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公會研究(1927—1937)

上海銀行公會研究(1927—1937)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王晶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8462
  • ISBN13:9787208088467
  • 裝訂:平裝 / 27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系統研讀了上海銀行公會的歷史檔案,梳理出1927年至1937年期間上銀行公會的組織沿革、體制與人事變化等方面的脈絡,進而研究了銀行公在團結和服務同業、成立金融輔助和中介機構、引領同業維持和規範市場運、應對金融危機等方面所發揮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在內債等問題上與國政府之間的合作與沖突,較充分地揭示出在特定歷史時期里上海銀行公會作整體意義上的上海銀行業的唯一代表以及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同業組織的重要位。
 

目錄

總序
導論
  一、研究的現實意義及學術意義
  二、研究狀況及已有成果
  三、主要研究問題的提出
  四、研究中需說明的幾個問題
  五、本書架構、研究資料及方法
上篇 上海銀行公會(1927-1931)
 第一章 尋求新的定位的時期
  第一節 動蕩中開始的1927年
  第二節 新的利益鏈接
  第三節 上海銀行公會改組
 第二章 上海銀行公會的組織和運作
  第一節 歷史回溯
  第二節 組織與管理
  第三節 會員概況
  第四節 對外聯絡
 第三章 上海銀行公會的基本職責
  第一節 改進銀行業務的努力
  第二節 呈請修改銀行業法規
 第四章 上海銀行公會與政府內債
  第一節 接踵而來的債券與借款
  第二節 內債利益的加深
 上篇結論
下篇 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1931-1937)
 第五章 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時期
  第一節 組織與管理
  第二節 上海銀行家與銀行公會
  第三節 會員概況
 第六章 內債問題的凸顯
  第一節 時局變化與債信危機
  第二節 1932年內債整理
 第七章 金融輔助機構的建成
  第一節 上海市銀行業聯合準備委員
  第二節 上海票據交換所
  第三節 中國征信所和上海銀行學會
 第八章 金融危機與救濟市面
  第一節 工商小借款的提出與上海金融業恐慌
  第二節 承兌匯票的使用與變革
 第九章 立法咨詢與政策輔助
  第一節 儲蓄銀行法
  第二節 所得稅問題
 下篇結論
結論
附錄一︰上海銀行公會歷屆管理層名單(1918-1937)
附錄二︰上海銀行公會主要章 程
附錄三︰上海銀行公會大事記(1927-1937)
參考文獻
後記
 

眾所周知,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對于維系和促進現代社會經濟的運作有著重要作用,與社會的方方面面乃至每個社會成員,有著不可或缺的關系,現實生活中的“金融熱”有增無減,金融領域的獨立性日益突顯。隨著中國經濟與整個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隨著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的日益推進,金融諸領域的狀況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對于金融學理、實務和實際運作的研究也得到極大的重視。

