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於研究中國精神文化遺產的專著,書中具體收錄了:崇拜痴迷談信仰、錙銖必較談度量、四大發明話技術、生旦凈末話戲曲、酬神娛人談舞蹈、陰陽堪輿談風水、以刀代筆說篆刻等內容。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目錄
序 話說文化
一 審美情趣非圖騰
二 崇拜痴迷談信仰
三 畫符煉丹說道教
四 大乘小乘談佛教
五 談玄參禪論哲學
六 為人處世談倫理
七 嚴刑酷法論法律
八 歷法農時說天文
九 禹貢水經說地理
十 草藥針灸說中醫
十一 男耕女織話農學
十二 運籌割圓說算術
十三 錙銖必較談度量
十四 陰陽五行說科學
十五 四大發明話技術
十六 孔盂之道談教育
十七 鐵划銀鉤談文字
十八 北碑南帖話書法
十九 以刀代筆說篆刻
二十 詩歌小說談文學
二十一 生旦凈末話戲曲
二十二 水墨丹青說繪畫
二十三 泥塑木雕話雕塑
二十四 吹拉彈唱論音樂
二十五 酬神娛人談舞蹈
二十六 斗雞走犬談娛樂
二十七 生老病死談習俗
二十八 陰陽堪輿談風水
參考書目
后記
一 審美情趣非圖騰
二 崇拜痴迷談信仰
三 畫符煉丹說道教
四 大乘小乘談佛教
五 談玄參禪論哲學
六 為人處世談倫理
七 嚴刑酷法論法律
八 歷法農時說天文
九 禹貢水經說地理
十 草藥針灸說中醫
十一 男耕女織話農學
十二 運籌割圓說算術
十三 錙銖必較談度量
十四 陰陽五行說科學
十五 四大發明話技術
十六 孔盂之道談教育
十七 鐵划銀鉤談文字
十八 北碑南帖話書法
十九 以刀代筆說篆刻
二十 詩歌小說談文學
二十一 生旦凈末話戲曲
二十二 水墨丹青說繪畫
二十三 泥塑木雕話雕塑
二十四 吹拉彈唱論音樂
二十五 酬神娛人談舞蹈
二十六 斗雞走犬談娛樂
二十七 生老病死談習俗
二十八 陰陽堪輿談風水
參考書目
后記
序
以前人們只是把讀書識字叫做「學文化」,把知書達禮叫做「有文化」。而現在「文化」這個詞用得實在是太廣泛了:喝茶是茶文化,飲酒是酒文化,吃飯是飲食文化,穿衣是服飾文化,過節是民俗文化,歌舞是娛樂文化,道德是精神文化,享受是物質文化,識文斷字是狹義文化,衣食住行是廣義文化……「文化」簡直成了一只筐,什麼都能往里裝。那麼,究竟什麼是「文化」呢?
先秦時期所說的「文化」是「以文化之」的縮寫,這是與「武力征服」相對立的一個概念,原來是指用「文」的方式與內容去感化他人。經過春天戰國的格斗較量,秦王政用武力實現了統一,「以文化之」顯然已經迂腐過時,於是「文化」就變成了一種生活的樣式。不過,這樣一來倒和現代西方文化人類學學者提出來的「文化」概念有點類似了。
我們日常所說的「文化」其實包含着三層意思。
當我們說識字的人「有文化」、不識字人「沒文化」的時候,實際上是指「識文斷字」,這是「文化」最淺近的意思,嚴格地說,識文斷字是指受教育程度。當我們說文質彬彬是「有文化」、野蠻粗魯是「沒文化」的時候,實際上是知道指「知書達禮」,這是「文化」的第二層意思,嚴格地說,知書達禮是指人的品位教養。只有當我們把某種生活方式稱作為「某某文化」的時候,例如考古學把一群遺存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叫做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這是「文化」最深刻的含義。文化人類學所謂的「文化」,也叫做「文化模式」。不識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新石器文化就沒有文字;野蠻粗魯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舊石器文化就是野蠻人的生活方式,陋習就是一種粗俗的文化。隨着動物行為學研究的日益深入,我們現在已經發現動物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同一種動物的不同群體也存在着生活方式的區別,於是有人把「文化」這個概念推廣到動物界去運用了。
作為生活方式的文化並不是指個體的,而是指群體的生活方式。個體的生活方式叫做「個性」,只有一群人共同的生活方式或一個社會存在的形式才能叫做「文化」,而這一群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就叫做「民族」。因為文化是區別民族的標志,所以,如果一個民族喪失了自己的文化,那麼這個民族也就消亡了,即使他們的后裔仍然生活在地球上,例如美洲的瑪雅人,但是他們的后裔已經變成了別的民族的人。
我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個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文化並不是僵死的,它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一樣不僅在空間上存在着差異,而且在時間上不斷地演變,但是文化在演變進化的過程中有一種萬變不離其宗的東西,這就是傳統。因此只有保持民族的傳統,才能維持文化的獨特性。
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許許多多方面,例如物質方面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精神方面的道德哲學、心理宗教;社會方面的家庭宗族、風俗習慣;政治方面的法律制度、政權國體;經濟方面的生產技術、勞動組織;人文方面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因此文化也就包含了這方方面面、許許多多的內容。
……
先秦時期所說的「文化」是「以文化之」的縮寫,這是與「武力征服」相對立的一個概念,原來是指用「文」的方式與內容去感化他人。經過春天戰國的格斗較量,秦王政用武力實現了統一,「以文化之」顯然已經迂腐過時,於是「文化」就變成了一種生活的樣式。不過,這樣一來倒和現代西方文化人類學學者提出來的「文化」概念有點類似了。
我們日常所說的「文化」其實包含着三層意思。
當我們說識字的人「有文化」、不識字人「沒文化」的時候,實際上是指「識文斷字」,這是「文化」最淺近的意思,嚴格地說,識文斷字是指受教育程度。當我們說文質彬彬是「有文化」、野蠻粗魯是「沒文化」的時候,實際上是知道指「知書達禮」,這是「文化」的第二層意思,嚴格地說,知書達禮是指人的品位教養。只有當我們把某種生活方式稱作為「某某文化」的時候,例如考古學把一群遺存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叫做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這是「文化」最深刻的含義。文化人類學所謂的「文化」,也叫做「文化模式」。不識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新石器文化就沒有文字;野蠻粗魯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舊石器文化就是野蠻人的生活方式,陋習就是一種粗俗的文化。隨着動物行為學研究的日益深入,我們現在已經發現動物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同一種動物的不同群體也存在着生活方式的區別,於是有人把「文化」這個概念推廣到動物界去運用了。
作為生活方式的文化並不是指個體的,而是指群體的生活方式。個體的生活方式叫做「個性」,只有一群人共同的生活方式或一個社會存在的形式才能叫做「文化」,而這一群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就叫做「民族」。因為文化是區別民族的標志,所以,如果一個民族喪失了自己的文化,那麼這個民族也就消亡了,即使他們的后裔仍然生活在地球上,例如美洲的瑪雅人,但是他們的后裔已經變成了別的民族的人。
我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個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文化並不是僵死的,它和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一樣不僅在空間上存在着差異,而且在時間上不斷地演變,但是文化在演變進化的過程中有一種萬變不離其宗的東西,這就是傳統。因此只有保持民族的傳統,才能維持文化的獨特性。
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許許多多方面,例如物質方面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精神方面的道德哲學、心理宗教;社會方面的家庭宗族、風俗習慣;政治方面的法律制度、政權國體;經濟方面的生產技術、勞動組織;人文方面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因此文化也就包含了這方方面面、許許多多的內容。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