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美國文學史(第五卷)詩歌與批評1910年—1950年

劍橋美國文學史(第五卷)詩歌與批評1910年—1950年
定價:588
NT $ 512
 

內容簡介

迄今關于現代美國詩歌和文學批評最全面的論述。

本書對美國多種文學流派以及各個時期的文學作品進行了廣泛的、跨學科的論述。美國文學材料的擴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作品以前曾被忽視,最近才被重新發掘出來,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而在美國文學材料擴大的同時,對這些材料進行研究的方法,無論就其數量還足多樣性而言,都在急劇增長。

書中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這段文學史,這些視角又通過詩歌和文學批評的一個共同的核心悖論相連。安德魯‧杜波伊斯和弗蘭克‧蘭特里夏在羅伯特‧弗羅斯特、T.S.艾略特、埃毖拉‧龐德以及沃萊斯‧史蒂文斯的作品中找到了藝術源于文化的發展主線。

他們論述了在一個民主的、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中創造文學作品的現實使得最大膽的現代主義者也小得不向商業報酬的需要妥協。愛蓮娜‧拉馬洛‧桑托斯通過對各種作者的關灃拓寬了詩歌領域的範圍,特別是將關注焦點集中于格特魯德‧斯泰因、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哈特‧克萊恩、H.D、瑪麗安娜‧穆爾以及蘭斯頓‧休斯,因為這些人都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對現代作家必須要“創新”有其自已的理解。

威廉‧凱恩描述了文學評論界所做出的相應成就。通過將社會和思想史與文學傳記相結合,他追溯了國際主義學術審美學的興起以及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學演變成為一項系統學術研究的過程。綜合看來,這三方面的敘述揭示了現代主義詩歌的驚人成就,將其文化、體制和審美方面的復雜性表現得淋灕盡致。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序言
資本文化中的現代主義抒情詩
前言
1 詩集與讀者,從高雅到現代
2 羅伯特‧弗羅斯特
3 沃萊斯‧史蒂文斯
4 TS艾略特
5 埃茲拉‧龐德
後記
機器時代的詩歌
前言
1 格特魯德‧斯泰因︰采用重復技巧的詩歌大師
2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找尋西部方言的人
3 HD︰游走于兩個世界之間的詩人
4 瑪麗安娜‧穆爾——貪婪的沉思
5 哈特‧克萊恩︰拷問歷史
6 蘭斯頓‧休斯︰現代主義的色彩
文學評論
前言
1 締造美國的文學
2 知識分子、文化評論家和文人學者
3 南方人、平均地權論者和新批評現代評論機構
大事年表(1910—1950)
參考書目
索引
 

能夠把這部美國文學史介紹給中國讀者,是本人莫大的榮幸——這種榮幸標志著兩種文化富于戲劇性的會合。美國文學傳說也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而中國文學傳說則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美國文學在一個方面卻比較年長︰它是現代世界所誕生的第一個國家的產物。當然,在歐洲定居者到達以前,美國印第安人(或稱土著美國人)已經在今天叫做美國的這片領土上居住了數千年之久,但是他們擁有的是口頭文學而不是書面文學。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美國文學傳統基本是使用英語的作家們的產物。它始于16世紀末17世紀初,最初是由英國殖民者撰寫的,它是這些新興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先驅們創作的記敘文、布道文、日記和詩歌。19世紀,它隨著工業資本主義在大西洋兩岸的勝利而繁榮興旺;在我們這個時代,它作為自由主義、自由經營和市場開放的西方主要國家的文學依然經久不衰。

