都留下寫作時期的時代色彩和各種情緒的痕跡,——我不想抹掉它。

這與其說是筆記,不如說是自白,圍繞著它,和它有關的都是從往事里抓出來的片段回憶,在隨想里留下來的思緒點滴。然而把這些外屋、頂樓、廂房合並在一起,它也是統一的,至少我是這樣看法。

這些筆記並不是初次的試作。我在二十五歲左右,就動手寫過類似回憶錄的東西。事情是這樣的︰我從維亞特卡給轉移到弗拉基米爾,感到十分寂寞。在靠近莫斯科的地方待下來使我感到苦惱,感到屈辱;我落到了這樣一種境地︰就像坐在最後一個驛站里得不到馬的人那樣。

事實上這差不多是“行將結束的青年時代的最純潔、最嚴肅的時期”。那個時候我雖然寂寞,卻心里開朗而幸福,好像小孩們在節日或者生日的前夕感到寂寞一樣。每天都有寫著小字的書信到來;我為它們感到驕傲,感到幸福,它們幫助我成長。然而別離折磨我,我不知道該做什麼來更快地度過這無限長的時光——充其量不過四個月……我听從了對我的勸告,開始在空閑時候寫下我關于克魯季次的回憶,關于維亞特卡的回憶。我寫滿了三本筆記本……這以後,過去的事便淹沒在現實的世界里了。

1840年別林斯基讀了它們,他喜歡它們,他把兩本筆記本刊登在《祖國紀事上(第一本和第三本);其余的一本倘使沒有給當做引火材料燒掉的話,現在一定棄置在我們莫斯科住宅里的什麼地方。

十五年過去了,“我住在倫敦櫻草山附近一個偏僻地方,遙遠、濃霧和我自己的心願把我同全世界隔絕。

“在倫敦我沒有一個親近的人。有一些人,我尊敬他們,他們也尊敬我,可是沒有一個親近的人。一切來來去去的人,同我交往的人都在從事一種共同的利益,全人類的事業,至少是全民族的事業;我和他們的交誼可以說是沒有私人感情的。——歲月過去了,沒有談過一句我想談的話。

“……然而那個時候我剛剛在一連串可怕的事件、不幸和錯誤之後開始清醒,恢復元氣。我最後幾年的生活事跡越來越清楚地浮現在我的眼前,我懷著恐怖發現除我以外沒有一個人知道它,真相會隨著我的死亡而消滅。

“我決心寫下來;可是一個回憶喚起了幾百個別的回憶;一切舊的、半遺忘了的都復活了︰少年時期的夢想,年輕人的希望,青年時期的大膽,監獄與流放——這些並不曾在心靈中留下半點痛苦的早年的不幸,像春雷一樣一下子過去了,這一聲霹靂使年輕的生命煥發青春而且更加堅強了。”

這一次我寫作不是為了贏得時間——我用不著匆忙。

我開始寫這部新作品的時候,完全不記得《一個年輕人的筆記》的存在了,有一天我在British Museum里翻閱俄國雜志,偶然看見了它們。我找人把它們抄下來,並且重讀了一遍。它們激發起來的感情是奇怪的︰我非常明顯地看到在這十五年中間我竟然這麼衰老了,這使我開始大為震驚。那個時候我還是以人生和幸福為兒戲,好像幸福就沒有止境似的。《一個年輕人的筆記》的調子差異太大了,因此我不能從那里取用任何東西;它們屬于青年時期,它們應當保存本來面目。它們的早晨的亮光不適宜于我的黃昏的工作。它們里面有許多真實,但也有許多玩世不恭;此外它們那里還留著海涅的明顯的痕跡,我在維亞特卡曾經入迷地閱讀海涅的作品。在《往事與隨想》里面看得見生活的痕跡,此外就不會看到任何其他的痕跡。

我的寫作進行得很慢……要使某一種往事經過沉澱變成明晰的思想——盡管它不能給人安慰,它是憂郁的,卻為理智所諒解——這需要花許多時間。倘使做不到這一點,縱然會有真誠,卻不可能有真實!

幾次的嘗試都沒有成功,——我便把它們拋棄了。後來在今年夏天我向一個青年時期的朋友重讀我最後的稿本,這個時候我才自己認出了熟悉的面目,我便停下來……我的作品完成了!

很可能我對它的評價過高,很可能這些剛剛顯露出來的輪廓里只是為我一個人埋藏了許多東西;可能我讀的時候理會到的比我寫在紙上的多得多;這里敘述的事情喚起了我的一幕幕的夢景,它好像是難認的字,只有我才有開啟它的鑰匙。可能只有我一個人听見精靈怎樣在字里行間跳動……可能是這樣,但這部書並不因此就對我減少價值。對我來說,它多年來一直代替了人們和我失去的東西。如今到了我和它也得告別的時候了。

凡是屬于個人的東西都會很快地消失,對于這種消逝只好順從。這不是絕望,不是衰老,不是淒涼,也不是淡漠;這是白發的青春,恢復健康的一種形態,或者更恰當地說,就是恢復健康的過程。人只能用這個方法忍受某些創傷。

一個修道士,不管他的年紀多大,在他身上總是老年同青年合在一起。他用埋葬屬于個人的一切這個辦法恢復了青春。他從而感到了輕松,心胸開闊……有時過分開闊……的確,在毫無個性的共性、眾多的歷史事件和像浮雲一樣地飄浮在它們之上的未來的形象中間,人有時感到空虛,孤獨。但這又怎樣呢?人們想保存一切︰要薔薇,也要雪;他們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邊開放著5月的鮮花!修道士在苦悶的時刻靠著祈禱得到解脫。我們並不祈禱,我們從事寫作,寫作就是我們的禱告。也許,二者的結果是一樣的,不過現在我們談論的不是這個。

不錯,在生活里有愛好重復的韻律、愛好反復的曲調的;誰不知道老年多麼近似童年?仔細看看,就不難發現在生命全盛時期的兩頭,連同它那用鮮花編成的花冠和用荊棘做成的荊棘冠,連同它的搖籃和棺材,類似的時代常常重復,而主要點又是如此相像。青年時期還不曾有過的事物,它已經喪失了;青年時期毫無個人考慮所幻想的事物,也同樣沒有個人考慮地從烏雲和霞輝里現出來更加光輝,更加寧靜。

……當我想到我們兩人現在快到五十歲,站在俄國自由語言的第一架印刷機前面,我覺得我們在麻雀山上少年時期的格留特里不是在三十三年前,而是至多——三年!

生活……許許多多生命、不同國家的人民、革命、極其親愛的人們都在麻雀山和櫻草山之間出現、變換、消失了;它們的痕跡幾乎已經給事件的無情的旋風掃掉了。四周的一切全改變了︰泰晤士河代替了莫斯科河在流動,身旁都是外國人……我們再也沒有返回祖國的路了……只有兩個孩子(一個十三歲,另一個十四歲)的夢想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讓《往事與隨想》算清個人生活的賬,而且作為個人生活的總目吧。剩下來的思想就用到事業上去;余下來的力量就投到斗爭中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