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探尋生命的真實》一書,乃張公尚德先生于湘潭道南書院主持七日禪修,一時蘊識含靈之士雲集,皆以禪定力,服智慧藥,成為一大傳法因緣盛事,授業弟子黃君高正博士辭去格林威治大學教授任職,掩關潛修,費時月余,依據錄音如實記錄之語匯也。先生早年曾就讀台灣大學哲學系,師事殷海光、方東美、陳康諸名宿,覃思探問,孜孜勤學,晚年嘗撰回憶之文,以為浸淫既久,沾溉頗深,燻習甚重,影響終生,實為日後契入形上本體之增上善緣。同時又與禪門巨擘南公懷瑾交往,徘徊于哲學與宗門之間,備嘗人生艱難,飽覽世事滄桑,力求超拔于其間,而又回饋于社會,從未放棄修行內證之工夫,最終于四十八歲大獲證悟,得千聖不傳之心印。證境中只覺虛空須彌粉碎,大地平沉,有如脫胎換骨,死而後生,可謂經歷千徑萬蹊,最終收拾行裝回家。
目錄
序
第一天 四月十五日(農歷三月十日)
天地一氣
念頭
《黃帝四經》
本來如此
不可思議境界
第二天 四月十六日(農歷三月十一日)
第三天 四月十七日(農歷三月十二日)
大哥大
不相應
將念頭打死
人杰地靈
如何空念頭?
達摩書院
達摩書院院旨
達摩書院繼承的禪
小參報告一
煩惱、菩提與解脫
第四天 四月十八日(農歷三月十三日)
歸元
悟
放下
八指頭陀
小參報告二
第五天 四月十九日(農歷三月十四日)
阿陀那識甚深細
因果律與我思故我在
分別
不要了
治國七法
心經
十八空
第六天 四月二十日(農歷三月十五日)
淺釋《楞嚴法要串珠》
找不騙的人
緣
小參報告三
第七天 四月二十一日(農歷三月十六日)
無語
第一天 四月十五日(農歷三月十日)
天地一氣
念頭
《黃帝四經》
本來如此
不可思議境界
第二天 四月十六日(農歷三月十一日)
第三天 四月十七日(農歷三月十二日)
大哥大
不相應
將念頭打死
人杰地靈
如何空念頭?
達摩書院
達摩書院院旨
達摩書院繼承的禪
小參報告一
煩惱、菩提與解脫
第四天 四月十八日(農歷三月十三日)
歸元
悟
放下
八指頭陀
小參報告二
第五天 四月十九日(農歷三月十四日)
阿陀那識甚深細
因果律與我思故我在
分別
不要了
治國七法
心經
十八空
第六天 四月二十日(農歷三月十五日)
淺釋《楞嚴法要串珠》
找不騙的人
緣
小參報告三
第七天 四月二十一日(農歷三月十六日)
無語
序
《探尋生命的真實》一書,乃張公尚穩先生于湘潭違南書院主持七日禪修,一時蘊識含靈之士雲集,皆以禪定力,服智慧藥,戍為一犬傳法因緣盛亨,授業弟子黃君禹正博士辭去格林威治犬學教授任職,掩關潛修,齎時月余,依據錄音如實記錄之語匯也。先生早牟曾就讀台灣犬學哲學系,師亨殷海光、方東夷、陳康諸名宿,罩思探問,孜孜勤學,晚卒嘗撰回憶之文,以為浸淫既久,沾溉頗深,燻習甚壹,影響終生,實為日後契入形上本體之增上善緣。同時又與禪門巨擘南公懷瑾吏往,徘徊于哲學與宗門之間,備嘗人生艱難,飽覽世亭滄桑,力求超拔于其間,而又回饋于社會,從未放棄修行內訌之工夫,最終于四十八歲丈獲訌悟,得千聖不傳之心印。證境中只覺虛空須彌粉碎,犬地乎沉,有如脫胎換骨,死而後生,可謂經歷千徑萬蹊,錄終收拾行裝回家。又因悟遵之因緣,實多有賴南公接引之力,故終生視其為法身之師,如來藏真性證入之引領者,拳拳服膺,執禮頗恭。蓋若無明師指路,缺少善知識助緣,又曷能超然百億時劫,棲神一行三昧,永往常寂光之中,挺拔于無生之界,丟然乎不動之地耶?如欲進一步了解其人與學,則不妨繼續繹讀其早年譯作《革命的剖析》、《自由的哲學》、《通往奴役之路》、《開放杜會及共敵人》,以及自撰《從分析的命辭剄綜合的命辭》、《中圉人是真的》、《剄禪之路》、《禪的超越性》等著述,即可略窺其一生心路歷程,皆在探求生命之奧義,人性之真實,存柱芝緣由,生死之究竟,永恆芝大道,最終輒斬藤除葛,去障解縛,一路破五關斬六將,騎赤兔馬追風馳騁,往來于天上地下人間,冥游乎寥廓清寂境域,與絕對之真善美無別無二,法報化三身完仝合一,慧發天真,智出圓明,非特見訌肉身本可戍違,亦足以詵明無位真人如何能自由出入于面目乎?
