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國環境威脅論”和氣候變化談判的思考,擊破氣候變化談判的“堅殼”,《京都議定書》生效及其對我國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中日合作與中美合作比較研究,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與外交的影響,能源安全與中國的大國地位。
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迄今為止面臨最為嚴重、規模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遠的問題之一,也是影響未來國際體系、重塑全球政治和發展格局的因素之一。本書旨在研究涉及全球氣候談判和中國低碳發展的四個方面︰一是後京都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的總結;二是金融危機和氣候危機的關系;三是美國奧巴馬新政府氣候外交;四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和戰略。這些問題重大而前沿,不但牽涉到全球福祉和環境保護,而且對中國大國責任與低碳發展具有關鍵意義。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編 “巴厘島路線圖”一周年回顧和展望
第一章 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巴厘島路線圖”進程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 “巴厘島路線圖”的主要內容和產生背景
第二節 “巴厘島路線圖”談判進程一年回顧
第三節 國際金融危機對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的影響
第四節 新一屆美國政府的政策走向
第五節 對哥本哈根會議的展望
第二章 擊破氣候變化談判的“堅殼”
第一節 波茲南會議
第二節 會議主要分歧
第三節 談判不確定因素增加
第四節 發展中國家壓力增加
第五節 中國的態度
第三章 金融危機中氣候變化國際進程新動向及其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警示
第一節 學術界的看法
第二節 金融界的觀點
第三節 政府的反應
第四節 綜合分析
第四章 《京都議定書》生效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第一節 《京都議定書》的擬定過程和主要內容
第二節 如何理解和評價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
第三節 我國面臨《京都議定書》帶來的各種挑戰
第五章 論《京都議定書》的履約監督機制
第一節 履約監督程序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不遵循程序
第三節 履約監督機制的特點
第六章 應對氣候變化︰中日合作與中美合作比較研究
第七章 奧巴馬上台前的美國氣候變化政策態勢
第八章 波茲南氣候談判和全球氣候治理的發展
第九章 亞太地區二軌外交︰對氣候變化的討論
第十章 國際環境治理與聯合國環境署改革
第十一章 經濟危機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經濟學策略
第十二章 全球氣候變化與聯合國的作用
下編 中國的應對和低碳發展
第十三章 十七大報告中的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分析
第十四章 碳排放與發展權益
第十五章 應對“中國環境威脅論”和氣候變化談判的思考
第十六章 中國的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情景
第十七章 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與外交的影響
第十八章 2001—2006年我國出口貿易的環境影響
第十九章 中國資源環境政策與多邊貿易體制的協調
第二十章 能源安全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以石油供應安全為例
第二十一章 俄羅斯的能源政治與其整體外交的互動
序二
前言
上編 “巴厘島路線圖”一周年回顧和展望
第一章 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巴厘島路線圖”進程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 “巴厘島路線圖”的主要內容和產生背景
第二節 “巴厘島路線圖”談判進程一年回顧
第三節 國際金融危機對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的影響
第四節 新一屆美國政府的政策走向
第五節 對哥本哈根會議的展望
第二章 擊破氣候變化談判的“堅殼”
第一節 波茲南會議
第二節 會議主要分歧
第三節 談判不確定因素增加
第四節 發展中國家壓力增加
第五節 中國的態度
第三章 金融危機中氣候變化國際進程新動向及其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警示
第一節 學術界的看法
第二節 金融界的觀點
第三節 政府的反應
第四節 綜合分析
第四章 《京都議定書》生效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第一節 《京都議定書》的擬定過程和主要內容
第二節 如何理解和評價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
第三節 我國面臨《京都議定書》帶來的各種挑戰
第五章 論《京都議定書》的履約監督機制
第一節 履約監督程序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不遵循程序
第三節 履約監督機制的特點
第六章 應對氣候變化︰中日合作與中美合作比較研究
第七章 奧巴馬上台前的美國氣候變化政策態勢
第八章 波茲南氣候談判和全球氣候治理的發展
第九章 亞太地區二軌外交︰對氣候變化的討論
第十章 國際環境治理與聯合國環境署改革
第十一章 經濟危機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經濟學策略
第十二章 全球氣候變化與聯合國的作用
下編 中國的應對和低碳發展
第十三章 十七大報告中的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分析
第十四章 碳排放與發展權益
第十五章 應對“中國環境威脅論”和氣候變化談判的思考
第十六章 中國的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情景
第十七章 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與外交的影響
第十八章 2001—2006年我國出口貿易的環境影響
