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從這里開始,而不是序言。
我們不得不問世界的開端在哪里,歷史的開頭在哪里?是在神話中的英雄那里,還是在編年體歷史著作那里;是在共和政體的開創者們那里,還是在帝國的揭幕人那里;是在人那里,還是在命運那里!我不知道,因為從這些開頭我看不到世界和歷史的結尾在哪里。
我們像歷史中的任何一位過客在經歷歷史,我們應有信心號稱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並試圖讓它名副其實。是的,歷史的開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對我們而言,我們知道我們故事的結局。
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戰爭的榮耀
第1章 成就帝國需善結盟約
第2章 年輕人應該為戰爭流血,更應該貢獻勇氣和智慧
第3章 海洋比陸地更重要
第4章 不要相信垂涎者的調停
第5章 募兵制的益處和壞處
第6章 羅馬人為商業而戰
第7章 羅馬人的海軍力量
第8章 地形對戰爭的影響
第9章 戰爭中的軍糧
第10章 戰爭選擇論
第11章 理性的征服
第二部分 偉人的時代
第12章 在國家有難時,巾幗不讓須眉
第13章 羅馬的軍事將才比迦太基的多
第14章 失敗者也不失羅馬人風范
第15章 最偉大的將軍之爭
第16章 格拉古兄弟之死
第17章 愷撒渡過盧比孔河
第18章 愷撒與亞歷山大
第19章 小伽圖之死
第20章 龐培之死
第三部分 帝國的性格
第21章 羅馬人的宗教觀優於希臘人
第22章 羅馬人的殘忍
第23章 羅馬人貶低寫作
第24章 羅馬人的金錢觀
第25章 羅馬人門戶之見重於雅典人
第26章 羅馬的女人觀
第27章 羅馬人的墮落
第28章 羅馬人的音樂觀
第29章 古羅馬的酒神
第30章 提防論辯中的憤怒
第31章 敬神與守法
第32章 僭主的仁政
第四部分 帝國的命運
第33章 成就帝國和捍衛自由是不同的
第34章 西庇阿的預見
第35章 羅馬人的強盛體現於給與
第36章 羅馬人對命運的看法
第37章 羅馬農業政策的禍與福
第38章 羅馬的侵略性金融業
第39章 羅馬共和政體的風情
第40章 埃涅阿斯的傳說與寓言
第41章 偉大的城市源自新造
第42章 愷撒死后的元老院
第43章 羅馬共和末期的自殺現象
后記
第一部分 戰爭的榮耀
第1章 成就帝國需善結盟約
第2章 年輕人應該為戰爭流血,更應該貢獻勇氣和智慧
第3章 海洋比陸地更重要
第4章 不要相信垂涎者的調停
第5章 募兵制的益處和壞處
第6章 羅馬人為商業而戰
第7章 羅馬人的海軍力量
第8章 地形對戰爭的影響
第9章 戰爭中的軍糧
第10章 戰爭選擇論
第11章 理性的征服
第二部分 偉人的時代
第12章 在國家有難時,巾幗不讓須眉
第13章 羅馬的軍事將才比迦太基的多
第14章 失敗者也不失羅馬人風范
第15章 最偉大的將軍之爭
第16章 格拉古兄弟之死
第17章 愷撒渡過盧比孔河
第18章 愷撒與亞歷山大
第19章 小伽圖之死
第20章 龐培之死
第三部分 帝國的性格
第21章 羅馬人的宗教觀優於希臘人
第22章 羅馬人的殘忍
第23章 羅馬人貶低寫作
第24章 羅馬人的金錢觀
第25章 羅馬人門戶之見重於雅典人
第26章 羅馬的女人觀
第27章 羅馬人的墮落
第28章 羅馬人的音樂觀
第29章 古羅馬的酒神
第30章 提防論辯中的憤怒
第31章 敬神與守法
第32章 僭主的仁政
第四部分 帝國的命運
第33章 成就帝國和捍衛自由是不同的
第34章 西庇阿的預見
第35章 羅馬人的強盛體現於給與
第36章 羅馬人對命運的看法
第37章 羅馬農業政策的禍與福
第38章 羅馬的侵略性金融業
第39章 羅馬共和政體的風情
第40章 埃涅阿斯的傳說與寓言
