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講述了:在太陽系眾多的行星之中,有幾顆是以我國古代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有一顆星被命名為「沈括」。沈括(1031—1095),字存中,晚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沈括出生在一個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沈周,歷任平泉縣令,潤州、泉州知州,開封判官,江東按察使,太常少卿等職。母許氏,蘇州吳縣人。兄披,曾任國子博士、雄州安撫副使。幼年的沈捂即隨父親四處漂泊,轉徙南北,忽而潤州,忽而泉州,忽而京城,忽而金陵。這使得沈括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下層人民的生活。直到晚年,他還孜孜不倦地在《筆談》、《良方》、《忘懷錄》等書中娓娓講述自已幼年隨父仕宦的見聞,這為他後來人生觀的形成及巨大成就的取得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沈括在二十四歲時,「以父任為沭陽主簿」,沭陽縣在海州,主簿是縣令的助手。當時,由於沭陽縣令在興修水利的過程中極其苛暴,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沈括代理了縣令一職,平息民亂,主持治沭工程,開百渠九堰,得良田七千頃。二十五歲時,他奉命攝海州東海縣令,次年,為准備科舉考試,沈括客居宣州寧國縣,在此期間,他曾親歷蕪湖萬春圩的治理過程。
嘉(礻右 you)八年(1063),沈括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揚州司理參軍。治平二年(1065)經淮南路轉運使張龔推薦,朝廷任命沈括編校昭文館書籍並參與詳定渾天儀諸事。熙寧元年(1068),沈括遷館閣校勘。八月,母卒於京城,沈括辭官,護送母親靈柩歸葬錢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