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以他的親身體證,提出了有別于虛無論和靈魂永生的生命哲學︰死亡不是句點,透過深觀修持的體悟,你會發現超越死亡的秘密——死亡這件事並不存在,就好像雲承繼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陽的高溫,而雨又承繼了雲,事物永遠在延續著。事物的消失只不過意味著另一種形式的呈現。生、死、來、去只是我們制造出來的概念,而這些幻象就是我們苦難的源頭。一旦洞察萬事萬物皆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無同無異,無存在無不存在,體認到自己無法被摧毀,我們就能“重生般”地享受和欣賞人生了。
 

目錄

譯者序 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佛的淨土上
序 穿越死亡的恐懼
第一章 我們來自何處?我們將去往何方?
打從那一刻起;喪母的想法就不再生起了。我只需要看看自己的手掌,感覺一下拂面的輕風以及腳下的大地,便能憶起母親是永遠與我同在的,任何時刻我都能感覺到她。
第二章 真正的恐懼
深觀之下,你看不見雲的生田和死期。真相只不過是雲化成了雨或雪。死亡這件事並不存在,因為事物永遠在延續著。雲承繼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陽的高溫,而雨又承繼了雲。
第三章 探觀的修持
失去孩子的父母經常自怨自艾,但是仍不珍惜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光。你以為你的配偶會永遠陪在身邊,你怎麼能如此確定呢?我們真的不知逍二十年、三十年後或者明天,父母親會在哪里?
第四章 轉化衷傷與恐懼
我們心愛的人還是存在著。他就在我們四周,在我佃心中,對著我們微笑。落入幻象中的我們無法認出他來,所以我們才說︰“他不存在了。”
第五章 新的開始
他仍然以數干種的方式在示現他自已。如果你不夠留意,你就會忽略他。清晨當你行禪時,你會發現他正以一朵小花、一滴水、一只鳥兒的歌唱或是一個在草叢中玩耍的孩子,示現他自己。
第六章 極樂世界的地址
你快樂的程度,往往取決于你妁心自由到什麼程度。這里所謂的自由,並不是跛治上的自由,雨是指從懊悔、恐懼、焦慮和哀傷之中解脫出來。“我已經抵達終點‧回到家了。家就在此時此地。”
第七章 持續的示現
你能不能認清過往的每一刻你都在重生?你的祖先借由你而延續下來。一旦轉化了他們傳給你的習氣,你就在過去中重生了。他們沒時間停下來,深呼吸;你卻可以停下來,深呼吸,為你的祖先享受一下生命提供給你的美妤事物。
第八章 恐懼、接納及寬恕︰觸摸大地的修持
我們都曾經是樹、玫瑰或動物。深觀之下你會在你的體內看見樹、玫瑰、雲和麻雀,你元法將它們排除于體外。雨是雲的延續,河是雨的延續,你賴以維生的水則是河的延續。如果你把雲的延續排除于體外,你就無法活下去了。
第九章 陪伴臨終者
請不要等到臨終時才去閱讀和修持。請在當下就開始深觀,這樣我們才能和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同不異的本質相應。能如此深觀,便能止息心中的哀傷和痛苦。
 

多年來我譯介的靈修體系,大多偏重于“理人”的形式。元論是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肯‧威爾伯(Ken Wilber)、佩瑪‧丘卓(Pema Chodron)還是艾茲拉‧貝達(Ezra Bayda),都是擅長于邏輯推演、有能力對身心動力過程作精密描繪的精神導師。長期浸潤于他們的著作中,我已經習慣于復雜而綿密的分析思維,此回翻譯一行禪師如散文詩一般的佛教哲學,內心早就準備好面臨一場挑戰,然而過程中所經歷的能量消耗,卻出乎意外的大。

翻譯本書的考量之一是邏輯與意境不易兼顧。多用一兩個連接詞,或許能使上下文的思路更清晰一些,卻往往喪失了原文的詩意;照顧到意境,又恐怕讀者感覺語焉不詳,真正是言簡意賅的文字最難轉譯。

考量之二是,我想將本書譯成佛教徒與非佛教徒都能接受的讀物,因此某些傳統佛教名相一譬如“八不”或“五蘊”——必須采用較為現代化的意譯形式,以呈現出一行禪師接引非佛教徒的跨宗教精神。

考量之三是,一行禪師的英文譯者完全有能力傳達出文字背後的慈悲氛圍,但身為中譯者的我,沒有機會親炙禪師,因此必須在思素過程中留意心的開放度,以平衡感性與理性的運作。

考量之四是,一行禪師所謂的深觀,顯然是他長期與大自然相處的親身體證,或是一種多次元的內在領悟,但是化成語言傳達時,如果譯者本身的證量不到,深觀就會變成淺嘗。如何拉近裨師之體證與都市叢林中的譯者之距離,也是不小的挑戰!

深觀、諦听、摸大地、接納自己的血親與精神始祖、體悟眾生相依共榮的親密性,這些都是生生世世的福慧資糧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方能真實領會的滋味。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務必放慢速度,最好以一行禪師所說的“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佛的淨土上”一般的從容心境,細細品嘗話語深處的奇跡。

譯完這本書,我的內心開始生起了五十年來真正想“善待”自己的意願,那股不顧下切行法布施的強迫性驅力,在下行裨師無奇麗深邃的洞觀之下,終于消弭殆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