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與民族文化(第三輯)

宗教信仰與民族文化(第三輯)
定價:474
NT $ 412
 

內容簡介

《宗教信仰與民族文化》(第三輯)是一本很有趣的論文集。書中有對民族歷史的追尋,有對各種宗教信仰的探討,有對外國各學術流派的介紹,更有對田野調查的形象描繪。《生前開顱,還是死後穿孔?》是對中國5000年前即有開顱術的商榷文章,有理有據,令人信服。《博采百家匯聚成流》則對北京文化包容性進行了全方位解讀。另外,《妙意童真末後收五十三門一關鈕》等文也很有新意。總之每一篇論文都有特色、有深義、很耐讀、讀後定會受益匪淺。
 

目錄

邊緣文化——現代文化的平面研究
象征人類學理論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簡介
歷史人類學與人類學意義上的歷史
西方人類學「歷史化」的學術動因分析
西方宗教人類學理論回顧
人類學田野調查中的矛盾與困境
生前開顱,還是死後穿孔?——關於「中國5000年前開顱術」之商榷
中國歷史上文身習俗的功能與象征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中右與左的象征——以《禮記》為例
薩滿教的獸主信仰
薩滿教的烏麥信仰
妙意童真末後收五十三門一關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概覽
元代二十諸天的圖像志考察——以《護國寺元人諸天畫像贊》為中心
淺談浙江農村廟宇神明和信眾的關系——以寧波市象山縣為例
浙江農村佛教信仰現狀調查——以寧波市象山縣為例
博采百家匯聚成流——從多種宗教雜處混設狀態看北京文化的包容性
延邊地區基督教信仰的由來與發展(19世紀末至20世紀60年代)
三十年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自我、他者與國家——福建琴江滿族的認同
阿圖什的巴拉外提麥西萊甫
佤族的寨門習俗
寄生在同一個鏈條上的兩害——烏魯木齊市販毒、吸毒人群與艾滋病人群的相關研究
性格中的排斥與相容——讀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的研究機構。從學科的設置和專業方向來看,包括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經濟學、宗教學、文獻學、政治學、法學、國際關系、影視人類學、民俗學、古文字學等,還包括蒙古學、藏學、突厥學等專門的學科。這些學科和專業方向的多樣化構成了研究所的多學科、綜合性特點,而這些學科的研究對象則是人類社會民族現象及其發展規律,著重於對不同歷史階段和不同含義的民族共同體(people、ethnos、nationality、nation、ethnic group)及其互動關系的研究,顯示了研究所諸多學科的共同指向。研究所以民族學和人類學冠名的目的是為多學科建構一個共同的學術平台,在研究對象統一性的基礎上實現多學科的互補與整合,在多學科的視野中建立綜合性研究優勢,增強中國民族學和人類學的學科性發展。

人類社會的民主現象及其所伴生的民族問題,是人類社會最普遍、最復雜、最長久、也是最重要的話題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古代文明延續不斷的東方國度,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多民族的互動關系不僅是歷朝各代最突出的社會現象之一,而且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不斷發展的重要動能。因此,中國幾千年來的民族現象和各民族的互動關系,為我們解讀人類社會的民族現象及其規律性運動提供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古代模式。《禮記·王制》中說: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背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譯。

這就是中國先秦文獻中所記載的「五方之民」說,可謂中國最早具有民族志意義的記錄。它所提示的內涵,對我們今天認識和理解民族現象也是啟迪頗多的。例如,構成民族特征的文化差異的自然基礎是生態環境,即在「天地寒暖燥濕」、「廣谷大川」等不同生態環境中生存的人類群體「皆隨地以資其生」所表現的「異俗」,「五方之民」在民居、飲食、服飾、工具、器物等方面的「異制」,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價值觀念及其相互溝通的中介(翻譯)等。其中也包括了處理「五方之民」互動關系的古代政治智慧,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可以說,中國是一個有民族學傳統且民族學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

古往今來、時過境遷堆原中國已經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這一進程正在展示現代民族進程的發展前景,它同樣會對現代人類社會的民族現象及其發展前景提供一種范式,也就是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成功例證。當然,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進程中,在解決民族問題方面,我們不僅面對著中國56個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歷史重任,而且也面對著全球化時代多民族的大千世界。無論是內政治理,還是融入國際社會,廣義的民族問題仍舊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課題。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特征和普遍反應是經濟文化的發展問題,這是由當代中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基本矛盾所決定的。同時,我們也面對著一些棘手的問題,如「台獨」問題、達賴集團問題、「東竇」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問題,以及世界范圍和周邊國家民族問題的交互影響。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為我們提供了責無旁貸的研究任務。履行這一職責需要我們付出多方面的艱辛努力,其中學科建設是最翻天覆地的保障。

科學化是學科建設題中之義,任何一門學科只能在科學化的過程中實現發展。中國的學術傳統源遠流長,也形成了諸多學科性的研究領域。近代以來,隨着西學東漸,中國的學術事業在不斷吸收西方科學規范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現代學科的分化,其中民族學、人類學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在與世界學術領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取得了新的發展和顯著的成就,哲學社會科學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但是,能否充分地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這種作用,涉及諸多因素,而學科建設所包含的指導思想、基本概念和范圍、學科理論、研究方法和學術規范等方面的內容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體現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成果,不僅對推進學科建設至關重要,而且也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不可或缺的內在條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的啟動,是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重要舉措。我所推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叢書·民族學人類學系列是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舉措所做出的一種嘗試。

如上所述,我研究所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的研究機構,經過學科調整和研究室重組,研究所內的大部分學科都納入了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如民族理論、民族歷史、民族語言、語音學和計算語言學、民族學(社會文化人類學)、世界民族和諸多專業方向。因此,這套叢書的出版及其所關涉的研究內容也體現了多學科的特點。這套叢書根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的學科建設要求,或以學科或以專題反映我研究所科研人員新近的研究成果。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協議的要求,在今后幾年中,我研究所列入工程范圍的學科和專業方向將完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而這套叢書則主要反映這一過程中的階段性學術成果。

2003年,我國獲得了2008年國際人類學民族學世界大會的舉辦權,這對中國的民族學和人類學以及廣義的民族研究事業來說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也是與來自世界各國的民族學家、人類學家進行廣泛對話和空前交流的機會,同時這也意味着是一次挑戰。我們不僅需要展現中國各民族的現代發展成就,而且需要在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方面推出一批又一批引人注目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因此,加強民族學、人類學的學科建設,整合傳統民族研究的學科性資源,做好充分的學術准備,是今后幾年我國民族學、人類學界的重要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套叢書的陸續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也將體現我研究所為迎接這次世界大會所進行的學術准備。

在此,我們非常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這套叢書的出版給予大力支持和真誠幫助,也期待着廣大讀者給予關注和指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赤時遠
2004年6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