第十九章 中國資源環境政策與多邊貿易體制的協調
第二十章 能源安全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以石油供應安全為例
第二十一章 俄羅斯的能源政治與其整體外交的互動
序
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問題是當前國際體系中具有復合意義和長遠影響的重大議題之一,當前的金融危機盡管來勢凶猛,但是無論在長期性和艱巨性方面都無法和氣候變化議題相比。如果我們不能把地球保護好,那我們就會遺誤子孫後代,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也是響應中央的號召,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需要。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現代化站在新的起點上的新的地村︰即自下而上文明和科學發展觀。當前國際體系正在轉變,在國際體系轉變的過程中,不僅有機制性轉變、價值觀念轉變、行為主體的轉變,也有議題的轉變。20世紀30年代的國聯、20世紀90年代的聯合國都沒有抓住議題轉變的歷史機遇和主導權,為今天的世界留下歷史遺憾。如果我們能夠以氣候變化、金融危機為抓手,就把握了國際體系的正確方向,也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中國低碳發展,中國要做工到“近遠兼顧、內外統籌、正經結合、網絡互補”。政府、經濟界、科技界、環保人士和非政府組織可以共同編制中國低碳和氣候變化網絡,推動中國掌握全球發展的先機和主動權。
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低碳生活涉及到態度、技術、政策等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國家發展戰略目標。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口政策的失誤讓我們今天承受了巨大的發展成本。氣候變化將會影響世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們更需要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目前全球低碳經濟的困境在于低碳經濟的全球性和管理無序性之間的矛盾,如果國際社會不能找到正確的戰略目標,不能有效推進巴厘島路線圖並取得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的成功,那麼全球都將會承受損失。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最重要的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鄧小平同志生前強調不要在教育問題上造成重大失誤,而時下某些地方推動和炫耀的消費文化,部分造成了中國高碳和高污染發展的後果。
中國綿延不絕的千年文化可以為全球低碳發展做出主要貢獻,實現思想和文化上的引領作用︰首先一個國家的生產水平和思想水平往往決定了它的消費觀。同樣,消費觀也會引領實物和文化產品。其次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文化,“想多遠,走多遠”,中國文化綿延幾千年,如果加以總結和提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世界的生產和消費觀點。第三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會引領什麼樣的價值觀,高尚文化很可能就是低碳文化,低俗文化往往會導致高能耗高碳文化。
楊潔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也是響應中央的號召,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需要。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現代化站在新的起點上的新的地村︰即自下而上文明和科學發展觀。當前國際體系正在轉變,在國際體系轉變的過程中,不僅有機制性轉變、價值觀念轉變、行為主體的轉變,也有議題的轉變。20世紀30年代的國聯、20世紀90年代的聯合國都沒有抓住議題轉變的歷史機遇和主導權,為今天的世界留下歷史遺憾。如果我們能夠以氣候變化、金融危機為抓手,就把握了國際體系的正確方向,也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中國低碳發展,中國要做工到“近遠兼顧、內外統籌、正經結合、網絡互補”。政府、經濟界、科技界、環保人士和非政府組織可以共同編制中國低碳和氣候變化網絡,推動中國掌握全球發展的先機和主動權。
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低碳生活涉及到態度、技術、政策等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國家發展戰略目標。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口政策的失誤讓我們今天承受了巨大的發展成本。氣候變化將會影響世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們更需要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目前全球低碳經濟的困境在于低碳經濟的全球性和管理無序性之間的矛盾,如果國際社會不能找到正確的戰略目標,不能有效推進巴厘島路線圖並取得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的成功,那麼全球都將會承受損失。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最重要的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鄧小平同志生前強調不要在教育問題上造成重大失誤,而時下某些地方推動和炫耀的消費文化,部分造成了中國高碳和高污染發展的後果。
中國綿延不絕的千年文化可以為全球低碳發展做出主要貢獻,實現思想和文化上的引領作用︰首先一個國家的生產水平和思想水平往往決定了它的消費觀。同樣,消費觀也會引領實物和文化產品。其次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文化,“想多遠,走多遠”,中國文化綿延幾千年,如果加以總結和提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世界的生產和消費觀點。第三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會引領什麼樣的價值觀,高尚文化很可能就是低碳文化,低俗文化往往會導致高能耗高碳文化。
楊潔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