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衡先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的樸學傳統,而又銳意采用科學的方法,使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于近代化。他在這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馬衡先生同時還是一位有力的文物保護者。中國古代文物,不僅多因他而得到闡明,也多因他而得到保護。
本書將為您再現馬衡先生一生的眾多生平事跡!
本書實際上是根據所收集資料。對爺爺的一生的方方面面進行考研,用自己的心靈和爺爺進行溝通,把各方面的資料系統化,進行歸納整理。
全書包括了曾祖父因禍得福改換門庭、幼年從師葉浩吾、官商聯姻娃娃親、南洋公學中途輟學、吳昌碩題書凡將齋等部分。
目錄
代序 郭沫若
厥功甚偉其德永馨——紀念馬衡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鄭欣淼
前言
曾祖父因禍得福改換門庭
幼年從師葉浩吾
官商聯姻娃娃親
南洋公學中途輟學
吳昌碩題書凡將齋
“出污泥不染”一家兩制
初出茅廬
1 《論漢碑書體》
2 孔德學校
3 處亂世不驚恪守“君子不黨”
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
1 搶救清官檔案
2 走向現代考古學
3 中日學者共創東方考古學會
4 “中瑞西北聯合考察團”成果
5 燕下都考古發掘留下終生遺憾
6 北大考古學會舉步維艱
“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廣交學人同道只論學術不分政見
1 四請王國維
2 與錢玄同之交往
3 和胡適的情結
4 詩文會三沈敘不同情緣
5 爺爺的忘年交
6 張綱伯為爺爺解困
結交廠肆碑估掌握文物信息
1 搶救敦煌壁畫
2 搶購山西稷山興化寺壁畫
3 甘肅新莽權衡失而復得
4 “無咎無恙”
5 廠肆碑估黃伯川
曾經守護故宮的人們
“用人要用忠誠扎實之士”
國寶南遷紀實
遙矚峨眉見一斑
1 大足馬衡碑
2 功超“魯壁”
3 窺視爺爺唱《思凡》
抉擇
從頭越
1 引路人王冶秋
2 毛澤東太和殿慶“八一”
3 班禪進京軼事
4 “國防不足憂矣”
5 爺爺爭國寶的故事
6 論“責任問題”
7 黨代表
8 爺爺的遺願
七旬老叟奉命南下鑒寶
1 乾隆命名“三希堂”
2 莊尚嚴話說《中秋》、《伯遠》
3 周總理下令赴港購國寶
《舊墨記》再現馬衡《附識》手跡
回眸“易案”是是非非
1 易院長親信自亂陣腳
2 圖小利李宗侗引火燒身
3 易院長被迫辭職,馬衡臨危受命
4 吳瀛︰“我無論如何要出這口惡氣”
“三反”運動禍起蕭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 故宮的“三反”運動
2 圓夢——跋著《漢石經集存》
3 北京城建曾經付出的沉重代價
4 最後的日子
5 馬衡捐獻文物一瞥
多余的話
附錄1:馬衡生平大事年表
後記
厥功甚偉其德永馨——紀念馬衡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鄭欣淼
前言
曾祖父因禍得福改換門庭
幼年從師葉浩吾
官商聯姻娃娃親
南洋公學中途輟學
吳昌碩題書凡將齋
“出污泥不染”一家兩制
初出茅廬
1 《論漢碑書體》
2 孔德學校
3 處亂世不驚恪守“君子不黨”
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
1 搶救清官檔案
2 走向現代考古學
3 中日學者共創東方考古學會
4 “中瑞西北聯合考察團”成果
5 燕下都考古發掘留下終生遺憾
6 北大考古學會舉步維艱
“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廣交學人同道只論學術不分政見
1 四請王國維
2 與錢玄同之交往
3 和胡適的情結
4 詩文會三沈敘不同情緣
5 爺爺的忘年交
6 張綱伯為爺爺解困
結交廠肆碑估掌握文物信息
1 搶救敦煌壁畫
2 搶購山西稷山興化寺壁畫
3 甘肅新莽權衡失而復得
4 “無咎無恙”
5 廠肆碑估黃伯川
曾經守護故宮的人們
“用人要用忠誠扎實之士”
國寶南遷紀實
遙矚峨眉見一斑
1 大足馬衡碑
2 功超“魯壁”
3 窺視爺爺唱《思凡》
抉擇
從頭越
1 引路人王冶秋
2 毛澤東太和殿慶“八一”
3 班禪進京軼事
4 “國防不足憂矣”
5 爺爺爭國寶的故事
6 論“責任問題”
7 黨代表
8 爺爺的遺願
七旬老叟奉命南下鑒寶
1 乾隆命名“三希堂”
2 莊尚嚴話說《中秋》、《伯遠》
3 周總理下令赴港購國寶
《舊墨記》再現馬衡《附識》手跡
回眸“易案”是是非非
1 易院長親信自亂陣腳
2 圖小利李宗侗引火燒身
3 易院長被迫辭職,馬衡臨危受命
4 吳瀛︰“我無論如何要出這口惡氣”
“三反”運動禍起蕭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 故宮的“三反”運動
2 圓夢——跋著《漢石經集存》
3 北京城建曾經付出的沉重代價
4 最後的日子
5 馬衡捐獻文物一瞥
多余的話
附錄1:馬衡生平大事年表
後記
序
馬衡先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
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的樸學傳統,而又銳意采用科學的方法,使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于近代化。他在這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馬稀先生同時還是一位有力的文物保護者。中國古代文物,不僅多因他而得到闡明,也多因他而得到保護。
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時期,馬先生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之職,故宮所藏古物,即蒙多方維護,運往西南地區保存。即以秦刻石鼓十具而論,其裝運之艱巨是可以想見的。但馬先生從不曾以此自矜功伐。
馬先生為人公正,治學謹嚴;學如其人,人如其名;真可謂既衡且平了。
馬先生復能詩,善書,工篆刻。一九三九年同寓重慶,曾以青田石為我治印一枚,邊款刻“無咎”二字。今以鈐于文末,以見一斑。
凡德業之以蓋人者,人不能忘之。馬先生雖頗自謙,然其所成就,已應歸于不朽。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五日 郭沫若
他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的樸學傳統,而又銳意采用科學的方法,使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于近代化。他在這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馬稀先生同時還是一位有力的文物保護者。中國古代文物,不僅多因他而得到闡明,也多因他而得到保護。
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時期,馬先生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之職,故宮所藏古物,即蒙多方維護,運往西南地區保存。即以秦刻石鼓十具而論,其裝運之艱巨是可以想見的。但馬先生從不曾以此自矜功伐。
馬先生為人公正,治學謹嚴;學如其人,人如其名;真可謂既衡且平了。
馬先生復能詩,善書,工篆刻。一九三九年同寓重慶,曾以青田石為我治印一枚,邊款刻“無咎”二字。今以鈐于文末,以見一斑。
凡德業之以蓋人者,人不能忘之。馬先生雖頗自謙,然其所成就,已應歸于不朽。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五日 郭沫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