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國讀者
序言
關於天賦
布羅茨基的世界:事先提出的幾點看法
詩歌的益處
對於詩人的生平進行描述是可能的嗎?
第一章 彼得堡人
布羅茨基的故鄉
雙親
最初的印象(戰爭)
與生俱來的特性
作為教育手段的城市
在學校
城郊
布羅茨基的修養
猶太人布羅茨基
第二章 雜工
最初的工作
在勘查隊
青年布羅茨基的社會地位
年輕時的閱讀圈
波蘭影響
現代主義
初識詩歌
50年代末的列寧格勒詩歌
布羅茨基青年時期的詩作
迫害的開始
烏曼斯基小組
撒馬爾罕事件
第三章 學生
風格的形成
鮑里斯·斯盧茨基
列寧格勒的文學小組
葉夫蓋尼·萊茵:哀歌藝術
與阿赫馬托娃相識
瑪麗娜·巴斯馬諾娃和《獻給奧古斯都的新章》
第四章 寄生蟲
Annus mirabilis,1964—1965年間:意識形態
布羅茨基在列寧格勒遭遇的迫害
在卡納特契科沃別墅。《幸福之冬的歌》
被捕和預審
在普里亞什卡
審判
捍衛布羅茨基運動和布羅茨基的國際知名度
獄中
第五章 祭品
Annus mirabilis,1964—1965年間:流放諾連斯卡亞
1964—1965年間的布羅茨基和巴斯馬諾娃
英美詩歌
諾連斯卡亞的頓悟
為使布羅茨基結束流放而進行的斗爭
第六章 詩人
流放之後:1965—1972年間
布羅茨基和莫斯科的文學家們
在列寧格勒出版詩集的嘗試
《曠野中的停留》
兩部長詩之一:《以撒和亞伯拉罕》
兩部長詩之二:《戈爾布諾夫和戈爾恰科夫》
離開蘇聯
第七章 非哲學家
布羅茨基眼中的世界(緒論)
詩與政治
祖國的感覺
布羅茨基世界中的「亞洲」
信仰問題
布羅茨基眼中的世界(結論)
存在主義
第八章 美國人
來到西方:奧登
布羅茨基在美國
卡爾·普羅菲爾和「阿爾迪斯」
《美好時代的終結》和《話語的部分》:詩律哲學
《美好時代的終結》和《話語的部分》:出版
講台上的布羅茨基
布羅茨基的紐約
旅行
朋友和敵人
「非相見」:布羅茨基和納博科夫
布羅茨基和索爾仁尼琴對美國的態度
阿富汗事件和波蘭事件
布羅茨基和索爾仁尼琴
第九章 獲獎者
榮譽和金錢
美國校園的政治和風尚
布羅茨基的情色詩
《烏拉尼亞》
英語中的布羅茨基
散文創作
諾貝爾獎
第十章 未歸人
祖國的變化
《民主!》及其他現實題材作品
繁忙時期:1990—1995年間
疾病
布羅茨基詩中「面向死亡的存在」
去世
作者的話
附件一:布羅茨基生平和創作年表
附件二:詩歌新概念(洛謝夫訪談錄)
譯後
譯者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