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沃克教授舉止文雅、幽默自然、待人寬容,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大家風度。在與他的密切交往中,人大外國語學院的教師和研究生獲益匪淺,同時,彼此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年,我經常听到的不僅是嚴肅的討論,也有活潑的笑聲。近年獲“澳中理事會”(Australia China
Council)資助,赴澳大利亞學習的碩士生在大衛‧沃克家中一住就是幾個月。跟學生一樣,我深為這位澳大利亞友人及其家人的慷慨、寬容和耐心而感動。
英文專著《澳大利亞與亞洲》是澳大利亞政府項目的標志性研究成果。英文書名為Anxious Nction(副標題為Australia and the Rise of Asia 1850—1939)。在把Anxious
Nation這本專著的英譯漢稿件交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之前,譯者考慮再三的是如何確定中譯本書名。在英語中,anxious更抽象一點的表達就是充滿“焦慮”、“疑慮”、“憂慮”,或帶有某種“顧慮”兼有“恐懼”的意味。但若把原書名Anxious
Nation譯作“焦慮娩國度”,可能會引起讀者的誤解,那樣就不能準確地反映原著所指的國家。因為,美國媒體近年也常把美國描寫為一個“焦慮的國度”。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美國媒體常用anxious一詞形容美國。2008年美國大選之後,紐約《每日新聞》(Daliy
News)11月8日的文章仍把即將處于奧巴馬政府領導下的美國比作“焦慮的國度”。經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協商,Anxious Nation一書的中譯本書名最終確定為《澳大利亞與亞洲》。(《澳大利亞與亞洲》包括的只是1850年至1939年期間的內容,而1939年至1972的內容和1972至今的內容將分別包括在即將出版的另外兩部著作中。)
本書為讀者描繪了1850年—1939年期間,澳大利亞人眼中的亞洲及澳大利亞人對亞洲人充滿疑慮、恐懼甚至仇恨的焦慮心態。在書中,讀者還可以了解到那一時期澳大利亞對日本、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認識和看法,而很多認識和看法現在看來十分荒唐可笑。書中有這樣的描述︰當時一部分以優越的盎格魯一撒克遜“白人”自居的澳大利亞人認為,“白人”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而將亞洲各國的移民視為“種族人侵”。在當時的澳大利亞社會,不少人用“劣等”民族、“黃禍”(YcllowPCril)、“洪水”等類詞語描述亞洲移民。這些文字流露著明顯的種族歧視和白人至上的思想。在當時的一部分澳大利亞人眼中,中國人生存在一個低俗不堪和道德敗壞的封閉世界里,整日勾心斗角,世俗圓滑,自私自利。借助《澳大利亞與亞洲》一書,今天的讀者可以反觀那段歷史,剖析歷史上虛構的“傅滿洲博士”(Dr
Fu Manchu,亦譯傅滿楚醫生)形象的塑造過程,體察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曾被污蔑為“黃禍”的那段屈辱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