第41章 偉大的城市源自新造
第42章 愷撒死后的元老院
第43章 羅馬共和末期的自殺現象
后記
序
我沒有條件去寫一部成功的羅馬通史,也沒有時間去寫一本有關羅馬的專門史。即使寫了,也不會超越最優秀的歷史學家,超過阿庇安和蒙森,甚至科瓦略夫都是不可能的。雖然「上帝在細節中」,但是本書也不會故意鋪陳太多的無關緊要的細節去包裹所謂「真理」,我更傾向於把自己思考的直接表達出來,這是一種文藝復興時期的散文風格。在這方面,笛卡爾、馬基雅維里、孟德斯鳩和培根都是最佳典范,而那種經院主義的寫作方法,長篇巨著,只有真正的天才才有可能掌控。在密爾的眼里,整個十八世紀只有愛德華·吉本一個人做到了。更多的作家們只會在里面迷失方向,作品變得冗長無趣,作家成為不幸者。
事實上個,我也不可能願意去寫一部羅馬史,因為我並非為了寫作羅馬史而寫羅馬史,而是為了自己腳下的土地而寫,為了祖國而寫。從寫作素材對作品思想的影響來說,《帝國的命運》並不是一部缺了羅馬史就不可能寫就的作品,但或許是一部不能令人信服的作品,羅馬史只是本書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我對中國的期待,是通過思考羅馬史來闡發的。
無論是在地理上和時間上,古羅馬距離現在的中國都是遙遠的,它們兩者雖然偶爾間接地接觸過,卻無疑彼此得是陌生者。可如果把它們置於大腦的會議室里交談和握手,不僅是可能的,而且能夠獲得有益的內容。不僅如此,一種穿越漫長歷史而來的現實聯系,也需要我們的研究。
羅馬史是西方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反思源泉,它對文藝復興的影響是眾人皆知的,即使在這之后,幾乎所有的對西方差距過重大影響的歷史、哲學、經濟學和法學著作都離不開對羅馬史的研究,至少它們的作者是熟悉羅馬史的。羅馬史的重要性,絕不是基於「西方中心主義」,不是因為它曾經存在過,而是因為它曾經那樣偉大而卓越地存在過。它曾涉及眾多的地區和文明,包括了亞洲的近東和中東,是繞不過去的寶貴的歷史存在。毫無疑問,對於我們政治制度的反思和改革就不能不思考羅馬史了。
但就對整個漫長的羅馬史而言,我們也不能不選擇它最有教益的部分,選擇對中國最有補充性的歷史。羅馬史一般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王政時期,這段時期,羅馬還是個小城邦,由終身制的王來統治;二是共和國時期,羅馬人民驅逐了他們的王,建立了共和制度,由兩位任期一年的執政官代替了原來的王,元老院的權力得到了擴大;三是帝政時期,執政官和元老院的權力被虛化,奧古斯都成為實際擁有皇帝一樣權力的「元首」,這種帝王制度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的滅亡。羅馬帝政時期的政治制度和我國古代的封建政治制度是類似的,因為就人民的權力而言,狀況是一樣的。
一般而言,羅馬帝國指的是帝政下的羅馬帝國,然而就實質而言,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之后,這個時候羅馬雖然處於共和制度下,但在實力上已經可以稱為帝國了。對我而言,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並沒有值得特別稱道的地方,因為在它那里人民不擁有自由,似乎值得炫耀的只有暴力和軍事成就。甚至可以說,羅馬帝國只是偷竊了羅馬共和國的帝國實力而已。而在具有帝國實力的共和國那里,人民是自由的,國家的權力來源於人民和貴族。所以從歷史的教益的角度來看,羅馬共和國的歷史是最值得研究的,並且我們古代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政治制度,這就使它更具有吸引力了。本書很少涉及羅馬帝國的歷史,那麼「帝國的命運」一詞又有何指?
