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從閱讀開始︰重塑心的文化

改變,從閱讀開始︰重塑心的文化
定價:168
NT $ 50
  • 作者:朱永新 選/編
  •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0950312
  • ISBN13:9787530950319
  • 裝訂:平裝 / 33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本書選編了十九位智者的講話(少數是文章摘選)。這是一批活躍在上個世紀中國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們學貫東西,出入佛老,擔當著接續中國文化慧命的歷史重任。這些講話是對中國文化的集中解讀,雖然從儒家、佛家、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們實質上說的是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他們中的大多數出生于前一個世紀之交,經歷國家危亡、民族動蕩,身處“五千年來一大變局”。盡管在當時,他們的聲音在全盤西化的大浪潮中顯得很微弱,但時值今日,卻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回響。

朱永新,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常委,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新教育實驗”發起人。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新教育之思》、《寫在新教育的邊上》等,主編《當代日本教育叢書》等30余種,並主持《新世紀教育文庫》的編選與出版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曾多次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省級研究項目,並多次獲獎。
 

目錄

前言 我們,也可以改變 世界 朱永新
第一講 中國的教育
在中文里,宗教與教育所用的是同一個“教”字。事實上,正如教堂在中國就是學校一樣,中國的宗教也就意味著教育。與現代歐美的學校不同,中國學校的教育目的和目標不是教人如何謀生、賺錢,實質上,中國的學校是以教人明辨是非為目標的。
第二講 “我”有多大
有我之說,說到絕對的我,就是“萬物皆備于我”。說到相對的我,就是孔子所說的“行已有恥”。可惜後來的人,卻把“行已有恥”四個字忘了。道德敗壞,一天進一天,直到今日。不能不提出“我”字,若不把“我”字做個靠背,即使有通天的學問,到應用于人事,自己還能夠把捉得定嗎?
第三講 “責任心”的問題
“知不可而為”主義可使世界從煩悶到清涼,“為而不有”主義可使世界從極平淡上顯出燦爛。在老子眼中看來,無論為一身有,為一家有,為一國有,都算是為而有,都不是勞動的真正目的。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他的主義是不為什麼,而什麼都做了,把人類無聊的計較一掃而空,喜歡做便做,不必瞻前顧後。
第四講 莊子的入世心法
莊子是從一切世俗的拘束里,解脫出來,求得精神上自由,得到生死一致的觀念,並得到不生不死的境界。莊子對于死生的觀念,即是盡年二字,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忘人,忘我忘人,所以能忘世,能忘世所以能入世。
第五講 老子說了些什麼
老子的哲學理論先從整體“宇宙觀”出發,然後將“自然”之道、“治國”之道、“修身”之道三者都歸納于一個共同的自然規律中,在理論上並沒有三種看法。後之學者如果能夠懂得他所說的道理,在人生短短的數十年間,就不至于感覺前路茫茫,進退失據。
第六講 被割裂的生命
世間以為心是內在的,一切物是外界獨存的,因此,將自家整個的生命無端劃分內外,並且將心力全向外傾,追求種種的境。愈追求愈無饜足,其心日習于逐物,卒至完全物化,而無所謂心。這樣,便消失了本來的生命,真是人生的悲哀咧。
第七講 中國現代化與儒家思想復興
我們不認為科學教我們唯一的真理;我們認為︰為使人類不因科學之故而犧牲,而要使知識服務人類,則知識必須合乎道德的標準。這就是儒家從整體來衡量知識與生命的方法。這就是新儒家思想的主要方向。
第八講 佛學的人生觀
第九講 解一解中國人的謎
第十講 從中西歷史看盛衰興亡
第十一講 中國人的佛道思想
第十二講 人心是怎麼回事
第十三講 中國哲學對未來世界的影響
第十四講 中國文化與文化中國
第十五講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
第十六講 心的文化
第十七講 歷史上的孔子
第十八講 中國文化大動脈中的現實關心問題
第十九講 當前世界文化問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