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異端的權利》講述的是歐洲大陸在燦爛黎明之後重新淪為黑夜時的一個小故事。

宗教改革英雄加爾文此時已經是日內瓦君臨一切的最高統治者和暴君。而溫和的充滿人道主義氣質的學者卡斯特利奧,以「蒼蠅戰大象」式的勇氣,對加爾文的倒行逆施展開了英勇的對抗。

如果不讀茨威格的這本書,加爾文在人們心中完全是概念化的、光輝的形象:改革家、反封建斗士,他站在歷史的一個階梯上,與無數長袍長髯的偉人排在一起。如果不讀茨威格,誰也不能那麽明白地知道,就是這個因懷有理想而受迫害、遭追捕、不得不亡命他鄉的新興資產階級,一旦登上權力的寶座,對那些曾是、甚至依舊是他的朋友和同志的人,會表現出那樣的常人難以置信的專橫、殘忍與卑劣。

本書記敘了加爾文、卡斯特利奧和塞文特斯等人鮮為人知的經歷。其文字優美流暢,具有獨特藝術欣賞性,同時更兼備強烈的人文情懷,充滿了對人類的博愛與自由的頌揚,對相互平等、寬容與和諧的幻想。

斯蒂芬·茨威格(Slefan Zweig),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一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42年在孤寂與感覺理想破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茨威格在詩、短論、小說、戲劇和人物傳記寫作方面均有過人的造詣,尤以小說和人物傳記見長。代表作有小說《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茨威格對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學說感興趣。作品擅長細致的性格刻畫,以及對奇特命運下個人遭遇和心靈的熱情的描摹。
 

目錄

譯序/引言
第一章 加爾文奪權
狂熱分子法里爾
法里爾猶豫不決
流亡的加爾文
《基督教原理》
加爾文接受邀請
加爾文成為聖經解讀者
教義問答手冊
可怕的權力
加爾專政
奪權失敗
召回失敗
召回加爾文
迎接加爾文
第二章 「教規」
上帝的意志和加爾文的法令
加爾文的面孔和外表
對自己肉體的苛求
勤奮的魔鬼
無限的權力
加爾文的上帝無需贊美,無需愛戴,只要敬畏
嚴苛的教規與互相的監督
可憎的禁令
酷刑的恐嚇
陷入桎梏的日內瓦
第三章 卡斯特利奧上場
重新對加爾文表示不滿
卡斯特利奧的畫像
卡斯特利奧的青年時代
擁護宗教改革
撰寫《疑難解答》與翻譯《聖經》
與加爾文的第一次交鋒
加爾文反對任用卡斯特利奧
公開辯論
卡斯特利奧被逐出日內瓦
卡斯特利奧受窮遭難,但意志堅定
第四章 塞爾維特事件
第五章 殺害塞爾維特
第六章 宗教寬容宣言
第七章 良心對抗暴力
第八章 暴力消滅良心
第九章 兩極相遇
附錄一 參考書目
附錄二 十六世紀大事年表
 

斯蒂芬·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的傳記作家、小說家、詩人、戲劇家和翻譯家。1881年12月00日,他出生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企業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大學和柏林大學攻讀哲學、德語文學和法語文學,1903年獲得博士學位。他曾擔任過《新自由報》編輯,后廣泛游歷歐洲、北非、印度和美洲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戰詩劇《耶雷米亞》 (1917)即在瑞士首度公演。1919年開始隱居於薩爾茨堡,從戰前主要從事的詩歌翻譯工作轉向全心全意的文學創作。1928年,他應邀赴蘇聯參加紀念L.H托爾斯泰誕生100周年慶典。希特勒上台后,他的作品遭禁,遂僑居英國,於1938年奧地利並入德國后加入了英國國籍。20世紀40年代初,他到達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瘋狂的戰爭、血腥的屠殺、殘酷的鎮壓,以及決不容忍任何新異思想和自由精神的文化獨裁氛圍,令這位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一歐洲」的沉淪而深感絕望。1942年2月22日,在孤寂與理想破滅的痛苦當中,他與他的第二位夫人一起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結束了作為人道主義者與和平主義者的一生。

除了詩劇《耶雷米亞》、悲劇《伏勒波尼》〈1927)、歌劇《沉默的女人》 (1935)之外,茨威格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小說創作和傳記文學方面。最重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初次經歷》 (1911)、《馬來狂人》 (1922)、 《恐懼》 (1925)、 《感情的迷惘》 (1927);長篇小說《焦躁的心》(1938);傳記作品《三位大師》 (1920,為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傳)、 《羅曼·羅蘭》 (1921)、 《同精靈的斗爭》 (1925,為德國作家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采作傳)、 《三位詩人》(1928,為托爾斯泰、斯丹達爾和卡薩諾瓦作傳)、《約瑟夫·福熙》 (1929)、 《精神療法》 (1932,為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等人作傳)、 《瑪麗·安托瓦內特》 (1932)、 《瑪麗亞·斯圖亞特》 (19,3.6)等。他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 (1942),小說集《象棋的故事》 (1941)以及未完成的長篇傳記作品《巴爾扎克》 (1946),都是在他逝世以后出版的。1982年,在作者的遺稿中,人們又發現了另一部長篇小說的手稿《富貴夢》。

偏愛表現心理和意識流動過程可以說是20世紀西方小說創作的一大顯著特征。作為一個現代小說家,茨威格與時代主潮的合拍毋庸見怪。然而,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在傳記作品的創作中,茨威格都表現出了對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寫的特別鍾情,力求「從心理的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這不可不謂是他的一個鮮明特色。他有一個特殊的稱謂: 「Austrian writer of sensitive psychoanalytic biographies」 (奧地利敏感的心理分析傳記作家),表明他擅長於以一種仿佛感同身受的心理分析方式,着意表現傳記主人公的心靈、遭際和命運。由此可以想見,他的傳記作品不會拘泥於史實,突出的是性格、情感、思想、意識和精神。

茨威格的傳記文學創作不僅文字優美流暢,具有獨特的藝術欣賞性,同時更兼備強烈的人文情懷,充滿了對人類的博愛與自由的頌揚,對相互平等、寬容與和諧的幻想。對於他,人的思想價值和精神自由獨具一種神聖的魅力,絕對不容一絲一毫的褻瀆。這些特點在《異端的權利——卡斯特里奧反抗加爾文》 (1936)中同樣表現得十分突出。雖然這部記述加爾文、卡斯特利奧和塞文特斯等人鮮為人知的經歷的傳記並不是他最為著名的作品,甚至連知曉者都為數不多,但它的可讀性和感人的力量,、尤其是其中所透射出來的那種對人類信仰自由與寬容精神的吁求和激情,並不亞於房龍的那部名震遐邇的著作《寬容》。考慮到這兩部作品幾乎都出版於同一時期——縷述人類思想發展歷史、倡言思想自由、主張寬容異見、譴責獨裁思想的《寬容》初版於1925年,再版於1940年,——都以希特勒暴政開始橫行世界這樣一段歷史作為背景,認為二者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似乎不算是一種過分的評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