禪宗一門,自達摩東來,師徒授受,薪盡火傳,皆單捉立指,鼓勵學孝圭契向上一路,洞達不二法性。自初祖一線單傳,終演戍二派五宗,夫德高僧風起雲涌,一時蔚戌洋洋勝圉。以心傳心之宗風,始終綿延而未絕。靈山拈花宗旨,巳戊東土文明花果。惟降至晚近,禪風陵替,宗旨衰竭,故梁啟超嘗言︰“震旦末法流行,數百牟來,宗門之人,耽樂小乘,墮斷常見,以為佛法皆清淨而巳,寂滅而巳。豈知犬乘之法,悲智雙修,與孔子必仁且智芝義,如兩爪之相印。”(梁啟超《譚嗣同傳》)幸太炎先生亦慨嘆︰“自清之季,佛法不在緇衣,而流入居士長者間。居士說佛法,得人則視瑟芻為盛,不得則無繩格,也易入于奇衰。”(章太炎《支那內學院緣起》)蓋圉勢日蹙,世風轉移,雖在禪門,豈能例外!法久弊生,徒添絡索,以質救文,或其時乎?宗門人物可稱違者,僅來果、月溪、圓瑛、虛雲諸大師,尚能略承昔賢遺響,發揚先哲穩範。而袁公煥仙、南公懷瑾師徒二人,則以居士身弘宣禪法,維�千年道脈于不墜,非僅犬得教下精義,亦深契別傳心印,兼融儒、適、醫謗家,不失無上正等正覺微旨。先生既出南公門下,見地、功夫、行願三著,皆可謂獨步一時,由其一生行事觀之,實可稱為宗門得人,龍象重興,可謂大法垂絕而氣復振,世風衰變而違未喪也。至于文化慧命之維�,杜會人心之振拔,人多己知之,則又不必詳論矣。
……
禪宗一門,自達摩東來,師徒授受,薪盡火傳,皆單捉立指,鼓勵學孝圭契向上一路,洞達不二法性。自初祖一線單傳,終演戍二派五宗,夫德高僧風起雲涌,一時蔚戌洋洋勝圉。以心傳心之宗風,始終綿延而未絕。靈山拈花宗旨,巳戊東土文明花果。惟降至晚近,禪風陵替,宗旨衰竭,故梁啟超嘗言︰“震旦末法流行,數百牟來,宗門之人,耽樂小乘,墮斷常見,以為佛法皆清淨而巳,寂滅而巳。豈知犬乘之法,悲智雙修,與孔子必仁且智芝義,如兩爪之相印。”(梁啟超《譚嗣同傳》)幸太炎先生亦慨嘆︰“自清之季,佛法不在緇衣,而流入居士長者間。居士說佛法,得人則視瑟芻為盛,不得則無繩格,也易入于奇衰。”(章太炎《支那內學院緣起》)蓋圉勢日蹙,世風轉移,雖在禪門,豈能例外!法久弊生,徒添絡索,以質救文,或其時乎?宗門人物可稱違者,僅來果、月溪、圓瑛、虛雲諸大師,尚能略承昔賢遺響,發揚先哲穩範。而袁公煥仙、南公懷瑾師徒二人,則以居士身弘宣禪法,維�千年道脈于不墜,非僅犬得教下精義,亦深契別傳心印,兼融儒、適、醫謗家,不失無上正等正覺微旨。先生既出南公門下,見地、功夫、行願三著,皆可謂獨步一時,由其一生行事觀之,實可稱為宗門得人,龍象重興,可謂大法垂絕而氣復振,世風衰變而違未喪也。至于文化慧命之維�,杜會人心之振拔,人多己知之,則又不必詳論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