美國文學發展的結果是形成了一個比歷史悠久、方面眾多、異彩紛呈的中國文學統一得多的作品主體;在對現代性的種種狀況進行表述方面,它也是世界上年代最長久、內容最復雜的民族文學。它是一種富于個人主義和冒險精神的文學,一種擴張和探索的文學,一種蘊涵種族沖突和帝國征服的文學,一種折射大規模移民和種族關系緊張的文學,一種反映資產階級家庭生活和個人自由與社會限制不斷斗爭的文學。這些文學作品從探討自然和“自然人”方面的問題轉向探討異化、歧視、城市化和地區及種族暴力方面的問題。它們受到一種民主美學的啟迪(與人們所理解的那種歐洲“舊世界”的精英統治論針鋒相對)——這是一種“普通人”和“尋常事”的美學;不同凡響的是它們對建立在奴隸制、土地的剝奪和資本主義的貪婪等基礎上的文化犯下的種種暴行進行了持續的批評(這種批評往往成為激烈的譴責)。最後,這是一種始終由于有關身份的雙重焦點而著稱的文學︰一方面它把這個國家奉為未來的土地, “明天之國”,試圖制造一種關于“美國”的救世神話;另一方面它又進行自我折磨,對于身為“美國人”意味著什麼懷著一種極其痛苦的焦慮。對于中國作家來說,中國的概念是一個關于悠久歷史的問題——關于綿延數千年之久的各種神話、傳說和事件的問題。而美國作家所一心追求的是重新創造自己身份這個含義深刻的現代主義問題。

自19世紀初以來已有幾部美國文學史問世,但是其中鴻篇巨制之作只有三部。這三部文學史實際上記錄了美囿的成長歷程。第一部出版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7年,當時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初露鋒芒;第二部面世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的1948年,當時美國充分展現了其經濟和軍事大國的實力。我們這部文學史是20世紀末葉全球化的產物,此時民族主義的含義本身已經受到質疑,在美國,對文化內聚力的一些基本說法有了一種新的、批判的意識。

這種新的意識表現為兩種形式,即歷史的形式和知識的形式。在過去30年間,學者們揭露了這個國家歷史上受到壓抑或者被人忽視的各個方面。我們已經認識到婦女和少數民族作品的重要性,非裔美國文化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地域”作家們諸多貢獻的重要性3我們也已經認識到某些包羅萬象的概念(包括“美國人”和“文學經典”之類概念)與其說是揭示了美國的生成過程,毋寧說是掩蓋了這一過程。在知識方面,我所說的新意識與文學批評中心權威的崩潰密切相關。過去的30年是眾多激烈競爭的理論和批評流派繁榮興盛的年代︰解構主義、女權主義、“同性戀”理論、新馬克思主義、讀者反應理論、新歷史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等等。這部八卷本美國文學史是第一部著力展示一個意見分歧的時代而不是特意表述一種正統觀念的巨著。我們無意一勞永逸地為千秋萬代提供一篇關于美國文學的故事;我們無意佯稱發現了我們國家文學傳統發展獨一無二的真正關鍵。恰恰相反,這部文學史代表了一代美國學者的獨特觀點(一種多元主義,有時互相矛盾,常常變化無常的觀點),一種己經從本質上對這個領域的邊界加以拓展和重新確定的觀點。

因此這部文學史采用了與以前幾部文學史不同的格式。我在本書的序言里比較詳細地討論了這種差別。為了適合這篇序言的目的,我要強調兩點,第一點是關于分歧的問題。此前幾部文學史不是基于有關文學、歷史及其二者之間關系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假定(即所有撰稿人一致贊同的文學一歷史共識),就是基于權威“文學史名家”的某種宏論。而這兩種選擇對我們來說都是行不通的。如上所述,我們這部文學史反映了多種多樣的評論方法和途徑,其中不乏互相矛盾之處,但是每一種方法和途徑都代表著當前文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要強調的第二點有關我們這部文學史每一部分(專論)不同尋常的篇幅。以前所有合作編寫的文學史都要求專家就有關主題撰寫較短的文稿︰例如用15頁篇幅論述南方小說家威廉‧福克納,用五頁篇幅論述清教徒詩人安伯科維奇作為一位學者在幫助我取得進展方面功不可沒。他在學術方面的高標準和為人的耐心始終鼓舞著我。最重要的是,感謝我的妻子伊麗莎白‧感謝她不離不棄的支持和陪伴。

喬納森‧福蒂斯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