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由韋政通先生選編,收錄了胡適、梁啟超、馮友蘭、蕭公權、唐君毅、徐復觀、勞思光、劉述先、余英時等名家治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的有關論述20余篇,分通論與專論兩編,內容涉及治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的理想、目的、態度、方法等各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展現了20世紀除馬克思主義學派以外的各家學術理路與治學經驗,代表了20世紀這一領域研究所達到的高度,對于從事思想史、哲學史的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中國思想史方法論的檢討(代序)
通論篇
《中國古代哲學史》導言
道術(哲學)史的做法
《中國哲學史》緒論
中國學術思想史的計劃
略論作中國哲學史應持之態度及其分期
中國哲學研究之一新方向
論哲學史
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
治古代思想史方法——答輔仁大學歷史學會問
論中國哲學史之方法
我對中國思想史的幾點認識
研究中國史學與哲學的方法與態度
《歷史與思想》自序
試論思想史的歷史研究
近代中國思想研究及其問題之發掘
關于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
專論篇
論性命說之語學及史學的研究
中國政治思想史之起點與分期
《原性篇》論述之方式、態度與方法
中國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據問題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建構問題
通論篇
《中國古代哲學史》導言
道術(哲學)史的做法
《中國哲學史》緒論
中國學術思想史的計劃
略論作中國哲學史應持之態度及其分期
中國哲學研究之一新方向
論哲學史
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
治古代思想史方法——答輔仁大學歷史學會問
論中國哲學史之方法
我對中國思想史的幾點認識
研究中國史學與哲學的方法與態度
《歷史與思想》自序
試論思想史的歷史研究
近代中國思想研究及其問題之發掘
關于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
專論篇
論性命說之語學及史學的研究
中國政治思想史之起點與分期
《原性篇》論述之方式、態度與方法
中國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據問題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建構問題
序
黃俊杰博士在《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一文的結尾說︰“如何就吾國學問之傳統以摶成一諦當鋪行之思想史方法論?此實為吾人今日所面臨之問題,亦為吾人所應努力以赴之挑戰。”當我們朝這個目標努力的時,把前人這方面的經驗與見解加以整理並做一番檢討,實是一必要的步驟。
根據我搜集和閱讀所及的20篇文章,給我的印象是︰
(一)在過去的60年中,國內從事思想史或哲學史的工作者,涉及方法論的文字,一半是屬于有關著作的序言和緒論。這些文字涉及的問題很廣,其中有一部分是個人工作的經驗,個別的經驗雖不足以形成系統化方法論理論,但方法論理論的建立,卻不能不重視這些經驗。
(二)從事思想史或哲學史工作的前輩,很少注意同時代的西方有關方法論理論的進展,他們對于方法論的見解,有的來自獨立的思考,有的來自工作經驗以及對這些經驗的反省。晚近從事思想史工作的學者,不但注意當代西方的方法論,且有扼要的評介,受西方方法論影響的論著也已不斷出現,這說明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已進入一個心的階段,雖然新觀念的引入,它在中國思想史上應用的成效如何,猶待時間的考驗。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新觀念的介入和方法論意識的提高,必然可以為中國思想史帶來新的精神與面貌,並加速中國思想的現代化。
(三)前輩學人大多有單打獨斗的氣概,成一家之言的抱負,但研究精神不足,封閉、獨斷兼而有之,對同時代學人的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很少有同情的了解,因此門戶之見較深,同于已者則互相標榜,異于已者,往往不免意氣之爭。在這種學風下,很難講究謹嚴的治學方法,也不足以為學術樹立典範。年青一代的學者,這方面已有顯著的改進,他們已感受到學術工作正面臨世界性的酷烈競爭,多知力爭上游,不論傳統和現代,也不論新舊和中西,已逐漸培養出一種穩健持平的態度,做審慎的抉擇和評價,假以時日,必能為中國的學術研究開闢新境,為中國的學術獨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
根據我搜集和閱讀所及的20篇文章,給我的印象是︰
(一)在過去的60年中,國內從事思想史或哲學史的工作者,涉及方法論的文字,一半是屬于有關著作的序言和緒論。這些文字涉及的問題很廣,其中有一部分是個人工作的經驗,個別的經驗雖不足以形成系統化方法論理論,但方法論理論的建立,卻不能不重視這些經驗。
(二)從事思想史或哲學史工作的前輩,很少注意同時代的西方有關方法論理論的進展,他們對于方法論的見解,有的來自獨立的思考,有的來自工作經驗以及對這些經驗的反省。晚近從事思想史工作的學者,不但注意當代西方的方法論,且有扼要的評介,受西方方法論影響的論著也已不斷出現,這說明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已進入一個心的階段,雖然新觀念的引入,它在中國思想史上應用的成效如何,猶待時間的考驗。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新觀念的介入和方法論意識的提高,必然可以為中國思想史帶來新的精神與面貌,並加速中國思想的現代化。
(三)前輩學人大多有單打獨斗的氣概,成一家之言的抱負,但研究精神不足,封閉、獨斷兼而有之,對同時代學人的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很少有同情的了解,因此門戶之見較深,同于已者則互相標榜,異于已者,往往不免意氣之爭。在這種學風下,很難講究謹嚴的治學方法,也不足以為學術樹立典範。年青一代的學者,這方面已有顯著的改進,他們已感受到學術工作正面臨世界性的酷烈競爭,多知力爭上游,不論傳統和現代,也不論新舊和中西,已逐漸培養出一種穩健持平的態度,做審慎的抉擇和評價,假以時日,必能為中國的學術研究開闢新境,為中國的學術獨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