與理論和現實生活中的“金融熱”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金融史研究的冷僻。長期以來,中國金融史只是被視作中國經濟史的分支學科,或是金融學和經濟史學的邊緣學科。近三十年來問世的關于中國經濟史的著作、教材不可勝數,但中國金融史有分量的成果仍然很有限。雖然在中國經濟史的著作教材中或多或少會提及屬于金融史範疇的內容,但大多散見干部分章節,主要還是服務于說明經濟史意義上的觀點。如講到外國銀行時,主要是敘述外國銀行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控制及其對華資本輸出情況,通常較少涉及甚至完全不涉及外商銀行的資本構成、組織制度,特別是業務運作和經營管理;講到錢應、票號和銀行等華資金融機構,著重說明這些機構與商貿、工礦業和政府財政政策的關系、略于以資金運動本身為主體、主線;為數不多的經濟史著作講到貨幣發行和流通方面問題時,也往往意在論證政府經濟政策和社會經濟狀況,金融領域的問題很難作為主體和主線得到較全面的展開。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中當然要有金融部分,但這不能取代把中國金融史作為相對獨立的對象進行專門性研究。進而言之,中國金融史既屬于經濟學科的範疇,也應屬于歷史學的專門史範疇,應當如同政治史、軍事史、外交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經濟史等分支學科一樣,在專門史的框架內有金融史相對獨立的地位。而從其對象和方法來看,金融史還應當是經濟學、金融學和歷史學的融合,帶有交叉學科專業的屬性,應得到各相關學科專業的重視。中國金融領域的演進有悠久的歷史,在整個世界金融體系中別具一格。中國金融史研究有豐富的內容,兼顧中國金融演變的源與流,以中國歷史上的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為研究對象,包括金融市場、機構和制度的沿革變遷,以及金融與經濟增長、工商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等等方面。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對中國金融史的研究,特別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中國金融演變的狀況、特色和在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作用以及兩者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自2000年起,六卷本的《中國金融通史》陸續出齊了。該著作分時期地對兩干多年中國金融的變遷做了較全面的梳理。然而,中國金融史的豐富內容,需要我們進行更為專門性的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金融史的專門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貨幣領域,其代表性的成果是彭信威的《中國貨幣史》。但該書成書于上個世紀的50年代初期,只寫到清代,且在金融機構、市場和制度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于開拓。從成果較多的近代中國金融史的研究領域來看,在對金融機構的研究方面,以往主要集中在對舊中國國家銀行、政府銀行的研究上,如大清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研究較弱。近年來,已經見有對重要商業銀行某一時期歷史進行研究的成果,但與近代中國有數以百計商業銀行的存續與運作的歷史相比,相應研究成果很不夠。北四行中的鹽業銀行、大陸銀行、中南銀行的研究還沒有見到專門的著作。南三行中,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的研究著作尚未見問世。至于新華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中國實業銀行、四明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國華銀行、聚興誠銀行等,均未見研究專著。

如果中國的銀行業的歷史通過若干銀行的歷史著作的問世,已經勾勒出大致的輪廓的話,那麼對典型的本土金融業—錢莊業的研究,還是很不夠的。目前較有分量的成果主要是1937年之前的,(而且缺乏對具體錢莊的完整的個案研究,這與錢莊業內容豐富的歷史不相稱。從上海地區來看,錢莊業經歷了上海由小漁村發展到現代大都市的全過程,其業務也從簡單的錢幣找換擴大到一般銀行的經營範圍;在上海金融市場,錢莊業曾長期處于主導地位,在與銀行業的關系中處于強勢地位;即便在銀行業獲得長足發展後的很長一個時期里,銀錢兩業在諸多領域里都起著並重的作用。但在資本來源、組織構成、投資與經營管理等方面,錢莊業難以適應現代化大生產和高度商品化的需要,更處于金融國際化潮流之外,甚至整個錢莊業長期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一度面臨除了銀行化便只有停歇的處境。但是,經濟發展的多樣性、不平衡性,即便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里也存在著,零星、小額然而持續不斷的金融業務既發生在都市內部,更在上海周邊地區中小城鎮屬于常態,這就是錢莊業得以存續和一定發展的基礎。在銀行業居于上海金融的主導地位之後,錢莊業的存在不僅是銀行業的陪襯。在保持與中小工商業和基層社會關系的同時,上海錢莊業仍然力圖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資本來源和構成方式、經營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所進步,整個行業維持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作為維持上海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行業、作為金融業中始終不容忽視的力量,近代上海錢莊業體現了中國金融現代化的特定階段性。至于錢莊業特有的與客戶之間的互信關系,錢莊內部雇主、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穩定的關系,似乎也不能簡單地與落後、消極劃等號。為了應對市場和社會環境的變遷,錢應業的業務經營、管理方式,也有調整改革的方面。可以說,無論單個的錢莊還是整個錢應業的歷史,都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需要加以研究。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