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作者19世紀末在中國生活、工作的經歷。但其親身經歷中雜糅了傳說和想象,可以說這本書的與作和出版主要還是為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

盡管此書不是一本嚴肅的學術作品,但是當年在影響英國普通大眾對中國的看法上,所起的作用恐怕比前者更大,因此有助於我們了解此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之所以發生的背景。至於書中或多或少保存的當年景象,自然也成了回憶的參照。
 

目錄

一、在上海
二、中國仆役
三、可愛與大鍾
四、天朝淑女王素潔
五、私家偵探
六、蘇州城
七、命運印鑒
八、總稅務司和中國海關
九、中國新年
十、在風順輪上
十一、芝罘大飢荒
十二、動物神話
十三、梁阿頭的屏風
十四、遭遇走私犯
十五、廈門和漳州
十六、毒蛇的氣息
十七、雲里和他的命運
十八、廈門和南澳海盜案
十九、淡水與基隆
二十、巡撫劉銘傳和邵友濂
二十一、出海
二十二、海口與瓊州
二十三、詩人蘇東坡
二十四、夜游香港
二十五、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案子
二十六、廣州之行
二十七、文武廟和游行隊伍
二十八、香港大瘟疫
二十九、集火花
三十、清朝官吏
插圖一覽表
小販與買家
上海平面圖
碾米
蘇州淑女
廣東婦女
吸鴉片
煙具
討價還價
浪漫庭園
清朝官吏
吃飯
方耀將軍的名帖
芝罘李鴻章祠
脫粒
芝罘飢荒
芝罘飢荒
芝罘飢荒
芝罘飢荒
芝罘飢荒
芝罘飢荒
作者夫婦像
從東海灘望芝罘
廈門萬石岩廟
萬石岩廟西門
萬石岩廟另外一個景觀
廈門仙足廟
處決「南澳」案海盜
行刑後
水牛
海口廟門
中國寶塔
打場
從九龍看香港
書院入口處
插秧
廟內 廣東
船上村庄 廣東
光塔廣東
河邊景色
文武廟 香港
作者收集的火花
 

外國人來華,大致始於兩漢,繼之於唐,盛之於元,明清之際出現了大舉涌入的先兆,到晚清時期才形成一般巨大潮流。國外發展至今的一門古老而又新興的學科——海外漢學,其發祥時代的第一階段,便是「游記漢學」,亦可稱之為「記實漢學」(游記、航海記、出使報告、經商報告、日記、札記、書簡、考古報告);其後發展為「宏觀漢學」,即譯注中文基本經典和全面籠統地介紹中國;最後才發展成經院式的漢學研究,將漢學納入到了全人類整體的學術研究范圍中。中國人很早就曾出西域、東渡日本或下南洋。外國人也不斷來華,與中國社會各界接觸。這就是中國人走向世界和了解世界之肇始,同時也是外國人了解中國並與中國人民交往之源緣。不過,兩漢時期的外國人入華,主要還是為了朝拜天朝上國、入貢和從事貿易等,尚談不到科學和學術方面的探討。

外國人的來華游記,除了日本遣唐使的歷次報告之外,就是元代入華的方濟各會士們了。如柏朗嘉賓(Jean de Plan Carpin,1182—1252年),他於1245—1247年使蒙古並參加貴由汗的登極大典,回國後向教廷提交了《蒙古史》的出使報告。他的使命是游說蒙古人與西方基督教國家結盟以聯合對抗撒拉遜人,同時也充滿了刺探蒙古人實力的「間諜」角色。他的外交使命徹底失敗了,卻提供了西方有關亞洲人類學、宗教學和史地學的第一部真正的科學論著。繼此之後,又有魯布魯克(Guillaume de Roubrouck,1215—1270年)於1253—1255年出使蒙古,鄂多立克(Oboric de Prodenone,1286—1331年)於1318—1328年出使中國,馬可·波羅於1271—1295年出使中國,孟德高維諾(Jean de Mont—Corvin,1247—1328年)於1289—1328年任北京大主教等。其中最有影響者,非馬可·波羅及其傳世名著《寰宇記》(1298年)莫屬。西方學術界有一種說法:「馬可·波羅活著的時候發現了中國,死後發現了美洲。」因為哥倫布正是由於在閱讀馬可·波羅著作時受到啟發,為尋找「契丹」和「日本國」,才發現了美洲大陸。這個時期的外國來華人士,必須受中國政府的嚴格節制。這既是朝貢體制的產物,又具有外交特色,企圖與中國結盟而反對其他的政治和經濟的潛在對手。南洋與中亞的來華人員,大都是為在朝貢名義的掩飾下經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來華人士當屬後者。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