「帝國的命運」在這里所指的並非是帝國具有什麼樣的命運,而是指羅馬共和國的結局,它那龐大力量的最后結果,是走向一個帝國,走向帝政制度下的帝國的命運。所以,區分具有帝國實力的功過和和帝國是必要的,這種區分中,暗示着本書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羅馬共和國能夠實現帝國實力;二是為什麼羅馬共和國最后竟然變為人民沒有自由的帝國,這場轉變是場悲劇,它的人民為什麼願意放棄這種自由,共和派的力量為什麼無法阻止這種轉變。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時時刻刻不忘這兩個問題,其思考也彌漫在字里行間。
……
事實上個,我也不可能願意去寫一部羅馬史,因為我並非為了寫作羅馬史而寫羅馬史,而是為了自己腳下的土地而寫,為了祖國而寫。從寫作素材對作品思想的影響來說,《帝國的命運》並不是一部缺了羅馬史就不可能寫就的作品,但或許是一部不能令人信服的作品,羅馬史只是本書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我對中國的期待,是通過思考羅馬史來闡發的。
無論是在地理上和時間上,古羅馬距離現在的中國都是遙遠的,它們兩者雖然偶爾間接地接觸過,卻無疑彼此得是陌生者。可如果把它們置於大腦的會議室里交談和握手,不僅是可能的,而且能夠獲得有益的內容。不僅如此,一種穿越漫長歷史而來的現實聯系,也需要我們的研究。
羅馬史是西方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反思源泉,它對文藝復興的影響是眾人皆知的,即使在這之后,幾乎所有的對西方差距過重大影響的歷史、哲學、經濟學和法學著作都離不開對羅馬史的研究,至少它們的作者是熟悉羅馬史的。羅馬史的重要性,絕不是基於「西方中心主義」,不是因為它曾經存在過,而是因為它曾經那樣偉大而卓越地存在過。它曾涉及眾多的地區和文明,包括了亞洲的近東和中東,是繞不過去的寶貴的歷史存在。毫無疑問,對於我們政治制度的反思和改革就不能不思考羅馬史了。
但就對整個漫長的羅馬史而言,我們也不能不選擇它最有教益的部分,選擇對中國最有補充性的歷史。羅馬史一般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王政時期,這段時期,羅馬還是個小城邦,由終身制的王來統治;二是共和國時期,羅馬人民驅逐了他們的王,建立了共和制度,由兩位任期一年的執政官代替了原來的王,元老院的權力得到了擴大;三是帝政時期,執政官和元老院的權力被虛化,奧古斯都成為實際擁有皇帝一樣權力的「元首」,這種帝王制度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的滅亡。羅馬帝政時期的政治制度和我國古代的封建政治制度是類似的,因為就人民的權力而言,狀況是一樣的。
一般而言,羅馬帝國指的是帝政下的羅馬帝國,然而就實質而言,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之后,這個時候羅馬雖然處於共和制度下,但在實力上已經可以稱為帝國了。對我而言,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並沒有值得特別稱道的地方,因為在它那里人民不擁有自由,似乎值得炫耀的只有暴力和軍事成就。甚至可以說,羅馬帝國只是偷竊了羅馬共和國的帝國實力而已。而在具有帝國實力的共和國那里,人民是自由的,國家的權力來源於人民和貴族。所以從歷史的教益的角度來看,羅馬共和國的歷史是最值得研究的,並且我們古代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政治制度,這就使它更具有吸引力了。本書很少涉及羅馬帝國的歷史,那麼「帝國的命運」一詞又有何指?
「帝國的命運」在這里所指的並非是帝國具有什麼樣的命運,而是指羅馬共和國的結局,它那龐大力量的最后結果,是走向一個帝國,走向帝政制度下的帝國的命運。所以,區分具有帝國實力的功過和和帝國是必要的,這種區分中,暗示着本書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羅馬共和國能夠實現帝國實力;二是為什麼羅馬共和國最后竟然變為人民沒有自由的帝國,這場轉變是場悲劇,它的人民為什麼願意放棄這種自由,共和派的力量為什麼無法阻止這種轉變。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時時刻刻不忘這兩個問題,其思考也彌漫在字里行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