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導論
第一章 制造績效
1.1 為何轉變
1.1.1 石器時代經濟——分/kg
1.1.2 工業經濟——歐元/kg
1.1.3 績效經濟——百萬歐元/g
1.2 績效經濟:如何運作
1.2.1 智能解決方案——知識創造財富
1.2.2 探索科學和技術進步——與不確定性共存
1.2.3 預防策略
1.2.4 知足策略
1.2.5 系統解決方案——智能解決方案
1.3 變革動力
1.3.1 膽識
1.3.2 作為推動力量的社會科學
1.4 如何克服障礙
1.4.1 經濟的區域化
1.5 如何衡量
第二章 全過程管理績效
2.1 為何轉變
2.1.1 湖泊經濟和環形經濟模式下的物品使用
2.1.2 就地創造就業機會
2.1.3 追求成本效率
2.1.4 提高企業和國家競爭力
2.2 湖泊經濟和環形經濟模式:如何運作
2.2.1 湖泊經濟
2.2.2 環形經濟
2.2.3 湖泊經濟和環形經濟背後的原則
2.3 湖泊經濟:對實物資產的最優化管理
2.3.1 從消費向財富的轉變
2.3.2 基礎設施和耐用品的湖泊經濟
2.3.3 湖泊經濟中的設備運營商
2.3.4 化學元素的湖泊經濟
2.4 環形經濟——再使用和再銷售的藝術
2.4.1 環路1的案例:產品服務壽命的延長
2.4.2 環路2的案例:化學元素的環形經濟
2.5 變革的動力
2.5.1 追求最強的競爭力
2.5.2 科學和技術的創新
2.5.3 商業模式的創新
2.5.4 文化創新:「關懷」指標
2.5.5 以自給自足作為驅動力
2.6 如何克服困難
2.6.1 創造失去的工具
2.6.2 創造缺失的支持
2.6.3 為產品的再利用提供激勵手段
2.6.4 開設缺失的大學課程和教育支持
2.6.5 為創新提供激勵:框架條件的作用
2.7 如何衡量
第三章 銷售績效
3.1 功能服務經濟模式下的績效銷售
3.1.1 「時間要素」
3.2 為何轉變
3.2.1 通過延伸績效責任來導入「時間要素」
3.2.2 績效銷售與產品銷售之比較
3.2.3 對經濟獨立且資源富足國家保證資源供給
3.3 功能服務經濟:如何運作
3.3.1 服務經濟的起源
3.3.2 從服務經濟到功能經濟
3.3.3 從供應鏈到績效鏈
3.3.4 X-PS:各種B2B績效服務
3.3.5 X-MS:領先的B2B管理服務部門
3.3.6 私人融資業務模式
3.3.7 基於績效的物流服務
3.3.8 GMS——大眾管理服務
3.3.9 大眾房屋管理服務
3.3.10 大眾能源管理服務
3.3.11 大眾交通管理服務
3.3.12 大眾消費品管理服務
3.4 變革動力
3.4.1 作為變革動力的市場競爭力
3.4.2 作為變革動力的法制體系
3.4.3 作為變革動力的科技
3.5 如何克服障礙
3.5.1 企業文化的全球性競爭
3.5.2 法制體系的全球性競爭
3.5.3 市場的內在障礙
3.6 如何衡量
第四章 可持續性與績效經濟
4.1 偉大的混沌系統
4.1.1 可持續性的概念
4.1.2 績效經濟的質量立方體
4.1.3 經合組織的脫鉤和復合型指標
4.1.4 全球資源消耗狀況
4.2 績效經濟模式對於新興國家的適用性
4.3 績效經濟模式對於發達國家的適用性
4.3.1 何為變革的動力
4.4 績效、文化和可持續性之間的聯系
注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